趙玉:遍地冒煙的校園APP,行便還是添堵

趙玉:遍地冒煙的校園APP,行便還是添堵

打熱水一個APP、發學分一個APP、跑步一個APP、連無線網絡一個APP、刷網課一個APP……在一些高校原本為方便師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實際管理和運營中卻出現了過度傾向:一個個打著智能便捷、學分掛鉤旗號的手機APP逐漸編織成一張網,將許多大學生裹挾其中,有的APP粗製濫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視學生市場為“唐僧肉”,投放各類奇葩廣告……(東北網)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遍佈年輕人的大學校園無疑是最具消費競爭力的一個市場,本是本著讓大學生生活更美好的目的,高校不管是自行研發校園生活服務類APP,還是與商家合作研發校園生活服務類APP,這本身並無不可,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高校向師生推廣或者強制要求師生使用校園生活服務類APP,到底是行便還是添堵?

我讀大學期間,校園裡還沒有興起各種各樣的APP,主要以刷卡為主,俗稱“一卡通”,也不覺有不便之處。前兩天和正在讀大學的妹妹聊天,她說,我還有20公里的跑步任務沒有完成。我說你現在跑跑不就可以了。她卻說不行,得用一個APP,必須在規定的地點,規定的時間才計入里程,而且之前跑了幾公里,APP居然沒有計里程,需要重新跑。雖然本著督促學生鍛鍊的初衷,但是不好用的APP只會讓學生反感。看新聞才知,這不僅僅是個個例,APP若是好用也就罷了,可是在軟件商城裡,每一款APP的評分都徘徊在最低分。

校園生活類APP應該保持公益性、公共性,不能附加商業性,不應有太多的商業廣告夾雜其中,應以滿足師生的校園生活為目的,否則就失去了研發校園APP的初衷。而且,校園APP應由師生自主選擇,保障師生的基本選擇權,不能強制要求下載、使用。

校園生活服務類APP儼然已經處於一種氾濫成災的狀態,給師生的校園生活不是帶來便利,而是帶來了明顯的不便,已經讓校園生活服務類APP嚴重變味,成為學生的負擔。這反映的是,許多高校在迎合智能化浪潮中,出現了盲目引入問題。提高為師生服務的效率,而不是給師生的校園生活添堵、帶來麻煩,這應當是高校推廣校園生活服務類APP的底線原則。

高校盲目智能化,不管是哪類情況,都是對學生權利的不尊重。學生也是消費者,也是鮮活個體,只有傾聽學生聲音,集納學生建議,這類貽笑大方的校園APP,才會把心思放在產品本身上,而不是另打別的小算盤。

對層出不窮的校園APP亂象,一是有關監管部門應積極介入,嚴肅依法糾正查處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違法問題,確保校園APP市場的規範、有序。二是高校管理部門提高審核門檻、加強入校把關,防止粗製濫造的APP進校園,讓校園APP為師生行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