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地產又瘋狂拿地 “戲精”萬科葫蘆裡裝的是哪味藥?

逆風飛翔,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房地產的

冬風,自颳起的那一刻,一陣接著一陣彷彿不能停歇。今年房地產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大喜大悲的一年。用大話西遊中的臺詞來形容就是:我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又去地產又瘋狂拿地 “戲精”萬科葫蘆裡裝的是哪味藥?

與上半年的火爆行情相比,下半年的冬讓人有點猝不及防。從萬科打響去地產化的第一槍起,各家房地產企業都開始轟轟烈烈的去地產化,不管實質上去沒去地產化,最起碼在更名這件事上,所有的房企都出奇的一致。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今年9月,包括萬科、龍湖、保利等十多家大型的房地產企業都進行了更名,他們將公司名稱中原有的“地產”“置業”去掉,大規模的更名,增加了人們對房地產行業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期。

其實對於房企的“去地產”化,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在此輪房地產的冬天之前,今年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大漲,其實已經埋下了伏筆。對於這輪房地產的上漲,碧桂園、恆大、融創是絕對的受益者,誠如融創這樣的企業,其董事長孫宏斌在今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都直言融創已經不會從公開市場進行拿地了,以後的拿地只能是通過併購的方式。隨後碧桂園的施工安全問題,也終於讓這家以高週轉率聞名的地產企業踩下了剎車板。因在前,果在後。不管事情起因是什麼,結局都導向了“去地產”。

從去年開始,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房屋租賃市場開始崛起。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知名的地產企業都開始從售賣為主的方式轉變為租售並舉的方式。所以說這一波地產的寒冬來的不是沒有道理。三四線的上漲,已經消滅了全國樓市的最後一片窪地。對於動輒百萬的房產,並不是誰都可以負擔得起的。

長租公寓的崛起,也是我國房地產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以往房地產暴利模式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隨著長春市的一紙公告,棚改貨幣化開始退潮,這標誌著三四線去庫存基本完成。因此那些妄想政策上放鬆的人,如意算盤可能落空。

冬是所有人的冬,與房地產市場唇齒相依的土地市場今年也是整體降溫。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今年9個多月裡,宅地流標已劇增,同比上漲148%;土地成交溢價率持續低位,85%的城市溢價率出現了下調。零溢價成交地塊增多,三季度全國住宅用地零溢價成交地塊佔總成交宗數的59.2%。

又去地產又瘋狂拿地 “戲精”萬科葫蘆裡裝的是哪味藥?

且據蘇寧金融研究院統計顯示,2018年1月-9月,20家主要品牌房企共拿地2.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0.9%;累計拿地金額9534億元,同比下降27.8%。也就是說各大房企拿地上持普遍謹慎態度。

從萬科喊“活下去”那一刻起,不管樓市的冬風有沒有吹起來,可以確定的是房企的冬風已經到來。最近我們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萬科一面高喊著“活下去”,一邊開始逆勢拿地。10月9日晚,華夏幸福公告稱,與萬科簽署《股權轉讓及合作協議》。萬科擬收購華夏幸福旗下涿州公司80%股權、裕景公司80%股權、裕達公司80%股權、廊坊公司80%股權和霸州公司65%股權。這五家公司持有位於環京區域共10宗土地,上述交易對價約為32.34億元。公告之後,華夏幸福開啟了一波新的裁員潮。

又去地產又瘋狂拿地 “戲精”萬科葫蘆裡裝的是哪味藥?

當所有的地產公司開始收縮,擴張成了萬科最顯著的標誌,退潮之後方知誰在裸泳。萬科的擴張步伐顯然沒有停止的意思,從華夏幸福的項目開始,最近一個多月先後三次合計耗資46.24億元(不含相關債權)。將海航基礎的廣東華興實業以及嘉凱誠的房地產項目資產收入囊中。

有人說,萬科是一個“戲精”,一面高喊著活下去,一面在市場上大力併購,其目的不過是為了促銷房產以及吸引眼球。更有人說萬科想通過此種方式唱衰地產,從而從新奪得地產一哥的寶座。不管何種說法,地產的冬已然來到,所以上述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還是一句話,冬是所有的人冬,沒有哪家企業能在行業的寒冬下獨善其身。

查閱萬科的財務,你會發現他是所有地產企業裡,最健康的企業。逆勢拿地不能說明冬不存在,在大環境向下的情況下,逆風,才能飛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