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链星球 ·“韭菜也有爱”第28期:医疗区块链是怎样的?

快链星球 ·“韭菜也有爱”第28期:医疗区块链是怎样的?

大家好,区块链的大热,对于2018年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仿佛是人工智能后的又一轮集体亢奋。医疗作为区块链的潜在应用领域,同样也难以“幸免”地成了人们大谈特谈的一个重要板块。

但无论身处体制外的人们如何畅想,也难以回答区块链真正能否在医疗落地。体制内的医疗从业者如何看待这项技术?他们是抵触还是支持?面对这些疑问,我们有必要去弄个清楚。

在医疗行业,唯技术论的人很多。从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来看,区块链正处于曲线的顶端,也就是过高期望的峰值阶段,这一阶段的炒作是最为严重的。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但从国家的管控来看,医院管理现阶段不允许出现去中心化,就好比医院必须得有院长、副院长、主任等角色。

而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是靠密码学的算法所计算出的货币。这与国家的管理相抵触。医院的管理模式同样如此,点对点的模式并不适合目前医疗机构的运作模式,中心化模式仍是主体。

有专家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概念,而医疗体系从管理上看,是很强的一种中心化。医疗体系强调的是龙头医院和地区医学中心,因此两者是完全独立的路径。控制药占比、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反映出,目前国家对于医疗体系的监管是以收敛为主,而非以发展为主。医院是相对独立的行政主体,其行为的管控、合规性是核心,并非营利性。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医院的任何革新,对于院长来说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区块链要成为医院和医院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梁,目前来看还十分困难。

对于医疗机构的中心化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之间的矛盾,国内某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她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场景,对医疗业务的去中心化也是一种促进。国家推行分级诊疗,也是对医疗业务去中心化的一种要求。”

大型医院的人满为患,让很多周边的二级医院乃至基层医院病人看起来寥寥无几。

如果通过信息技术将电子健康档案运用充分,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让大医院的经验通过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形式下沉至基层,实现分级诊疗,就有希望使一部分有基本医疗需求的人群分流到基层。

其中一个潜在的用法是居民健康卡。如果将来全国的医疗机构都在一个区块链上,便能利用该区块链完成电子健康卡的发放。在链上,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个独特的ID,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家医院进行诊疗记账。

这样一来,不仅是跨省看病,异地就医结算的问题也能得到更完美的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