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1799年),名弘曆,是雍正皇帝第五子,後序為第四子。弘曆自幼機智聰敏,在少年和青年時代受到良好、嚴格的宮廷教育。他在名師福敏、蔡世遠、朱軾等人孜孜不倦的教導下,博考群籍,熟讀儒家經典,通曉傳統的中國文化。此外他在叔叔允禧、允祿的教授下學習射箭、使用火器等。全方面的綜合教育,使他能文能武,在政治上也日益成熟。弘曆即帝位後改年號為“乾隆”。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高壽的皇帝,也是從事書畫創作活動時間最長的皇帝,據《石渠寶笈》與《盛京故宮書畫錄》的記載,他一生至少畫了一千四百多幅畫,寫了上萬幅書法作品,由此而知,他是中國歷史上留存書畫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現存的畫作主要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它們是《歲朝圖》軸、《寫生小景四種》卷、《寫生花卉圖》卷、《多祿圖》、《歲寒三友圖》軸、《畫大士像並書心經圖》軸等。這些畫共同的特點是,都屬於介於工筆與大寫意之間的小寫意。筆墨簡練,著重表現物象的意態神韻,精神內涵,而忽略所描寫對象的外貌形態。構圖簡括,主題突出。畫面具有平和淡雅的文人書卷氣。

乾隆的帝王身份,使他的創作擁有文人畫家無法擁有的獨特氣質。也使他的繪畫涉獵的題材受到了一定“限制”。劉建業說,在乾隆傳世的數千件繪畫中,以摹古、臨古者居多,記錄和表現其日常政務、生活見聞、內心感悟的作品數量相對較少。歲寒三友、水禽花鳥等祥瑞題材的較多,山水畫,人物畫較少。同時在筆墨上。以纖秀細膩的工筆描摹為主。少見寫意筆觸。現存故宮博物院的乾隆傳世書畫作品多達兩千件,其中有明確紀年的約佔總數的一半。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專家楊丹霞介紹,乾隆的畫作,有創作年份可考的最早是雍正十年(1732年)秋所作《三餘逸興圖卷》和《九思圖卷》。時年僅22歲;最遲的是作於嘉慶三年(1798年)的《戊午歲朝圖軸》,年88歲。在這些作品中。花鳥、雜畫小品在數量上佔2/3還強。其次是山水、再次是人物、佛像及仕女畫。另外還有一部分寫生、紀遊的花卉、山水、走獸畫。乾隆的書畫經《石渠寶笈》和《秘殿珠林》著錄的是清帝中最多的。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1、枯木竹石圖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 枯木竹石圖 中茂聖佳2004春拍 成交價297萬元

作品鑑賞

乾隆帝御筆枯木竹石圖

藏經紙本墨筆,縱五十四、橫二十八點五釐米。畫面草地上聳立著一塊巨大的拳石,拳石左側有一叢疏竹,右側則是一株拔天而起的枯樹,構圖精巧,頗有神韻。整個畫面著墨不多,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但十分生動,耐人賞玩。

畫面右上方,有乾隆皇帝一段題款:“枯木竹石之作,昉於東坡,蓋名流墨戲,文章翰墨之餘,自然流露發現耳。幾餘偶以寄趣,政自覺天機盎溢,然以簡靜出之,不欲過於縱逸,見者或許其善學柳下惠耶?丁丑嘉平御寫並識。(下鈐白文“得佳趣”、“幾暇怡情”二印)”。“丁丑嘉平”為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幾餘偶以寄趣,自覺天機盎溢”,說明他當時充滿創作的靈感,故畫起來得心應手。“然以簡靜出之,不欲過於縱逸”,是說他的這幅畫不事繁縟,只用了簡單幾筆。“見者或許其善學柳下惠耶”?柳下惠坐懷不亂,清心寡慾,情操高尚,乾隆皇帝認為他的這幅作品,有如柳下惠,能表達出他率真的本性。從題款中可看出他對自己的這件作品是十分滿意的。

畫面左側有汪由敦題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竹君聖之清,石丈靜而壽。古木全其天,冬晦合蔚茂”。“文蘇遊戲攄性真,化工默運允通神。豈惟揮翰餘清新,熙熙宇宙方同春”。(二詩下鈐朱文“臣由敦”、白文“敬書”連珠印)。前一首詩短短二十個字便把畫面中竹、石、古林完全包括進去了。後一首“文蘇遊戲攄性真”,“文蘇”是指文同、蘇軾。“文蘇戲墨”即乾隆皇帝題款所言“枯木竹石之作,昉於東坡,蓋名流墨戲,文章翰墨之餘,自然流露發見耳。“文蘇遊戲攄性真”是應對題款中“見者或許其善學柳下惠耶”?而言的。“化工默運允通神”則是對畫圖的讚揚。

汪由敦(一六九二—一七五八),字師茗,又作師敏,號謹堂,一號松泉,安徽休寧人。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率諡文端。書法力追晉、唐大家,頗為乾隆皇帝所喜,汪由敦去世後,乾隆皇帝集其書為《時晴齋帖》十卷,命勒石於內廷。據《清實錄》,汪由敦卒於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己酉(廿二日),距其題詩時間僅隔一個來月,很可能此時乃其絕筆之作。

畫面右下側上方有介福題寫的五言古詩一首:“積雪快時晴,倏然愛空谷。老樹飽風煙,蜿蜒穴深腹。苔石襯箖箊,寒流影洄洑。時聞凍雀喧,斜陽媚幽獨。御園結佳境,古致森可掬。茂對天藻工,春氣回芳馥。(下鈐白文“臣”、朱文”介福“連珠印)”。“積雪快時晴”,其中“時晴”二字,暗合《時晴齋帖》之齋名,當是作者有意而為。“老樹飽風煙,蜿蜒穴深腹”,是因為圖中古樹下端有二個樹穴。“茂對天藻工”,“天藻”乃指帝王的文章,此處則指圖畫。

介福(?—一七六二),字受茲,號景庵,又號野園,滿洲鑲黃旗人。雍正十一年進士,政庶吉士,官至吏部左侍郎。介福屢掌文柄,四主會試,四主鄉試,得人稱感。自作《恩榮宴》詩謂:“龍津橋上黃金榜,四見門生作狀元”。永寧于成龍亦贈聯謂:“天下文章同軌轍,門牆桃李半公卿”。乾隆二十二年介福題詩時官禮部左侍郎,正是最為得意之時。

畫面右下側下方有于敏中題寫的七言絕句二首:“修篁如玉石如雲,嘉樹中含太古文。石是陽春回大地,墨池佳氣共絪縕”。“清閟蕭疏玉局奇,筆端造化實兼之。即看蓬閬三珠瑞,長帶堯年寶露滋”。(二詩下鈐朱文“臣”、白文“敏中”連珠印)。“修篁如玉石如雲”是說畫中的竹子像玉雕,拳石像雲頭。“即看蓬閬三珠瑞”,“三珠”乃三珠樹之略語。三珠樹是古代傳說的珍木。“蓬閬三珠”即借指圖中的古樹。

于敏中(一七一四—一七七九),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江蘇金壇人。乾隆二年狀元。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卒諡文襄。工書法,書學董其昌。乾隆二十二年于敏中題詩時官刑部右侍郎。三年後,即乾隆二十五年奉敕書寫華嚴經寶塔,精工小楷,堪稱一絕。

乾隆皇帝作畫時在歲暮,已是冬盡春回的時節,故三位大臣在題詩時都將這層意思包含進去。如汪由敦詩中有“熙熙宇宙方同春”句,介福詩中有“春氣回芳馥”句,于敏中詩中有“石是陽春回大地”句。

乾隆皇帝自幼在皇宮內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在政事之餘,還勤於詞章書畫。繪畫擅長山水、花草、蘭竹、梅花、折枝。乾隆南巡時,有張宗蒼獻畫,他披閱之際,在畫上加添兩三筆,便使該畫氣韻越發頓為改觀,可知他的畫技頗有造詣。此件作品為其心愛之作,更屬可貴。

款識:枯木竹石之作,昉於東坡。蓋名流墨戲文章,翰墨之餘,自然流露發見耳。幾餘偶以寄趣,政自覺天機盎溢。然以簡靜出之,不欲過為縱逸。見者或許其善學柳下惠耶。丁丑嘉平御寫並識。

題跋:

△竹君聖之清,石丈靜而壽。古木全其天,冬晦含蔚茂。文蘇遊戲慮性真,化工默運尤通神。豈惟揮翰餘清新,熙熙宇宙方同春。臣汪由敦敬題。

△積雪快時晴,倏然愛空谷。老樹飽風煙,蜿蜒穴深腹。苔石襯箖箊,寒流影洄洑。時聞凍雀喧,斜陽媚幽獨。御園結佳景,古森可掬。茂對天藻工,春氣回芳馥。臣介福敬題。

△修篁如玉石如雲,嘉樹中含太古文。正是陽春回大地,墨池佳氣共絪縕。清閟蕭疏玉局奇,筆端造化實兼之。即看蓬閬三珠瑞,長帶堯年寶露滋。臣于敏中敬題。

作品資料

作者 乾隆皇帝

尺寸 54×28.5cm

創作年代 1757年作

估價 RMB 1,200,000-1,800,000

成交價 RMB 2,970,000

專場 清宮御筆專場

拍賣時間 2004-06-06

拍賣公司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04春藝術品拍賣會

著錄: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冊第105頁,京5-115。

鈐印:古希天子(朱文)、八徵耄念之寶(朱文)、得佳趣(白文)、幾暇怡情(白文)、遊六藝圃(朱文)、摛藻為春(白文)

鈐印:臣由敦(白文)、敬書(白文) 、:臣(朱文)、介福(朱文) 、臣(朱文)、敏中(白文)

2、柳塘鳧浴圖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筆柳塘鳧浴圖 嘉德2007秋拍 成交價470.4萬元

作品鑑賞

乾隆曾自述學習繪畫是從宋人院體花鳥畫開始的,但因並無繪畫功底,即使畫一幅小畫,也要費去月把時間。等到和原作相比較,更是相去甚遠,這對於他的繪畫熱情無疑是一種打擊。但好在,乾隆不愧是乾隆,既然無法走專業繪畫的道路,他決定“出以己意,任意為之,不拘拘於規矩法律”,他要走自己的道路。於是,他轉而進入正統的文人畫世界。

乾隆帝每以風雅自賞,詩和書幾乎無日不作,畫則較少見。乾隆傳世的作品中大部分是仿古花鳥或山水,用元人筆墨寫景抒情。此寫柳塘淺草,遊鴨泛水,畫法簡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韻味不俗。與他的書法相比,格調更高些。觀其樹石的皴染,似與當時董邦達、張宗蒼輩為近,蓋耳濡目染,影響較深的緣故。其上璽印累累,所鈐“會心不遠”諸印,可見其自得之狀。在其傳世畫中,確是較好的一件。(陰山工作室)

題識:春江水暖鴨先知。壬申三月,寫於水周堂。

作品資料

作者 乾隆帝

尺寸 60.3×28.3cm

創作年代 壬申(1752年)作

估價 RMB800,000-1,200,000

成交價 RMB4,704,000

專場 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時間 2007-11-06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國嘉德2007秋季拍賣會

著錄: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七冊)《石渠寶笈續編》3868頁,上海書店版。

鈐印:寫生、千潭月印、會心不遠、寓意於物、靜中觀造化(1、3、4、5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弘曆》15、97、28、143印,242-247頁)

鑑藏印: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石渠寶笈所藏、續雅、南皮張氏可園收藏庚壬兩劫所餘之一(1、2、3、4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弘曆》153、156、166、130印,246-249頁)

3、 御筆雙清圖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筆雙清圖 廣州華藝2009冬拍 成交價336萬元

作品鑑賞

乾隆此作寫於宋版舊紙,舊時諺雲:一頁宋版紙三兩黃金,殊為珍貴。

載瀅(1861-1909)恭親王奕沂次子,字湛甫,號怡庵。1868年出繼道光帝第八子鍾郡王奕為嗣,襲貝勒。其次子即溥儒。

題識:

一、雙清圖。乾隆乙丑嘉平重華宮御製。

二、伊昔涪翁,夙罹謫逐,行邁阻修,浮水奔陸,方歸與以息駕,乃燕坐於蔀屋,惟是屋也。依高山,臨大江,影薄高雲,聲飛怒瀧,敞宇衡門,洞乎八窗,式遣懷於吟嘯,忽有覩乎神龍,爾乃乍近乍遙,水面微。羅襪坐塵,綃裳沾露,腰纖弱蘭,唇冶樊素,匪揚桂旗,匪蹋神魚,遽引遽卻,或疾或徐,袖翩翻兮婉娩,帶繚繞兮紓舒,悵數年之獨往,鄙良夜以鰥居,矯望延佇,掠盼躊躇,凡若斷梗,浮猶馮虛,乃若貼金蓮於玉趾,眷茲樂胥於焉邇止,瑪瑙坡荒,仙王祠圯,睇梅兄於嶺頭,懷礬弟於澗溪,誒進左右而諗之曰,水上步月,彼其仙耶,惟炫素質,不御鉛華,中有金蕤,輕蒙臂紗,衝斥暮雨,揮霍朝霞,爾或見之,而豈吾之過誇邪,左右屏息對曰,彼之來斯,誠類仙子,馨香芬芳,容光旖旎,其綽約也,儼藐姑之神,其聯娟也,齊洛川之子,初雖瞻馳,終莫摹擬,是則主人所見,僕輩之流者也。於是之時,涪翁啞然而作聲,彼人泯然而無跡,江風惟清,江月自白,倀倀何之,翳翳寢息,晨興嚮明,躑躅於庭,忽幽花之託根,依后土以降靈,胡然生之大瘦,歲晏流形,宋玉招魂之賦,莊周夢蝶之經,翁遄作詩,調同金石,有頃比夕載驗厥跡,無被花之懊惱,出門一笑而橫大江之空碧。明姚綬水仙花賦。乾隆十年乙丑臘月御筆。

作品資料

作者 乾隆帝

尺寸 55×30cm

創作年代 1745年作

估價 RMB200,000-250,000

成交價 RMB3,360,000

專場 中國書畫

拍賣時間 2009-12-06

拍賣公司 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09年冬季拍賣會

鈐印:寫生、筆端造化、乾隆御賞之寶、乾隆宸翰、潑墨、幾暇臨池、會心不遠、乾隆宸翰

藏印:芋園、黃肇沂詠雩印、載瀅尊藏

4、 松壽圖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筆松壽圖 中鴻信2015春拍 成交價322萬元

作品鑑賞

乾隆的漢文化水平很高,能詩善畫,精於騎射,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最為顯著的是軍事上乾隆的十全武功﹕兩次平定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大小金川之戰﹐剿平臺灣林爽文叛亂﹐平定緬甸﹐戰服安南和兩次抗擊廓爾喀之戰。乾隆因此自稱“十全老人”,並設立了十全縣,彰顯其豐功偉績。 乾隆皇帝的繪畫起點高,還在於他可以隨時賞玩名品佳作。滿清入關之後,一方面接手了明代宮廷遺留下來的大量歷代佳作,另一方面,廣納了流散於民間的眾多書畫珍品。乾隆時期內廷收藏的歷代法書名畫曾達數萬件之多,存世的晉、唐、宋、元法書,幾乎被蒐羅無遺。清宮盛極一時的書畫收藏,為乾隆皇帝觀摩臨習歷代名家的繪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乾隆皇帝正是在這些名品佳構中陶冶藝術情操,開闊其藝術視野,感悟藝術真諦的。 本幅乾隆筆下的《松樹圖》乾隆如實而生動的展現了松樹形神。其歲逾千年,貌古形詭,蒼皮斑駁,樹幹粗壯,虯枝盤結,癭瘤凸起,樹根部透朽空洞卻卓立幹雲,拔地拏天。樹冠部三兩根大枝斜逸而出,如同鯤鵬展翅,枝頭嫩葉婆娑,一派生機欣榮。圖中選取了仰視的角度和漢柏最壯觀感人的一個側面,通過精確而略帶震顫的筆觸,描繪了松樹雖老態龍鍾而又青鬱蔥蘢、風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作品資料

作者 乾隆

尺寸 60×34.5 cm.

估價 RMB1,200,000-1,500,000

成交價 RMB3,220,000

專場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拍賣時間 2015-07-29

拍賣公司 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鴻信國際2015春季拍賣會

款識:乙巳春御筆。 鈐 印:乾(朱文)、隆(朱文)、八徴耄念之寶(白文)、自強不息(朱文)、研露(朱文)

5、 穿洞至石室詩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題穿洞至石室詩 保利2010春拍 成交價380.8萬元

作品鑑賞

乾隆帝頗有藝術才能,熱衷書畫詩文。工詩、書、畫。書法早年師從董其昌,行距、字距佈置適度規矩,雍容華貴,富態盡顯。乾隆書法五體皆擅,行書是其最為得意的書體,頗為雅緻。此作用筆流暢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牽絲映帶過渡柔和;結體古雅,繼承了傳統帖學的風貌;用墨質樸而渾然天成,字與字之間沒有跌宕的佈局和大小錯落的視覺感,給人一種橫直相安、平中見奇之態,馬宗霍在《霋嶽樓筆談》中評:“其書圓潤秀髮,蓋仿松雪。”所謂“康熙崇董,乾隆崇趙”,由此可知乾隆的書法主要師承於趙孟頫,有趙孟頫的秀潤之體、蘊藉之筆和飄逸之韻,在結體上效法趙字,並由此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乾隆書法風格的形成是糅合了趙孟頫和董其昌兩家之長,兼以宮廷之氣,乾隆在康熙朝崇董的基礎上,將元代趙孟頫推崇至書壇頂峰,朝野上下競相追仿,細觀此作,子昂之氣撲面而來,使轉居多,少見翻折,露鋒起筆,承襲二王一脈“一拓直下”的用筆方法,較之子昂,更顯圓融之氣。

題識:甲午(1774)新正上澣御題。

作品資料

作者 乾隆帝

尺寸 158×53cm

估價 RMB1,800,000-2,200,000

成交價 RMB3,808,000

專場 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 2010-06-03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5週年春季拍賣會

著錄:《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第六冊,第510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鈐印:所寶惟賢、乾隆御筆

鑑藏印: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6、 林谷雙清卷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筆林谷雙清卷 北京隆榮2012春拍 成交價250萬元

作品鑑賞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二十五歲時即位,在位共六十年。退位後,又以太上皇的身份執政三年,年八十九歲駕崩。乾隆時期清朝國力強盛,皇帝本人文功武略,並且一生酷愛書畫文玩。

乾隆皇帝,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文史教育和訓練。他從19歲開始學畫,當上皇帝后,他的老師先後有十幾位,都是當時書畫名流。潛移默化之間,造就了他的書畫造詣。此件乾隆帝作品是他43歲所作,作品一反宮廷畫派的細膩、拘謹,用筆渾樸、鈍拙,墨色層次簡潔,開闊空曠的意境,疏淡簡約的筆墨,使畫面充滿文人情趣,堪稱珍寶。

乾隆是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書畫作品極為引人注目,成為本朝和近現代的書畫收藏熱點,而本件作品是乾隆帝親筆手卷,非合作之品,其文史價值更是毫無疑問的。

此圖為水墨紙本,引首:林谷雙清,畫水墨梅枝蘭朵各一支,署款甲戌冬戲寫。甲戌為乾隆1754年。本幅系清官舊藏,宮裝原裱,且品相完好如初,是公私藏家的首選之作。乾隆皇帝一生的繪畫創作甚多,但此圖表現出的文人情趣表明了乾隆皇帝對於中國傳統文人繪畫格調的認同。

下面逐一介紹以上款識的來歷及具體含義。

“乾隆雙清”印源於雙清別墅的建成,是乾隆御題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研露,是乾隆皇帝19套組印裡的一方白玉印,屬於普通印。

乾隆宸翰方印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屬於乾隆寶璽中雕制最為精美的作品之一。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是乾隆皇帝常用,也是他十分喜愛的印璽之一,它經常被皇帝鈐蓋在宮廷收藏的書畫作品上。

淳化軒原屬圓明園建築景觀,是位於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信天主人”是乾隆帝重要的玉璽之一。“信天主人”是乾隆皇帝其中的一個名號,取其“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

“水月兩徵明”最早見於乾隆帝題本朝著名畫家董邦達的水墨《山水冊》詩三。

《石渠寶笈》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1745年),共編四十四卷。著錄了清廷內府所藏曆代書畫藏品,分書畫卷、軸、冊九類。作為我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者的曠古鉅著,書中所著錄的作品彙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時期的所有作品,而負責編撰的人員均為當時的書畫大家或權威書畫研究專家。因此,若能驗明正身為《石渠寶笈》著錄中的畫作,往往也會身價倍增,成為拍賣會中的焦點。

“菑畬”是指耕耘。《易·無妄》:“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經訓,顧名思義,即經籍義理的解說。

引首:林谷雙清。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題簽:御筆畫梅蘭,寶笈重編。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筆林谷雙清卷 局部

僅憑數量取勝?乾隆皇帝書畫作品欣賞

清 乾隆御筆林谷雙清卷 局部

作品資料

作者 乾隆帝

尺寸 21.5×40.5cm

估價 諮詢價

成交價 RMB2,500,000

專場 耆英雅匯

拍賣時間 2012-07-27

拍賣公司 北京隆榮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2春季拍賣會

著錄:北京出版社出版《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石渠寶笈續編(四)》P3086。

款識:甲戌冬戲寫

鈐印:乾隆雙清 乾隆宸翰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長春園寶 淳化軒 淳化軒圖書珍秘寶 信天主人 水月兩徵明 淳化畫寶 研露 石渠寶笈所藏 菑畬經訓 筆花春雨

鈐印:乾隆宸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