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艺术家怎样体验音乐内涵?

孤单的飞11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理解是,题主想知道乐手如何去理解歌曲中的内在含义?

这个是事情不是讲讲就懂的事情,需要有积累的。再一个,不知道题主怎么去理解音乐的内涵这个事物,因为听到一个被演奏出来的音乐,每个人理解的涵义都不一样。如果能知道题主所理解的内涵是什么,能更加精准地说明。

这里我按照我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吧,首先是音乐的音符、节奏、和声、复调、力度、速度、技巧、等等的硬件因素,然后是音乐从音响效果上带出来的感情色彩,和体感的舒适度,接着是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状态,还有当时的社会状况。

就第一点硬件因素,演奏者是需要长年的学习练习,一日复一日地磨炼自己的技能得到的理解力,艰苦地锻炼出来能完美演奏作品的能力。

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状态等,需要根据作品寻找相关的书籍去了解,还要有客观的审视态度去阅读理解历史以及客观去理解作者。以及当时作者的心情。还有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积累以及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地去理解音乐给人带来的感觉以及体感。并把这种感官,通过自己的演奏,运用多年锻炼出来的演奏能力去再现给观众。

这就是演奏者如何去理解体会音乐内涵的过程。不是一蹴而成的,也不是听一听就能理解。没有深层的积累和深厚的基本功是很难做到的。


覆听音乐的天职老师


问题的意思是,如何表现出所演奏的音乐的内涵吗?

通常拿到一份作品,我们会先粗略地过一遍,大概就是:粗略地弹一遍,粗略地了解一下乐句是怎么分的,粗略地通过旋律感觉一下这首音乐要表达的感情。

在练习的同时,可以去找几个不同版本的音频听一听,感受一下这些演奏家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表达音乐感情和音乐内涵的。

不光要做这些,还要去查阅关于这首作品的相关资料:作者是谁,作者的生平,创作该作品的时期,创作时的经历。简而言之,就是了解一下时代背景什么的。

比如肖邦的《革命》,这个作品是不是一听就能听出浓浓的战争时期祖国被侵略、愤怒的感情,也能一下子就感受到该作品的音乐内涵。

如果你的演奏不出什么大问题,演奏水平够高,在了解了这些东西之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就能表现出该音乐的音乐内涵,当然,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不一样,这我们就要另外讨论了。


阿然的小猫咪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


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初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2、作品的民族特征。3、作者的创作个性。4、作品标题的内容。5、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6、曲式和体裁。


其中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及曲式和体裁知识,是基本乐理的常识。下面对这两项基本乐理的常识,做简单介绍。


旋律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然包含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是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是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是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是音的高低的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是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是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是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干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他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他要素甚至可起主要作用。例如,贺绿汀的管弦乐曲《森吉德马》,第一段轻柔缓慢,用拖长的和弦和陪衬声部来烘托旋律。开头由双簧管和长笛吹出富于田园风味的曲调,在弦乐器和弦的衬托下,音色显得柔和而平静,描写了辽阔的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后来旋律先后改由圆号、小提琴和小号吹奏出,色彩渐渐明朗起来。第二段快速而强劲,弦乐器拨弦奏出轻快活跃的伴奏音型,旋律和第一段相同,音色也改变不大,但由于速度、力度以及伴奏乐器的节奏都起了变化,因此表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反映了内蒙人民载歌载舞的愉快生活。


另外,还有曲式,是音乐材料排列的样式,也就是音乐的结构布局。曲式有乐段、多段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混合曲式、套曲形式等。另外,还有中国古典和民族乐曲独特的曲式。曲式是为表现不同音乐形象、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


体裁是音乐的品种,有歌曲、舞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夜曲、序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组曲等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这也是欣赏音乐作品时必须知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