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算是阳关道,科举才是独木桥,让你知道古代科举选拔有多难

距离2018年高考就剩下6天的时间了,很多人在为高考考生加油的同时,还时不时的喝喝鸡汤,回忆一下自己那年高考的场景……

高考算是阳关道,科举才是独木桥,让你知道古代科举选拔有多难

考前誓师大会,“我们在此郑重宣誓,迎战高考,谁与争锋,决战之巅……”考生们一直将其视为能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时刻,小编作为一个过来人来讲,吐槽一句:高考真的难!题目全不会,蒙的全不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总会有几个被淹死的……其实,历史上还有比高考更难的考试,科举考试!

高考算是阳关道,科举才是独木桥,让你知道古代科举选拔有多难

科举考试素以项目特别多,难度非常大而著称,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科举制度完善之后,如果你要是参加科举考试,等着你的就是4级考试,就是我们历史书上提及的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哪像我们还需要同学录、毕业照之类的!老了之后还有回忆可以笑一笑,古代没有毕业这一说,考中秀才才算有了功名,没有考中就是童生,80岁考中秀才就80岁摘掉童生帽,当今80多岁的“老年大学生”被人歌颂活到老学到老的优秀精神外,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明朝,爷爷和孙子一起提着考篮进考场的人比比皆是。

高考算是阳关道,科举才是独木桥,让你知道古代科举选拔有多难

要想考秀才就要经过3级考试,县里、府里、最后到省里,提督学政(省教育厅长)考最后一下。这3场考试都考过了,才仅仅具备秀才的资格,再去考举人。那么秀才究竟能有多少人能成功的考中举人呢?是不是如高考般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30:1的关系,也就是说30个人中才能中一个,录取率非常低,仅仅有3.3%。即便考不中举人,你就是个秀才,在家乡也非常受人尊敬,夫人都被尊称为秀才娘子。秀才遇见官,你也不用下跪,因为你有功名,十分体面。那举人就更不得了了,举人被称为老爷,就可以踏上仕途做官了,一般在地方上,最高的学历就是举人,进士则是离开家乡做官,制度不允许其在本土做官。

高考算是阳关道,科举才是独木桥,让你知道古代科举选拔有多难

再向上考,就是参加礼部的会试,也就是贡士考试。录取率则变成了20:1,也就是5%。贡士中了以后,就会应召参加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这个录取率就是100%了。所有的贡士都能中进士,只不过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一甲进士只有3人,传说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能有百十来个,三甲则数量更多。

成语“连中三元”,这三元指的就是:考举人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例如唐伯虎,唐解元,礼部会试,也就是贡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士的第一名就是状元了。而连中三元全中了,这堪比登天还难。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能连中三元的仅仅有10多个人,非常少。

高考算是阳关道,科举才是独木桥,让你知道古代科举选拔有多难

科举考试的时间本就很漫长,考题更是刁钻古怪,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文章只从四书五经中摘取,四书五经每一本都是微言大义,孔夫子做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几百年的历史共有一万五千字,考了几百年的考试,各层考下来文章都几乎用遍了……就有了难以琢磨的结搭题。前一句话的后半段,和后一句话的前半段组合成题目,你还要解释它为什么对?科举考试堪称一种智力游戏,所以整个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仅有24000个进士(进士每三年考一次),所以中进士就堪称比高考、国考难上千百倍,所以古人都是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