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是滇军的成名曲,但为何现所有影视文章记录片谈及台儿庄战役都基本不提滇军?

好的名字都给狗用完了


台儿庄战役并不是滇军的成名曲,滇军成名已久

滇军是指民国时期在云南形成的一支相对独立的武装集团,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清末云南新军,云南是清朝的南疆,因此备受重视,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率领云南军队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滇军走上历史舞台。

蔡锷主政云南军政府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云南成为民国早期最安定的省份,袁世凯倒行逆施在北京称帝,蔡锷率领滇军掀起护国大旗,打枪护国战争第一枪,这才是滇军的成名曲,在护国战争中,滇军英勇顽强的抗击着袁世凯的北洋军,最终取得护国战争的胜利,护国战争是滇军的成名曲也是滇军的骄傲。

从辛亥革命到护国战争,滇军两次亮相都大显身手,并非默默无闻。

实际上在民国初年,滇军一直活跃在西南,唐继尧时期一直致力于称霸西南,成为西南王。

2016年陈国宝饰演的《信者无敌》电视剧就讲述了滇军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

为什么谈及台儿庄战役时不提滇军呢?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胜利,也是滇军参加抗战的首次战役。

但是为什么现在在台儿庄战役中基本不提滇军呢?我看有的答主开始牵扯到否定国民党抗日历史的问题,其实这有点腹黑了,对于国民党在正面抗战战场上所取得的成绩,即使是官方不提,民间也有许多,根本就不是掩饰的事情。

真正的原因是尽管滇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却是台儿庄的第二个阶段,而台儿庄大捷是发生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滇军并没有参加到台儿庄大捷的那场战斗中。

台儿庄大捷是从1938年3月23日开始,先从台儿庄外围打响,日军攻入台儿庄后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一直到3月31日双方展开血战,并且占据一定人数上的优势,到4月3日开始进行反击战,歼敌日军两万多人,严重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到4月7日的时候,日军残部开始撤退,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参加作战的部队中并没有滇军的身影,当时滇军被整编为第60军,由卢汉率领的四万多精锐滇军组成,一直到4月22日才到达前线,接防于学忠部和汤恩伯部。

谈及台儿庄战役基本就提台儿庄大捷,而不提台儿庄战役的第二个阶段,有点类似人们只记得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了月球,谁还会记得第二登上去的人。

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阶段,展示了滇军的风采

实际上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军阀纷纷表示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龙云在1937年8月的国防会议上表示云南出兵20万支援抗战,实际后来云南一共出兵40多万,龙云回到云南后就将滇军精锐整编为第60军4万余人先行出滇抗日。

这支部队可以说是滇军的家底了,连以上的军官大多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且配备法国和德国先进装备。

等第60军到达战场后,汤恩伯部、孙连仲部由于抵抗时间太久得不到修整,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台儿庄也危在旦夕,蒋介石随即调第60军开赴徐州,接过友军的阵地,成为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中国方面的主力。

在坚守在禹王山20多天里,第60军粉碎了日军企图渡过运河威胁徐州的企图,给予日寇极大的打击,在这场战斗中,滇军伤亡1.8万余人,歼敌1500多人,牵制了日军精锐师团,掩护我军主力部队转移。

在随后的徐州突围。武汉外围保卫战中,滇军也都打出了自己的风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然英勇作战,绝不退让,滇军出了很多烈士,却从来没有出现投降的将军和伪军,堪称滇军的骄傲。


史论纵横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三--徐州大突围下 滇军死守禹王山(新抗战系列之三十五)

看清楚,子弹是从前面打进去的

28日开始,滇军放弃外围其他阵地,主要防御台儿庄北部的禹王山。李宗仁告诉卢汉,禹王山如果能够保住,台儿庄也就安全了;台儿庄安全,徐州也就保得住,所以滇军务必坚守住禹王山。

滇军官兵擅长山地战,在鲁南平原上作战并不擅长,被日军重武器压制的很惨。此时听过要去禹王山这个山上防御,都认为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上上下下都非常高兴。

没想到,真的到了禹王山,滇军官兵各个都惊呆了。

所谓的禹王山在云南人眼见哪算个山啊,完全是个小土坡!

禹王山为台儿庄外围重要支点,是运河北岸海拔较高(其实只不过海拔仅126米),面积较大的一个石头山头,方圆只有几华里,相传远古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住过,因而得名。

禹王山虽小,却是鲁南平原上极少数的的制高点之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小山上可以俯视整个台儿庄和大运河,只要守住禹王山,日军就无法从容南下占领台儿庄,也是保证国军大军突围的一个重要支点。

山只有这点大,但已经再无退路,滇军也只好死守了。

当时禹王山北面已经有一部分阵地被日军攻占,滇军首先需要反击完全夺回阵地。

滇军随即主动进攻禹王山外围的日军。

于是人员最满员的184师的两个团,在炮兵16团一个营协助下全面进攻。

其实当时夺回禹王山并不容易,没想到愚蠢的日军帮了滇军一个大忙。

禹王山日军一部发现滇军大部队开进以后,觉得应该先发制人,决定释放化学武器。

日军自从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就一再违背日内瓦公约,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日军每个师团都有专门配属的化学武器部队,随部队行军,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当时的方向是吹向滇军的,日军指挥官卑鄙的下令化学兵立即释放烟雾,然后日军步兵发动冲锋。

所谓释放烟雾,其中一般包括百分之七十的烟雾弹,另有百分之三十则是毒气弹,多是催泪性毒气。

注解:日军在中国使用的催泪性毒气比较多,糜烂性和神经毒气较少,这并不是因为日军比较讲究人道主义,而是他们的使用化学武器和防御化学武器的能力较低。糜烂性和神经毒气使用要求较高,日军往往达不到。日军士兵装备的防化设备比较落后,一旦害人不成,很容易造成自己的巨大伤害,就比如日军自己其实也对付不了神经毒气,对糜烂性毒气也没有什么把握对付。但催泪性毒气,日军还是可以有效对付的,他们的防毒面具可以有效防护住。

当时进攻的为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是个中国通,甚至滇军战斗力弱。在矶谷廉介看来,云南滇军是落后的猴子兵,哪里会有任何防毒设备。一旦遭遇毒气袭击,滇军肯定大乱,日军乘机攻击自然必胜,禹王山这个小山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

遗憾的是,日军的化学武器的水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当他们通过化学桶释放出大量烟雾以后,没想到风向突然转变。

毒雾完全吹入日军阵地,日军顿时大乱,官兵四处寻找防毒面具,到处都是日军官兵大声咳嗽流泪,甚至在地上翻滚的声音。

而此时滇军士兵已经顾不上做任何防毒准备(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日军释放化学武器),立即发动冲锋。

日军害人不成反害己,被滇军一路猛冲,根本无法站住脚,大败撤退走了,禹王山阵地就这样被全部收复。

此时滇军见日军败退的很狼狈,还想继续冲击禹王山下的敌军阵地猛冲,以扩大战果,没想到却吃了一个不小的亏。

禹王山上日军的狼狈撤退,是有特殊原因的。

如果不存在化学武器的变相,日军依靠火力优势拼命死守,以双方武器的巨大差距,滇军绝对不可能短时间拿下禹王山。

而禹王山下的情况对国军更为不利,那里恰恰是日军大部队的集结处。

此时滇军向这里冲锋,日军完全以逸待劳,轻重武器火力也可以在平原地区完全发扬开,情况自然完全不同了。

当时是麦黄季节,禹王山下全是麦田。

滇军官兵在炮兵的支援下,一举冲入麦田,而日军后续部队见禹王山失守,也集中大部队冲入麦田试图反攻。

两军在麦田中遭遇,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混战。

麦田中万头攒动,到处都是激烈的厮杀肉搏,子弹,手榴弹横飞,缅刀刺刀挥舞,战斗无比激烈。

余建勋这个团在火炮的掩护下,一度冲入日军固守的后方阵地,可是日军早已经架起了轻重机枪拦截!在日军机枪猛烈扫射下,当先冲锋的20多人全部牺牲,余建勋团长赶忙下令后撤。

日军随即集中重兵反攻,试图将进攻滇军这个团合围歼灭。由于日军数量众多,该团顿时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日军已经有一部包抄到该团后方,切断了他们撤退的路线。

----------------------滇军60军,也是鼎鼎有名的部队。张正隆的禁书《雪白血红》中曾经多次写到60军。滇军也就是所谓在中国的对角线作战,他们从中国最南端的云南一下子运送到最北端的东北作战,最终覆灭在东北的长春。当年云南老百姓生活很贫困,一头黄牛已经是很大的财富了,他们却仍然全力支援抗战,为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这种紧要关头,麦田中的第二营的杨崇善先锋连发现日军正在包围整个团,如果一旦包围圈形成,整个团恐怕就完了。这几十名官兵经过短时间商量后,一致决定牺牲自己救助战友,主动去引诱敌人。

他们在麦田中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日军发现有人在唱歌,认为这才是滇军大部队,立即集中兵力攻击这个方向,连包抄滇军后路的日军也赶忙回头夹击。

一场激战后,该连几乎全部伤亡,但整个团撤退下来。

敢于在日军包围中唱歌的连队,真是英雄啊!

这次进攻全然失败,不过至少滇军完全占领了禹王山。

此次进攻滇军伤亡不轻,董文英团当时跟随余建勋团一起冲锋。期间该团也遭遇日军拦截,董团长大声高喊:弟兄们,今天是我们献身报国的时候了,冲啊!

官兵奋力反攻,终于击退日军冲击,董团长身中数弹,力战殉国。

第544旅旅长王秉璋也亲自率领部队冲锋,不幸胸部中弹受重伤。他为了保证部队都能成功撤退下来,居然坚持到将追击日军击溃才下山送往后方治疗,险些丧命!

当时他的师长也就是184师师长张冲来慰问他,王秉璋立即拉开胸口衣服说:师长,你看看,我中的子弹是从前胸打进去的。

张冲非常感动,对他大加称赞,让他好好养病。

龙云阶团长在近战中遭遇日军,他不但不撤退,还亲自拿起刺刀率领警卫迎击,结果在肉搏中被日军刺刀刺中,光荣殉国。

肉搏战死的团长,全世界也是极少见的。《兄弟连》里面所谓最勇敢的温斯顿少校,自从当了营长以后就没有开过一枪,更别说肉搏了。

之前坚守辛庄的团长常子华,也在这几天的战斗中负重伤。

日军师团长矶谷廉介知道禹王山失守以后大怒,下令限一天一夜必须占领禹王山,日军大部队随即全线逼近禹王山。

鉴于禹王山阵地如此危急,卢汉急忙将作为预备队的184师调到前线。

此时滇军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滇军,他们迅速从战争中学会战争,不再和日军硬顶了。

由于禹王山地质系碎岩层,挖掘战壕不易,卢汉立即向李宗仁要麻袋二万条,堆砌胸墙,加强防御工事。

李宗仁立即将这些物资送到禹王山前线,还提供了大量弹药!

滇军乘着日军暂时没有进攻的空隙中,精心修筑了防御工事,并且利用他们擅长的山地地形巧妙设置了火力点。

禹王山正面阵地布置了大量机枪,核心阵地100多米上居然有14挺轻机枪,同时将步兵分成一个个作战小队,不在一线放太多部队,防止被日军强大炮火大量杀伤。

由于滇军指挥官发现和日军作战中,士兵数量多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火力猛更有用,所以核心阵地每个士兵身边有1,2箱子弹和大量手榴弹。

同时禹王山北面,滇军在日军火炮打不到的地方设置了不少法制迫击炮。法国人是81式迫击炮的鼻祖,二战中所有国家使用的81或者82迫击炮全部是仿制法国的产品。法制迫击炮精度,威力都是当时最好的迫击炮,在实战中给日军造成极大威胁。

配属的中央炮兵16团用苏联刚刚援助的76毫米野炮拼命向日军开火,一顿给日军造成相当的伤亡(也有说是德制75毫米野炮,这个老萨不能确定)。

依靠这种比较成功的防御方法,滇军居然长时间的坚持了下去。

接着又是数日山上的激战,战斗激烈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禹王山几乎每一寸土地都在激战中,滇军由于伤亡太大,连营长团长都到一线拿枪参加肉搏了。

激战中,滇军莫仲璇团长,陈浩如团长,严家训团长又先后殉国。

其中莫肇衡团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前线,最后被旅长下令强行抬出阵地。在送往后方途中,他又坚决不过大运河,要求返回前线和滇军士兵们一起战死。

路上,莫团长还用血衣蘸血在道旁石上书写“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之后,才含怒怀恨殉国!

滇军伤亡大,日军伤亡也不小,目前为止日军已经伤亡数千人之多。

日军一个大队曾经独自冲入禹王山主阵地,被滇军集中火力猛攻,机枪猛扫,手榴弹猛砸,歼灭殆尽,余者仓惶逃走。

此战失败后,日军不敢随便深入禹王山,两军陷入拉锯战。日军兵力进攻禹王山的兵力逐渐增加到3万人,还有伪军刘桂堂的5000多人,滇军则所有预备队都用上,将剩余的3万多人全部集中在禹王山一线死守。

由于北路日军是日军用于歼灭徐州地区国军的主力部队,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务必短期内攻陷台儿庄,所以倾一切力量猛攻禹王山,炮火攻击猛烈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战斗后做过勘察,发现禹王山的高度居然被日军炮火整整削低了5米,由此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滇军和日军在禹王山前后激战8天8夜,日军每天对禹王山炮击数千发炮弹,并且做数次冲锋,却始终没有能够突破滇军防线。

期间日军一部一度冲上禹王山顶峰,183师1083团团长杨洪元命令步兵第三连连长率领部队立即夺回山顶。

连长李佐率领全连286人,以排为单位分三路冲击日军占领的山顶。

日军发现滇军冲锋,立即集中轻重机枪向下扫射。李佐连长率领3排冲在最前面,不断有滇军士兵中弹倒下,但他们仍然拼命冲锋。李佐连长率领一个班就快要冲到山顶时候,突然一发掷弹筒流弹打过来,炸倒他身边五六个人。

李佐连长牙咬继续冲锋,第三排几乎全军覆没,但没有一人后撤。他们终于冲到山顶,随后后续部队也冲上去,经过激烈战斗,全歼山顶日军。

李佐率领的两个先头排130多人伤亡100多人,仅有30多人没有受伤。

而团长杨洪元稍后激战中,被日军步枪子弹击中殉国。

激战到5月7日,形势再发生巨大变化。当时徐州会战总指挥寺内寿一大将已经下达了总攻击令,徐州附近25万日军全线猛攻。

作为攻击主力的北路日军兵力迅速增加到10多万人,禹王山也是他们攻击的头号目标。

此时,李宗仁也知道了日军的意图,随即安排国军各部突围。不过禹王山作为徐州北面屏障,绝对不能随意放弃。只要禹王山能够守住,徐州方面国军就可以从容撤退,日军的包围圈也就收不紧,所以禹王山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

李宗仁对卢汉下达了战到一兵一卒,也要守住禹王山的死命令。

这边各路日军尽全力猛攻国军防线,各种重武器全部在第一线,攻击猛烈程度可谓让人瞠目结舌,大有一口吃掉国军的势头。

滇军禹王山遭遇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打击,日军重炮,山炮,野炮,步兵炮的炮弹如雨点一样落在滇军阵地上,山石被炸得粉碎,树木被炸得飞起几米高!

滇军在禹王山这个小山上的阵地几乎全部被摧毁,此时日军步兵已经开始冲锋,实在来不及修复阵地。

没有办法,滇军将战死烈士的遗体堆积起来作为掩体,奋力抵抗日军的进攻。

当时滇军伤亡很大,禹王山北面所有平地全部埋满了烈士的遗体,新殉国的烈士遗体实在没有地方再埋了。当时由于战斗激烈,遗体也运不下去。

滇军烈士遗体只好放在战壕里面,滇军活着战士的吃饭,休息就在烈士的遗体边,战斗激烈的时候,也只能踩着烈士的遗体走来走去。

仗打到这个地步,大家都是杀红了眼睛。滇军官兵目睹这么多战友的牺牲,都抱着必死决心坚守,都没有打算活着离开禹王山。

这样一来,虽然日军用尽全力进攻,居然始终无法得手。

滇军就这样一直守下去,直到5月17日徐州国军主力全部撤退成功,禹王山大部分还在控制滇军手中。

17日晚,在完成的禹王山的阻击任务以后,滇军60军奉李宗仁的命令全军撤退到徐州,准备全军撤退。

18日,滇军同孙连仲的西北军是最后一批撤出徐州的部队,当时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司令部也已经转移。

19日,空城徐州被日军攻占!

滇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伤亡相当惨重,60军全军伤亡高达1万4000多人。其中182师,183师余部仅仅编为1个团,184师作为预备队伤亡较少,余部也仅仅编为3个团。

全军从12个步兵团大成了5个步兵团,损失了整整7个团。其中殉国5000多人,还有1万多人受伤,滇军排长以上军官伤亡高达500人,高级军官中旅长殉国1人,负伤1人,团长殉国4人,负伤7人。

对于一场战役来说,高级军官都伤亡成这样,说明战斗真的激烈到极点,而滇军拼的也确实非常的狠了。


萨沙


滇军六十军不光是在电视剧和文学作品里没有出现,就连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北京军事博物馆,徐州会战里也难有只言片语,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初建时,(惹来了很多非议,因为是给国军建纪念馆)还通知滇军组织老同志写回忆录,作画,往台儿庄寄了很多资料,但是后来却不了了之,不知是在哪个审查环节出了问题,当时的陈列大纲而经过层层审批,最后抹掉了六十军(至于为何,大家还是评论区说比较稳妥)。



历史远去,外界少为人知,了解渠道又极少所以很难在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里见到。当年四万草鞋兵,伤亡惨烈,拖住了一半多日军,掩护了数十万大军撤离,一寸山河一寸血。

好在几十年过去,当年的是是非非已经淡化,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已经开始着手补充滇军在台儿庄的卓越贡献,这全得益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罗越先教授,他参观完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居然发现,里头没有一个字提及台儿庄,没有一件滇军打仗的实物,在和馆长进行激烈讨论并多次来山东调查后,终于开始收集资料,充实馆藏

(昆明唯一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滇军女兵)


军事一点通


云南滇军抗战特别是参加台儿庄会战,影视剧表现的不少,台儿庄纪念馆已补上了滇军的功劳,我想说说接触过的几位抗日滇军的事,或许对我们了解滇军抗日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十几年前,咱村子就有几位抗日战场活下来的幸存者,其中一位是这么跟我说的(他姓王):小日本很厉害,十个中国人还打不过一个日本人,并不是日本人有多厉害,而是十个中国人十条心,一盘散沙;日本人的翻皮鞋质量太好了,穿了几十年了,还没穿烂(脚上当时就穿的是日本死人身上摘下来的翻皮鞋)。他还给我讲过很多打日本的事,一时记不清楚了。从这位抗日前辈口中,知道了为什么国军几十万还会被几万日军追着跑,几次大会战都失败了(长沙会战打了好几次胜仗算例外),中国人当时不团结!一旦团结起来,日军必败!也可以说,是日本的侵略,把本是军阀割据多各自为战的旧中国军队逼到了死角,不得不团结在一起共御外敌,赶跑日军,取得全面抗战的胜利!

决定战争成败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毛主席老人家说得多么好啊。

向滇军致敬!


黑虎97


当时中国有两所军校,一个是黄埔军校,一个是陆军讲武堂。滇军的班长都是当过三年兵以上的士兵来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都是讲武堂毕业的。当时装备最精良的中央军,跟他们比装备比素质都还有点逊色。禹王山战役坚守27天掩护,各路大军27万人撤退,滇军60军伤亡1万8千人,日军伤亡2万多人,阵亡军官177人,当时是属于台儿庄第二阶段,还有李宗仁公报私仇,因为60军军长卢汉在军阀混战时期带兵攻打广西结下了仇,滇军的战况被压下了。所以现在,人们提起台儿庄战役,只会想到桂军,川军,湘军,东北军,西北军。


潳俘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的地方,走过崇山峻岭,来到抗日的战场”---- 六十军军歌是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写的,滇军第六十军确实参加了徐州会战,不过已经是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阶段,错过了第一阶段的“台儿庄大捷”。

滇军是在云南誓师后大部步行赶往抗日战场的,1938年4月初才到达湖北武汉,而此时徐州会战已经打响多日,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的西北军、中央军、东北军和桂军挫败了日军三个师团南北对进攻取徐州的计划,在台儿庄重创日军第5和第10师团,歼敌万余,战役第一阶段已于4月8日基本结束。



日寇岂会甘心失败,整补后调集20多万人马卷土重来,企图一口吃掉第五战区主力 ,军委会和李宗仁都已判明日军战略目的,即以一部有力抵抗,大部向东撤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4月21日,卢汉率第六十军4万多将士赶到台儿庄地区,立即被李宗仁顶到第一线,爆发了著名的“禹王山阻击战”。

滇军装备精良 ,一色法式头盔和武器,官兵抗日战意旺盛,但严重缺乏与日本军队的作战经验,以血肉之躯死守台儿庄东南的禹王山和东庄一线,大战矶谷第10师团和南下增援的关东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全军伤亡高达2万余人,几乎过半,其中战死少将级军官二名 ,阵亡官兵13800余人,毙伤日军万余。

日军惊呼:在华北地区遭到南蛮子的顽强抵抗。



更重要的是,滇军的浴血牺牲保证了第五战区主力沿陇海路两侧跳出日军合围圈,安然东撤,使整个徐州会战期间,没有一个国军师级建制被歼 ,综合考虑1938年的日军战斗力,这是个组织非常不错的战略撤退,滇军为此功不可没,一万多云南子弟葬于山东,龙云在昆明接报后,心疼的茶饭不思。

陈宝国有部神剧《信者无敌》,其中部分剧集就是反映了滇军抗日这一段史实。

滇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功绩之所以鲜被提及,一方面是未能赶上战役第一阶段的“台儿庄大捷”,甫一到达就参加最艰苦的阻击战;一方面是第五战区实际控制权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中,由于历史原因,桂系对滇军颇多旧怨(李白曾与卢汉大战),有意淡化第六十军的战绩。



历史不会忘记滇军的抗日之功,2015年9月5日,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滇军抗日史料展厅厅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揭牌,展示了第六十军官兵告别云南父母妻儿,共赴国难,北上抗日的民族气概。


度度狼gg


其实日本侵略主要侵略的就是东北,华北继而西北和华南,云南是相对平稳的啊,不然八年抗日战争,要是云南也像中原一样到处战火,滇缅铁路怎么可能一度成为支撑中国通往外界联系的物资通道。因此,云南没有什么像样的战场,也就吹不出战争英豪。抗日战争以来,剔除军系之间的龌蹉,对于滇军来说,那是劳师远行追着战场跑,不像本身就在战场中心的各系部队,有时间,有力气玩三十六计,各种抗日英雄也就多出来了。对滇军来说,能捞着一场战斗就不错了。现在的电视电影需要的是话题,是矛盾,是剧情,滇军有什么?没话题,没剧情,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当然也就把滇军淡化了。还有一个,滇军投诚比较晚。


夜凉53300916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向所有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致敬!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武装均表示服从中央调遣,统一指挥,共御外辱。无论是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桂军,还是家乡没受战火波及的川军,滇军,都派出部队参战。

滇军派出的是卢汉率领的60军,共计4万5千人的部队,带上云南能配备的最好的装备,从云南出发。由于路途遥远,没赶上淞沪会战,也没赶上台儿庄大捷,赶上的是徐州保卫战。



卢汉将军

台儿庄大捷,只是徐州会战的上半部份。日军虽在台儿庄受挫,但并没有放弃对徐州的进攻,休整补充,调整部署后,发起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

滇军60军,作为刚到达的新生力量,马上被李宗仁安排换防,负责台儿庄至徐州一线防御作战。滇军最惨烈战斗发生在禹王山,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死战不退。在自己防线坚守了27天,伤亡1万8千余官兵,直到接到撤退命令。



60军余部,后在中条山战役中几乎损失殆尽。

大部份宣传台儿庄大捷的文章,记录片和影视作品,大多以守住台儿庄,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结束为终点,故无滇军身影。后半段徐州战役,打的依旧惨烈,但结果却仍是败退告终,就很少拿出来宣传了。

历史终究是历史,为国牺牲的将士们鲜血不会白流。随着对抗战历史的深度挖掘,滇军抗战的历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禹王山上也己建立起抗战纪念馆,供后人凭吊。


净月暖阳


我是走心的推荐,首先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抗日战场上取得战役级别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大力宣传:此次大捷极大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一战即溃败的悲观看法,更重要的是坚定了美国政府援华抗日的信心,争取大批军援。

在如此宣传基调下,国民党政府以及相关战役指挥将领,诸如李宗仁(桂军与滇军早在1930年结下梁子,滇军亲蒋围攻桂系南宁,桂滇摩擦不断)、孙连仲、汤恩伯等的回忆录等,自然愿意提及己方所辖部队取得辉煌胜利,对战役后期的惨痛伤亡自然略过不提。

而此后拍摄的《血战台儿庄》以及台儿庄博物馆所参考史料,大多时间截止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大捷,并未提及此后的惨烈伤亡的败退过程,这也迎合大家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习惯。

鲜有提及的,台儿庄战役后期,被打疼的日军疯狂反扑,

此时一身精良法式装备,齐装满员的滇军60军(甚至装备比当时的中央军嫡系部队都要好,自然引得苦战的各友军的羡慕嫉妒...难免有苦战胜利被人摘胜利果实之嫌)匆匆赶到,

尚未得到喘息,自然被指挥部命令担任狙击、掩护撤退任务。撤防的于学忠、汤恩伯等部极其匆忙,甚至未来得及做防务交接(可能有老蒋授意-消耗地方军精锐),滇军60军是准备极不充分,匆忙与寻仇日军接战,虽然战斗意志顽强,

誓死不退,近4万滇军将士折损近18000。由于战斗激烈,多数滇军阵亡将士就近草草掩埋,60军随后转战徐州保卫战等,几乎战损殆尽。

青山处处埋忠骨-抗日英魂不该被人遗忘!!!


走心的推荐


那是西北军及川军出力比较多吧。张自忠、孙连仲、庞炳勋。指挥李宗仁。滇军有谁?后来再查了下,台儿庄战役后,日军再次进攻徐洲,孙连仲部放守吃紧。蒋急调60军顶上。所以60军参加的是徐洲保卫战,而不是台儿庄战役。那时他们正从云南开往前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