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西方人說中國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

冷8873639


對於教育的理解不同才導致這種說法。

先說中國對於教育的理解,簡單來說,就是要學會具體的東西。這種東西可能是一種技能或者理論,也可能是一種處事風格或是原則。比方說中國教育家的祖師爺孔聖人,他教育的內容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讓人們學會遵守秩序。這種秩序概括來說就是周禮,同時孔聖人還告訴人們,要想遵守秩序。首先要讓自己變得高尚起來,像做一個君子。君子是什麼樣的呢?仁義禮智信。他理想中的樣子就是大家都做君子,所有君子都遵守一套秩序,然後就天下太平了。後面的事就不多說了,反正見仁見智,歷史總是任人評說的。古代就有師傅和徒弟,傳承文明,當然,也成為了中國文明延續的功臣。直到今天,我們一想起教育,最常說的問題是,學啥的?學到啥了?這玩意有用不?其實,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就是這個樣子的,一定要學個什麼東西叫教育,學手藝,學技術,學理論,學技能,不管是什麼,必須學個東西。

西方對於教育的理解就不是這樣的,他們經歷過黑暗的中世紀,神權高於人權的那個時代,人們的狀態在今天看來就是那種被邪教洗腦的可憐蟲一樣。隨著新航路的開闢,需要社會釋放更多的生產力,同時神權的至高無上禁錮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將神權拉下馬,教會不再是權力機構,人們也從矇昧走出來,科學技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後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西方人千年的歷史經歷,決定了他們更加珍惜擁有獨立思辨的權力,西方的教育不會特別強調對錯,它鼓勵人們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勇氣挑戰權威,它也不是特別注重傳授了什麼技能,什麼理論,什麼規矩,它是將獨立思考和實踐的本質傳授給學生,至於思考和實踐什麼,思考和實踐的結果是什麼,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有過留學經歷的人應該能有更深的體會。

至於兩種對教育的理解,中國和西方孰優孰劣,見仁見智了。


蒙奇211191502


這個事情,一個確實是有文化差異在裡面,還有一個,是我們自己現代教育確實也給人以口實。文化差異這一塊上,我們是有自己傳統的大國,人口密集,教育這個事,跟你西方那種人口稀稀拉拉的地方肯定不能是一回事,建國初期老一輩領導,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把一個文盲遍地的國度,教育發展到改革開放階段,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的都會因自己的學歷自卑,為什麼我們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人又便宜又好用?


那麼多沿海城市,發達地區招工,高中生都沒缺口過,初中生自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十幾億人,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啊,看看印度,人口不少,高中生夠供幾個富士康?所以說什麼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就笑笑得了,人一高中生回村能當大爺的地方,來給你打工?給你流水線逼的跳樓?信不信把你給扔樓下去?但是現在我們自己也有產業升級的需求了,這個高端教育很多問題也暴露出來,我們大學生不缺,但是即使到現在,如果大學生到一線去當工人,自己也都不覺得是好事情,初高中畢業生又趕不上升級產業後的趟,這是社會制度在當初制定時,大學生緊缺,留下的一個社會角色設置斷層。


我們現在大學擴招後,真正高精尖人才依舊不夠,餘下的走上社會又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真去當一線工人,都得像高中生一樣從頭培訓。好多學科,專業的出來,直接就感覺沒有生存土壤,都不知當初為什麼要設置這種專業。至於還有一些敏感因素,大家知道就得了,不給題主釣魚機會。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西方人不能稱之為人類,它們因為進化不徹底所以一個個都長得藍眼睛深眼窩跟大猩猩似的,它們吃東西不像人類要切碎煮熟了用筷子夾起來吃,它們是一般吃生的,而且是整塊的,一口吃不下就用刀子切開吃,因為它們笨拙所以不會用筷子只能用叉子插起來吃,就像餵豬一樣,它們吃青菜和牛馬一樣不切也不炒都是直接生吃。



yzddq


西方這一次說的還是比較靠譜的。試問有那個國家拿著教書育人的民生必須當做了產業化。產業化了頭頭腦腦老師們想方設法搞錢。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笑貧不笑娼的時代還能教育出好人來嗎!


善良RENAI


我一個朋友是州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的博士班上有很多中國留學生,他問過我為什麼中國學生上課時都默不作聲,討論問題的參與度極低,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開口說話,什麼獎勵可以激發熱情?我回說不要獎勵,用懲罰加恐嚇的方式,比如不參與討論要扣評分等。

有沒有看出兩國對教育的理念有什麼區別,美國人注重讚美欣賞來培養自信的人,中國注重恐嚇懲罰去培養受管束的人。

我在美國參加英語短期培訓時,聽到最多的就是讚揚,Good job,Well done.等,並且老師表情是眉飛色舞,笑容燦爛的好象發現了珍寶一樣,讓人感覺很舒服,上課的氛圍也很自由,大家圍坐在一起,就個別問題進行討論,上課雖然有壓力但令人喜歡上課。

我在小孩子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你要聽話,做乖孩子。”現在我偶爾也會要孩子聽話,這是一個入了腦的習慣,一直改不了。更多的是對孩子說:“你要顯示你的領導力,獨特的能力。”因為我知道美國的大學除了看成績外,更在意學生的領䄂能力Leadership 。美國的基礎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眼界,所學內容涉獵範圍非常廣泛,不是中國式的背書為王。而且小小年紀就上街上門搞募捐,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為他人服務的自豪感。

美國培養的是獨特魅力和同理心的領䄂,中國培養的是千人一面和聽話的凡人。也不能說哪個失敗,只是不同的社會需要不同的人。


用戶52609452587


對這個觀點,我們必須要冷靜的分析,為此,我貼上以下幾個例子作為依據:


在2012年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測試中,代表中國參賽的上海地區在科學、閱讀和數學三個科目中均奪得第一。中國在面向全球15歲學生的PISA測試中的成功,更加深了世界天平正在向東方傾斜的印象。焦慮的西方政府對此事非常重視,因為中國教育的成功將不可避免地為其在經濟和文化上取得主導地位鋪平道路。換句話說,正如英國政府前大臣邁克爾·戈夫在擔任教育大臣時所直言,英國要麼可以“開始像中國人一樣努力,要麼我們很快就要為中國人打工了”。


據美國媒體報道,英國曾派遣70名教師赴中國上海參觀學習中國老師課堂教學方式,研究中國學生課堂表現如此優異的原因。結論是中國教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於老師的課堂教學手段,而這些是西方教育界40年來都缺乏的。


鑑於中國學生在一些國際性測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國際教育成就評價測試TIMSS和國際閱讀素養進步研究PIRLS中的優異表現,西方人很可能誤入歧途,錯誤放棄了最傳統的“老師主導型”教學——老師通常站在教室前面,直接教授和引領課堂活動。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許多人看來,解決方案很簡單:無論他們做什麼,我們照做就是。英國8000所小學獲得撥款,用以實行中國所使用的數學教學法——“熟練掌握法”。


在許多西方中產階層父母心中,嚴格的中國教育已經成了神話。2011年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虎媽戰歌》一書造成的巨大影響,突出了西方父母的擔憂,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被自由的西方教育耽誤了,面臨無力與勤奮的中國同齡人競爭的風險。

在中國的現狀的引導下,中國已經自主研發出適合自己國情的教育模式,當代中國的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孩子們的勤奮、敬業、踏實肯幹的習慣,以便讓中國的孩子能更快的適應社會當中的工作模式,同時穩定的創造出社會財富。

據瞭解,目前在航天科工,35歲及以下青年職工共有65718名,佔全體職工的一半以上,平均年齡僅31歲;在副主任設計師及以上崗位中,青年佔61%;在導彈飛行試驗、國慶閱兵保障、智慧城市建設等重大任務團隊中,青年比例高達70%到80%。



作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航天科工是我國導彈工業的領跑者。中央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許達哲說:“當前,青年已經實現了從中國航天‘生力軍’到‘主力軍’的跨越。航天青年穩穩地接過老一輩航天人的接力棒,重視青年就是重視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  美國宇航局前局長米切爾·格里芬曾感慨:“中國航天最令人感到害怕的,不是它所取得的像載人航天工程這樣的偉大成就,而是它所擁有的一大批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


中國的教育正在為社會輸送大批量的高精尖科技人才,這樣的教育體制是符合中國國情,也符合中國發展的,大批量的青年人才,正在成為中國新一輪發展的生力軍。

這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外國人評價中國教育,是一種盲人看相的看法,他並不瞭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也不明白中國教育對自身發展的意義,因此,這樣的說法是片面的。

但是,如果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他的評價也不無道理。


說起現代教育,它起源於1852 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是第一個向所有公民提供免費公共教育的州。這是一間 800 平方英尺的小學教室。教室裡授課,主要教授語法和數學。之後這種模式就成了現代大部分課堂的原型。



有西方學者講到“學校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學習西方的教育系統,最初是用來培訓工廠工人的。”這裡,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工業化教育(Factory Model School)。美國的工業化教育,是為了位社會創造大量的工人,以帶動工業發展,工廠所需要的人才,無非是工作踏實、有一定專業素養的人,相比於信息時代,創新性思維還沒有被提到日程之上。


在美國工業化時代,由於需要大規模的生產製造,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建立學校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學習,而是訓練工人。



學生從學校畢業就要去工廠工作,工廠需要的是隻有計算和讀寫能力、服從度高的工人,並不需要創新性的人才。為此學校會有一套匹配工作市場的教育方式,從學科,到考試製度的設定都是為了社會工業做準備的。


儘管這種工業化教育模式在當時的效果不錯,但是現在,我們身處信息時代,必備的社會技能和生存方式已經和之前大相徑庭,但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只停留在200年前。中國在經歷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後,開始從各個領域學習西方文化。中國的教育,從學科的建立到教學體制的建立,幾乎照搬了西方的體制。


在中國古代,我們學習的內容有安身立命的本領,有為人處事的道德,有治國治名的法則,有修身養性的文化。而今天,我們將古人的優秀文化一概拋棄,而將實用性高的科學知識代入課堂,這必然造成孩子們在社會當中的處世技能,人文道德以及諸多能力的喪失。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教育是不倫不類的。西方人在近些年內,對課程體系經過了多次調整,更加註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進步。但是反過頭來看中國教育,它的確缺少了一些重要環節。


中國目前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很多領域都在加速和趕超西方,但真正能夠爬到金字塔頂端的行業屈指可數,因此我們正處在一個積累和趕超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大致匹配的,從中國航天業的發展過程便能有所啟發。而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我們將全方位趕超西方,那麼更多的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將會成為社會的第一需求,到時,中國的教育體制一定會有所改觀。


因此西方人評價的中國教育,是在控訴中國教育的死板和落後,但是這番言論也是他不瞭解中國現狀的證據。


快樂營教育


中國式極端利己主義、投機取巧、唯利是圖式教育,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殘害。

1.不是以為國家、民族或世界服務的教育,只是為了自己的教育。因果報應,培養出來的人,國家、民族、世界不接受,所以畢業等於失業。培養出極端自私的一個人,最後混個有知識沒智慧的底層白領已經算命大的了。大多數淪為啃老族。

2.明明簡單的教育被複雜化,非要被人為搞成情緒緊張,義務教育那點玩意憑中國人智商完全能應付消化。從老師到家長都急得跟個瘋子一樣,拼命在邊上呱噪使勁,逼著孩子狂奔,根本不懂這是馬拉松,狂奔代價就是失敗。補習班、課外被動刷難題都是在破壞孩子自然生長。

3.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致命的。被動學習!被幹涉太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動力、動機徹底紊亂,進高校後乃至整個人生,開始走向厭倦學習,一生全完了。比起西方的學習能力培養有本質區別。到了真該學習大量知識的大學時,就有了分水嶺。

4,這就是我們出國的孩子,被國外大學視為垃圾學生,大量被勸退的原因。少數好的,也只是泛泛之流,進一步千辛萬苦,至於諾貝爾獎屠呦呦他們,都是民國培養的,跟我們現在的教育無關。





真小寵


某些西方人稱中國的教育不是教育,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在我們看來,給學生灌輸了知識就是教育,但在西方人眼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更重要,哈佛大學校長的校訓是: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白有人在胡說八道!此話是科學精神的核心:質疑與反思精神!完整的科學精神應表達為:好奇、質疑、反思與真誠接受批評,以及崇尚科學的精神,也即本人命名的"五.五精神"。

日本把科學家的頭像作為貨幣的人物頭像,這也是他們倡導科學精神的表現。

本人再三強調,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教育相比,不是知識教育水平的差別,而是素質培養的差別!我們的國民習慣於盲聽、盲信與盲從,缺少好奇、質疑與反思的科學精神,用俗話來形容叫作不會獨立思考的"書呆子";我們崇拜的是金錢與權力,而不是科學與科學家,這些便是中國教育最嚴重失敗之處,它既是漏洞百出的光量子通信、計算與探測等一系列偽科技能在中國橫行無阻的原因,也是中國很少獲得諾獎的真正主要原因。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精髓就是激發孩子自我成長的潛力。所以西方教育不提倡應試教育。



鼓勵和表揚是一種正強化行為,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這種能力的發展。比如表達、合作、探究能力。



而我們鼓勵和表揚的對象往往是聽話的孩子,順從的孩子,考試成績好的孩子。所以課堂上學生不說話而沉悶不語就太正常了。



越是重點學校這種課堂沉悶不語的現象越嚴重。所以教育需要改革。

每個人在學習上有基本的需求。好奇心是所有高等動物的天性。不是人類獨有,只要我們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發展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啟迪、啟發和靜待花開。



孔子的教育方式從來就很少自己講,而是問一一答方式,因材施教的方式。現在這種班級授課制是100多年前伴隨工業化方式產生的,是一種工業化生產的方式。試想人類已經發展到後工業化時代了,而依然沿用工業化生產的模式進行教育生產,顯然已經落後時代了。



所以教育改革是全世界的行為,不僅僅是我們一個國家。未來的教育必然是私人定製,個性化教育。家庭教師將成為趨勢。

我是心理問答達人:夏蟲不可語冰2008,關注點贊可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夏蟲不可語冰2008


從兩方面講。

首先絕大多數國人受到的不是教育,而是培訓。教育在英語中的原型拉丁文是啟發人思想的,也就是裡說的止於至善。但我們現在所謂的教育體系傾向於把人培養成教育者認為的樣子,而不是因材施教培養成被教育者應有的樣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授人魚而非授人漁,比如理科教育注重具體的知識和應用而不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導致很多人即使大學畢業學了生物還怕轉基因會把自己變種,學了物理還怕手機輻射,這些都是沒有科學思維的結果。

第二從國人的心態來說,中國人說好聽點叫務實,說難聽的叫庸俗,哪怕是讀書教育也不例外。很多人說我們重視教育,可我們是重視教育本身嗎?我們大多數是重視通過教育能帶來的各種利益,今天如果高考不考英語改考恐龍語,我們會爭先恐後地去學恐龍語,所以能說我們重視英語嗎?正是因為我們教育的功利性太強,所以雖然學生眾多,但有後勁的卻很少。比如到科研階段人家研究問題是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我們是利用這個項目獲得各種好處,我甚至覺得我們有一種能把各種偉大高尚的東西轉變成利用其獲得實際好處的天賦而不管其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