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主體是江蘇還是浙江?

沙漏遺愛


浙江這幾年經濟發展了,什麼都要住江南里說,江是指長江,浙江省裡只有浙江也叫錢塘江,自古以來,除無朝之外,浙江省從末叫過江南,清末官員上表皇帝時依然稱江蘇為江南省,浙江人自豪的唯一的就是那首憶江南了,可那首詩並不是指浙江為江南,而是指杭州有江南之景而已。如果一個被稱江南近千年的地方,不能說是江南,那就不再有江南之說了!什麼是江南?江南是文化之江南,是中原農耕文化的代表,是士族之江南,經濟之江南!浙江有多少平原能承受中原之農耕文化?浙江在民國之前的文化能與兩江比嗎?浙江在以前有幾個南遷的士族大戶?不要那麼想當然了,浙江自古被稱為古越之地,士族南遷自古就是以兩江為目的地的,所以說浙江是江南的是無知之人。江南四大名城,南京,揚州,蘇州,徽州,更沒浙江什麼事!


手機用戶61682623022


江南的主體是江蘇還是浙江?古之江南指的就是上海+蘇錫常+杭嘉湖,也就是太湖流域片區,杭州因為夾雜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因素,而且離的太湖遠一點,所以我認為江南的主體還是江蘇。

而之後因為上海的興盛,幾乎有1/3的紹興和寧波人移民到了上海。古之越文化中心就是紹興,而上海的主體是吳,吳人多。所以通過上海為紐帶,吳越融合了。

現在的長三角,指的就是吳越,而雙方融合的核心上海,也就是長三角的龍頭。嚴格說起來,現在的上海還是偏向於更注重大城市大商業組織的吳,市民生活結構也更偏向於像蘇州這種。所以目前長三角的主體代表文化還是吳。

江南的主體是江蘇還是浙江?綜上觀點,如果長三角的主流文化是吳,自然江南的主體是江蘇!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我已無力吐槽,大家看吧。


揚州夢


江南,現在很多人也許都會認為長三角區域江蘇、浙江和上海兩省一市。以現在的狀態,這種理解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江南的範圍並沒有這麼大。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和馬車,陸路交通不發達,大宗貨物基本靠水運,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是經濟發達的地方。

古時的江南主要指的是長江流域,杭嘉湖平原,蘇錫常一帶。從地理環境來看,這一帶水網交織,一馬平川,水路發達。綜合後面兩張地形圖可以直觀的瞭解為什麼歷史上江南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


從兩省的地形地貌特徵來看,浙江省除了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外,其他地方都是丘陵地帶;江蘇省雖然全省主要都是以平原為主,但在蘇北水網不豐富,水路交通不發達,這在古代,這是直接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所以說江南的主體在主要還是在江蘇省,這是毫無爭議的事情。


假裝在金華


明代開始才從浙江把蘇南劃出的。從此就有了江蘇省,江南文化發源,精神核心還是在浙江,所以,從區域上理解,蘇南,浙北是真正的江南,這沒錯。但江南吳越文化發源地是浙江,這是變不了的。

上海也是從明代開始從浙江的嘉興劃出,史料上有明確記載,明代的上海地方誌寫明,那時的上海人是以說嘉興話為榮,到今天,嘉興人去上海說自己家鄉話,上海只會問“儂啥噶區個。” 江蘇的蘇南從浙江劃出才多少年?從古至今蘇南一直深受浙江文明影響巨大。僅唐宋時,現在的蘇南屬二浙,如再往遠說,國際唯一公認“世界二大農耕文明之一的,水稻文明發源”,就是浙江的"馬家浜"與“河姆渡文明"。"良渚文明與古都城“更是承前啟後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證明了"中華文明發源”。

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對江蘇的文化復新影響至今還是很深,沒有那時的“中央大學”會有今天的“南京大學“嗎?飲水思源,好好學些歷史,中國歷史上最富最有文化的不是江蘇,別把蘇北也混淆成江南了。


鶴林雨露3


江南地區自古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但關於“江南”的定義,卻從未統一過。

從地理概念來說,江南相對應漠北、中原、塞北、江北等地。

秦漢時期,江南地區指湖南,湖北南部。王莽曾將夷道縣改為江南縣,今湖北宜都縣。

唐朝時期,江南地區更為廣泛。唐朝將江南地區分為東、西、黔中道三部分,其中江南東道包括浙江,福建以及江蘇南部和安徽南部。後來又將江南東道分為浙西、浙東、宣歙、福建,其中浙西就是人們對江南的印象,包括蘇州、杭州、潤州、湖州、常州。

宋朝時期,把江南東道分為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路,其中兩浙路便是江南地區的核心,包括浙江和江蘇南部。

元朝時期,江南成為行政劃分,如清朝時期的“江南”,按行政劃分是江蘇和安徽。但經濟意義則不是,明朝把蘇州、松江、常州、嘉興、湖州列為江南,因為這些地方的富庶。在明清小說中,江南核心指的便是浙西和蘇南地區,有的甚至明確杭州、嘉興、湖州、蘇州、松江、常州、鎮江為江南。

最後,江南地區範圍很大,但核心還是浙江全境和江蘇南部。


五味社


對於我這種看書不多的人來說,江南就是指長江以南。江蘇和浙江應該都包括裡面的,但若論誰是主體,確是不好回答。若非要分出個三六九等來,我個人是偏重於浙江的。

說起江南,別人我不知道,但我的第一印象是美女,杭州,西湖,白堤,蘇堤,西施,駱賓王,濟公和靈隱寺。但對於江蘇我腦海裡只跳出了南京,太湖和蘇州園林。

或許南京歷史太厚重了,抹殺了一些人感觀上的認知。因為“江南”兩個字在多數人的內心裡就是一個輕靈曼妙、若隱若現的少女。實在與殺戳和刀光劍影聯繫不到一塊,這也可能令江蘇失分不少。

但浙江則不同了,從古人的眼中我們就能看一些差別,柳詠《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中對杭州極盡誇讚,用盡了他所有的溢美之詞,大有“世無可比肩者”之意。

再看白居易的《憶江南》,一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把對杭州美景的不捨表現的淋漓盡致。

還有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先生,蘇東坡與杭州最為有名的當屬這句詩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這也是誇的沒誰了。

所有人的誇讚都抵不過郭德綱的那首《杭州美景》小曲,“杭州美景蓋世無雙,楊柳岸奇花異草分外的香……”

杭州,一個不能錯過的城市。


打炣簾卷西風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憶江南次憶是吳宮(即蘇州)。代表城市:

南京、蘇州、常州、無錫、鎮江、湖州、杭州、紹興、嘉興、上海、寧波、揚州、南通、蕪湖、宣城、黃山、馬鞍山、池州、銅陵、安慶、九江、上饒、景德鎮等。

江南,是指地理區域,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裡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被中原稱為"吳越" 。



走路的尼莫


其實,江南這個概念,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唐詩宋詞的構建出來的江南,另一個是現代的新江南!

如果說是現代的新江南,揚州絕對退出,不參與,讓一大票經濟發達的城市們去參與。

但是,如果說是唐詩宋詞裡面的江南,不好意思,只有現在的揚州能夠擔當了。

網上現在對揚州是不是江南爭論不休。就是沒有搞清楚到底說的是新江南還是古江南。

更有甚者,甚至說“煙花三月下揚州”下的是南京或者蘇州甚至杭州等等。

這很有趣。,還有一種質問聲色峻厲:揚州分明在江北,怎麼會是江南?!

實際上,這種聲音把“在”與“是”混為一談了,或者說,他們“小”看了江南。

揚州在長江以北,這是任何一位小學生站在地圖前都可以作出的判定。這屬於地理常識,古人也知道。

隋煬帝在《泛龍舟》中說得非常清楚:“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若單從地理角度考察,今天江南核心區域蘇州也不在江南,而是江東。“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現成的例子。這江東便是吳中(蘇州)——項羽早年起兵伐秦之地。

真正的地理上的江南,倒是長江中游南岸區域,如此說來,是不是有些可笑?

拋開地理概念說揚州,就回到了爭論的焦點。以揚州為江南,首先它是一個文化概念。

唐代詩人杜牧在詠揚州二十四橋的詩中謂:“秋盡江南草未凋”,在揚州生活了十多年的詩人當然知道長江在什麼方位。宋朝宰相王安石吟唱:“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位江西人依然把揚州視作江南。明代狀元楊升庵在《浣溪紗》中雲:“江都猶唱寶兒憨,斷腸春色在江南。”這是四川人眼中的江南揚州……前幾年,蘇州大學範伯群教授和臺灣學者陳信元先生合作發行了一套叢書《名家廣場·江南風情》,展現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紹興五城文化風貌。視揚州為江南,蘇州大學的範先生會不知道揚州在江北?

開皇九年,隋文帝正式改“吳州”為“揚州”,這裡的這個揚州,就是現在的揚州!如果揚州當時還沒有金陵繁華,隋煬帝怎麼會去揚州?至少西漢起,揚州就是玉石雕刻加工中心,揚州周邊方圓千里可沒有玉石礦,既然(金陵)南京值得“煙花三月”去觀賞並且更加值得“腰纏十萬貫”去的話,為什麼玉石中心不是在南京等地?揚州不繁華的話,手工業會發達?沒有大量的富人定居揚州使得財貨相聚,會有這樣的玉石消費能力?不要提蘇州了,蘇州那是江東,杭州?那要等蘇東坡去改造發展了…

所以,從開皇九年隋文帝正式改“吳州”為“揚州”起,揚州就是現在的揚州了!自此之後,所有說揚州的詩歌等等,就不是說的“揚州省”,而是現在所在地的揚州了。

而在此之前,西漢時的廣陵就有十四萬人口了(有史書記載),可見繁華之一斑。而從隋朝開始,歌詠揚州的詩詞開始越來越多,幾乎所有關於揚州的柔麗詩句均出於隋後:什麼“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唐朝),什麼“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宋朝)等等等等,光唐詩就百首以上,還有著名的那句“揚一益二”,這句話可是在唐朝出現的,可不是說的隋朝以前的九州之揚州省!“揚一”說的就是現在的地理的揚州。

揚州的琢玉工藝源遠流長,據相關史料記載,揚州的玉雕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書經·禹貢篇》中有"雍州貢琳琅"、"揚州貢瑤琨"的記述。1977年在揚州蜀崗,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處,證明在夏代時的揚州一帶已有了玉器製作工藝。

請注意:這裡的“揚州貢瑤琨”裡面的揚州,絕對是九州之揚州省的概念!

那麼問題就來了:從西漢到到今天,玉石中心為什麼都一直是在現在的揚州?有疑問的可以查找一下當年“揚州省”的範圍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還有哪裡是玉石玉器中心?就是今天你去烏魯木齊的大巴扎,當地的維族商販都在吆喝“和田玉,揚州工”。

玉器在中國古代,絕對是大宗的奢侈品,而這個奢侈品中心就設置在現在的揚州,所以可以這麼說,當年的九州之“揚州省”的精華,可以說就在現在的揚州,所以,也只有現在的揚州才能有資格使用“揚州”這個名字。

揚州繁華了兩千年,富人聚集,孕育出揚州菜,服務業鼻祖的三把刀,玉器中心等等,唐詩宋詞歌詠都是揚州...

所以,現代的新江南新江南,揚州不參予。但是詩詞江南,非揚州莫屬。

揚州是否是江南,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李揚


我們先看看江南省的最初由來:

明初,洪武皇帝定都應天府(南京)。永樂十八年,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立北直隸,以留都南京為中心建立南直隸,大抵範圍乃是以古徽州以東至長江出海口等長江沿岸地區,涵蓋今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部分地區,甚至包含江西與安徽交界部分地區。滿清入關,順治二年,廢南直隸,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於江寧(南京)設立衙門。

由於自古長江兩岸水路交通發達,土地平整肥沃,氣候溫暖溼潤,數千年來與北方野蠻民族死磕的中原漢人不斷南遷,逐漸形成中國最為富庶江南地區。順治初年,僅江南一省,稅賦為全國三成以上,科考上榜人數為全國一半以上,僅徽州休寧一縣,歷代出了十九位狀元。

如此強大的地方勢力,對於滿清上層來說,絕對是沒法放心的。順治十八年,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分拆為江南右布政使司和江南左布政使司,分別於蘇州和安慶設立衙門,區域大致就是如今江蘇和安徽兩省。

康熙初年,改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為江南省。取江寧府和蘇州府的前兩字,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取安慶府和徽州府的前兩字,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微布政使司。後來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由此而來。

順治四年,設置三省(河南、江西、江南)總督(後去掉河南改為兩江總督,涵蓋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因此從歷史地理名詞上來看,所謂江南地區主體為江蘇及安徽南部。

如果從文化角度上去看,實際上浙江北部也屬於江南文化圈。而且看地理,浙江北部和江蘇南部更是同一方言區,個人認為,吳語區才是江南的核心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