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案例:你要是这处理,我劝你还是别结婚了

真人案例:你要是这处理,我劝你还是别结婚了

更多内容来源于:订阅号(婚姻家庭咨询师叶子)

文 | 婚姻咨询师叶子

姻亲问题中常见类型:

我的烦恼是婆婆总是偏向他的儿子,什么活都支使我来做。当有什么事情要做的时候,不管我是否空闲,当时正在做什么,我婆婆都会只考虑安排我来做,即使他儿子闲着而我忙着,也是这样安排,我非常火大。偶尔反抗一下,说我比较忙或者其他理由,我婆婆就会说“他做不好”,我明显感到他是在袒护我老公,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处理才好呢?我需要和谁谈谈?怎么谈?

类似的情况还可能是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比如说父母偏疼小儿子;也可能在工作中碰上,都是平级同事,被安排的劳动量总是会相对比较大,令人很不爽,等等。

真人案例:你要是这处理,我劝你还是别结婚了

如果我们想要积极主动改变这种局面,应该怎么办呢?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一下:把感受从事实中剥离出来,这样就不会给对方造成抱怨和指责的体验。

文章开头的描述,如果是老公或婆婆看了会怎么想呢?一定会是处在对立的关系中去解决,之后会造成更多的冲突。当然这个案例中的妻子最好的求助对象可能是老公而不是婆婆,这里尝试给出一个参考,例如:我在家里感觉非常不舒服,感觉被排斥或孤立,我觉得我很无力,我没办法把所有事情做好,所以妈妈要求我做事情时候我很烦躁,我感觉快受不了了,你能理解我的状态吗?可以帮帮我吗?

PS:每个人表达习惯可能不一样,都是可以多种表达的,只需要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即可。

当然,在婚姻中,我们是平等、成熟的伙伴,虽然不完美,但我们已经成年,不再像是孩子需要被要求应该做什么,作为合伙人我们需要的是被请求,如果我们被要求,是会适得其反的。

如果我们要发展亲密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彼此的愿望;如果我们想要彼此相爱,我们需要知道对方要的是什么。所以,学会表达需求非常重要。

真人案例:你要是这处理,我劝你还是别结婚了

你过去都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愿望的?

你的方式合理吗?

如果你像父母告诉孩子一样以要求的方式表达,对配偶来说,听起来你不信任他,正在下最后的通牒,要求的背后是指责。这样做,亲密度会大大降低,甚至会赶走他。我们以请求的方式表达我们的需要和愿望,是在引导对方,是在表达爱,可以建立亲密感。提出需求,就是在肯定配偶的价值和能力。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配偶也许会依从我们的要求,可那不是爱的表示。那是一种惧怕、愧疚、或者什么其他情绪,但不是爱。因此,请求制造了表示爱的可能性,而要求则扼杀了那样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可能就是感觉被人欣赏。向配偶表达需求换取支持,等于在本质上表明,他有些什么,或者可以做些什么,这对你自己来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请求包含着选择的成分,你的配偶可以选择成全你的需求,或者否决它,因为爱永远是一个选择,那是使爱有意义的原因。知道我的配偶很爱我,愿意成全我的某一个请求,在情绪上表达了她关心我、尊重我、仰慕我,而且要做什么事来使我高兴。所以,请求制造了表示爱的可能性。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婚姻家庭咨询师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