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中山堂”。

在芜湖的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一座是大家熟知的,位于赭山南坡半山腰处的中山堂,而另一座中山堂却很少有人知晓,其原址就位于现在的鸠兹广场附近。

赭山上的“中山堂”

坐落在赭山南坡半山腰处的中山堂,始建于1933年,为厅堂式平房,原名为“皖南图书馆”。 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12年的芜湖之行,更名为“中山纪念堂”。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图为民国时期赭山的鸟瞰图,其中赭塔后的建筑物即为“中山纪念堂”

1937年,芜湖沦陷后,日军侵占赭山,并将赭山作为日军的警备司令部所在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芜湖国民政府重新收回赭山。但此时的赭山已破败不堪,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4日一份《报告》记载: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4日

“令接收赭山芜湖公园,上山遍勘一周,查该公园(即赭山公园)原有中山纪念堂一座,现已破坏不堪,山顶之爱晚亭亦被日寇毁损。”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组织修缮中山堂,并曾在厅堂中央悬挂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供人们瞻仰。1954年中山堂移交赭山陶塘管理处管理。1958年,中山堂开设茶社等服务项目,向游客开放,并曾举办过多次展览。

2000年,市政府对中山堂进行彻底改建,拆除原先的旧房,新建一座中西合壁的中山堂,面积近800平方米,堂前还建一处六七百平方米的小型广场,并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中山堂”三个大字,悬挂于门前。这也就是如今大家熟知的芜湖“中山堂”。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图为位于赭山上的芜湖“中山堂”

少有人知的另一座“中山堂”

芜湖历史上另一座“中山堂”,其旧址位于芜湖市中心,原北京路西端与春安路丁字形路口,南临镜湖,北接春安里,坐东向西,也就是如今的鸠兹广场附近。

1945年抗战胜利后,芜湖百废待兴,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元月的《芜湖市政实施计划纲要》中就有“建筑中山纪念堂”一项。

《芜湖市政实施计划纲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本市人烟稠密,商旅频繁,每遇纪念日、国庆日以及其他各种市民大会,天气晴明可藉公共体育场举行,如遇风雨即无集合场所。纵有学校、剧场,不敷应用。兹为适合环境之需要,拟择本市中心区域建筑容纳三千民众之中山纪念堂一座。”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经历半年多,中山纪念堂于1946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正式落成。中山纪念堂在建造时,其资金来源主要以清理日伪资产为主,和地方财政拨款以及当地社会名流、富商大贾们的私人捐助,并且利用了拆除青弋江南岸道台衙门旧宅的近3000根木材。

新落成的中山纪念堂为砖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门面建筑是二层楼,楼上是办公室,居中处插一根茶缸粗细的木质旗杆。楼下是门厅和两侧的耳房,门厅外面并排耸立4根粗约一围半的大圆柱,圆柱用砖砌成外粉水磨石,圆柱下是大块青石料制成的圆形柱基,圆柱上方是平台。

平台下是一块与平台等样大小的三面敞开的台阶,台阶由青石料堆砌而成。整个中山纪念堂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具居高临下之势。在上世纪40年代,可以说是芜湖标志性建筑之一。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图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修建中山堂办法》

中山纪念堂建成后,成为当时芜湖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并专门建有电影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据《中山纪念堂管理办法草案》记载:中山纪念堂除举行各种纪念用,其次,为国定纪念日典礼外,可放映教育电影,名人演讲,举办文化及生产展览会之用。

1946至1948年的9月3日,中山纪念堂均举行了抗战胜利纪念大会,1948年3月12日,芜湖各界人民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23周年大会。此外,在1946年10月10日,中山纪念堂举行了“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这可能是芜湖历史上举行的第一次集体婚礼。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图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9日的《公函》

从“中山纪念堂”到“工人文化宫”

1949年,芜湖解放后,芜湖军管会接管了中山纪念堂,改名为“解放剧场”,并上映过纪录影片《百万雄师下江南》。1951年底前,解放剧场兼作皖南行署的大礼堂。

1952年,芜湖总工会接收解放剧场,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了维修,更名为“工人俱乐部”,于1953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据当年工人俱乐部筹备办公室负责基建的邓修政先生回忆:筹备之初,市总工会拟用工人文化宫之名,但外出参观了附近几个中等城市的工人文化宫后,因规模较小而定名为工人俱乐部。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图为芜湖“工人文化宫”的前身“工人俱乐部”

1958年9月19日,毛泽东主席来芜视察时,在工人俱乐部接见芜湖党政军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并观看皖南花鼓戏实验剧团演出的皖南花鼓戏《八十大寿》。“文革”期间,工人俱乐部被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馆”,1978年恢复原名。

1982年,拆除了原工人俱乐部二层门面楼房,在原处重新建造完成建筑面积为3960.9平方米的八层高楼,并于1983年5月1日“劳动节”正式落成,从此更名为芜湖市“工人文化宫”,以崭新的面貌取代了昔日纪念堂的建筑。

工人文化宫包括游艺厅、茶室、展览厅、图书馆、阅览馆、乒乓室、棋牌娱乐室、舞蹈排练厅和顶层露天凉台,是当时芜湖市一所综合性群众娱乐活动的大型建筑设施,是芜湖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2000年为建设鸠兹广场时,工人文化宫才被拆除。

芜湖历史上曾建有两座“中山堂”


图为位于现在鸠兹广场附近的原芜湖“工人文化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