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數博會」貴州日報:萬山數據當靠山 農貨好出山

「聚焦2018數博會」貴州日報:萬山數據當靠山 農貨好出山

原文刊載於:《貴州日報》2018年5月28日 08版

“去年我們的竹蓀大豐收,今年就更了不得咯!”5月25日,銅仁市萬山區謝橋街道龍門坳村的竹蓀生態種植基地裡,村民劉春仙一邊幹活一邊說,再有一個月就要採摘竹蓀。

龍門坳村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交通閉塞,耕種條件差,村民發展意識薄弱。“以前,不是種紅薯就是種玉米,種來種去,還是貧困。”劉春仙說。

「聚焦2018數博會」貴州日報:萬山數據當靠山 農貨好出山

將竹蓀稱重包裝

但如今,村裡竹蓀產業風生水起,劉春仙的日子已悄然改變,龍門坳村的窮名聲也漸被打破。變化還得從2017年的夏天說起。

“我們村盛產竹子,氣候條件也特別適合竹蓀生長。”龍門坳村竹蓀生態種植基地股東兼技術員劉靜介紹,2016年入冬,村裡24戶村民嘗試著抱團種植竹蓀,經過悉心的種植打理,2017年夏天,400畝竹蓀大豐收。這本是件大喜事,但卻因為缺乏營銷經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竹蓀全部積壓。

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想法,村裡找到萬山區電商生態城的園區管委會主任陸曉文,希望通過電商生態城將積壓的竹蓀賣出去。

“沒想到,那一趟不僅把積壓的竹蓀全部賣了出去,還給我們村的竹蓀產業做大做強找到了‘靠山’!”劉靜說道。

“其實,龍門坳村竹蓀產業的‘靠山’,不是我們電商生態城,而是大數據。”陸曉文笑著說,電商生態城可不僅僅只是網上賣東西那麼簡單,利用大數據的科學分析,對產業進行科學定位,對市場加以研判,實現種植端和市場的精準對接。

「聚焦2018數博會」貴州日報:萬山數據當靠山 農貨好出山

說起近年來萬山電商的發展,電商生態城負責人陸曉文自豪不已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國內竹蓀市場的需求量、品質要求等一系列信息。”陸曉文說,通過大數據研判,他們為龍門坳村的竹蓀提出了產品等級劃分、包裝設計、品牌打造、有機認證等多方面建議,並發動電商生態城的多家企業助其銷售。

通過2017年夏天的那番大數據“改造”,龍門坳村的竹蓀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功註冊了“蓀靈”品牌商標,從滯銷變成了脫銷。而且,有了對市場的精確研判,龍門坳村發展竹蓀產業也有了底氣。2017年底,該村將竹蓀種植面積擴到1500畝,不僅順利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帶動全村所有貧困戶實現精扶貸入股產業,帶動和解決約120人就近就業。

“農業產業發展事關萬山能不能脫貧、能不能脫好貧,產業革命既要因地制宜,更要因市場制宜,要讓大數據接上地氣,變成萬山農業產業發展的後盾。”萬山區委書記田玉軍如是說。

「聚焦2018數博會」貴州日報:萬山數據當靠山 農貨好出山

萬山電商生態城

2015年以來,為促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萬山區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開啟了適合本地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模式探索,打造萬山區電商生態城,將電商銷售和項目孵化的方向精準定位於農業,堅持以生態循環理念引領產業轉型發展,通過大數據的融合應用,不僅為農產品的銷售開闢了網絡渠道,還為農業產業提供產業選擇、產業生產、市場定位等多方面的科學指導,探索出了具有萬山特色的“電商生態”發展模式。

正如大數據應用給龍門坳村竹蓀產業帶來機遇一樣,在萬山,大數據+農業的發展模式,讓農業產業和電商實現了發展的雙贏。全區完成種植結構調減3萬餘畝,蔬菜、食用菌、竹蓀、油茶、高山葡萄、香柚等高效農業茁壯萌發、迅速成長。短短兩年的運營,萬山區電商生態城已成功獲得“省級電子商務十佳示範基地”“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省級眾創空間”“市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目前,萬山電商已成功和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如天貓、淘寶、京東、蘇寧、食行生鮮、黔郵鄉情等實現了合作,2017年的網絡零售額達8558.58萬元,比2016年增長472.93%,在全省城區方陣中,實現增速全省第一。萬山出品的農特產品,正通過網絡的牽線搭橋,進入全國市場。(安慧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