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数博会」贵州日报:万山数据当靠山 农货好出山

「聚焦2018数博会」贵州日报:万山数据当靠山 农货好出山

原文刊载于:《贵州日报》2018年5月28日 08版

“去年我们的竹荪大丰收,今年就更了不得咯!”5月25日,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龙门坳村的竹荪生态种植基地里,村民刘春仙一边干活一边说,再有一个月就要采摘竹荪。

龙门坳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交通闭塞,耕种条件差,村民发展意识薄弱。“以前,不是种红薯就是种玉米,种来种去,还是贫困。”刘春仙说。

「聚焦2018数博会」贵州日报:万山数据当靠山 农货好出山

将竹荪称重包装

但如今,村里竹荪产业风生水起,刘春仙的日子已悄然改变,龙门坳村的穷名声也渐被打破。变化还得从2017年的夏天说起。

“我们村盛产竹子,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合竹荪生长。”龙门坳村竹荪生态种植基地股东兼技术员刘静介绍,2016年入冬,村里24户村民尝试着抱团种植竹荪,经过悉心的种植打理,2017年夏天,400亩竹荪大丰收。这本是件大喜事,但却因为缺乏营销经验,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竹荪全部积压。

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想法,村里找到万山区电商生态城的园区管委会主任陆晓文,希望通过电商生态城将积压的竹荪卖出去。

“没想到,那一趟不仅把积压的竹荪全部卖了出去,还给我们村的竹荪产业做大做强找到了‘靠山’!”刘静说道。

“其实,龙门坳村竹荪产业的‘靠山’,不是我们电商生态城,而是大数据。”陆晓文笑着说,电商生态城可不仅仅只是网上卖东西那么简单,利用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对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对市场加以研判,实现种植端和市场的精准对接。

「聚焦2018数博会」贵州日报:万山数据当靠山 农货好出山

说起近年来万山电商的发展,电商生态城负责人陆晓文自豪不已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国内竹荪市场的需求量、品质要求等一系列信息。”陆晓文说,通过大数据研判,他们为龙门坳村的竹荪提出了产品等级划分、包装设计、品牌打造、有机认证等多方面建议,并发动电商生态城的多家企业助其销售。

通过2017年夏天的那番大数据“改造”,龙门坳村的竹荪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功注册了“荪灵”品牌商标,从滞销变成了脱销。而且,有了对市场的精确研判,龙门坳村发展竹荪产业也有了底气。2017年底,该村将竹荪种植面积扩到1500亩,不仅顺利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带动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精扶贷入股产业,带动和解决约120人就近就业。

“农业产业发展事关万山能不能脱贫、能不能脱好贫,产业革命既要因地制宜,更要因市场制宜,要让大数据接上地气,变成万山农业产业发展的后盾。”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如是说。

「聚焦2018数博会」贵州日报:万山数据当靠山 农货好出山

万山电商生态城

2015年以来,为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万山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开启了适合本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模式探索,打造万山区电商生态城,将电商销售和项目孵化的方向精准定位于农业,坚持以生态循环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发展,通过大数据的融合应用,不仅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网络渠道,还为农业产业提供产业选择、产业生产、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科学指导,探索出了具有万山特色的“电商生态”发展模式。

正如大数据应用给龙门坳村竹荪产业带来机遇一样,在万山,大数据+农业的发展模式,让农业产业和电商实现了发展的双赢。全区完成种植结构调减3万余亩,蔬菜、食用菌、竹荪、油茶、高山葡萄、香柚等高效农业茁壮萌发、迅速成长。短短两年的运营,万山区电商生态城已成功获得“省级电子商务十佳示范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目前,万山电商已成功和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如天猫、淘宝、京东、苏宁、食行生鲜、黔邮乡情等实现了合作,2017年的网络零售额达8558.58万元,比2016年增长472.93%,在全省城区方阵中,实现增速全省第一。万山出品的农特产品,正通过网络的牵线搭桥,进入全国市场。(安慧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