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詩詞看盡陸游一生,令人無限感慨

陸游,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看不盡的人生,讀不盡的歷史。一首詩詞一人生。慢慢品來,自有心緒萬千。


十首詩詞看盡陸游一生,令人無限感慨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

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詞人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一說唐氏即陸游的表妹唐琬)。結婚以後,他們“伉儷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而陸母恐陸游兒女情長,荒疏功業,時遷怒唐婉,責罵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鴛鴦。最初陸游暗想雪藏唐婉,但陸母當下,給兒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終於在母命難違的逼迫下,被迫分離,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彼此之間音訊全無。七年以後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與偕夫同遊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於園壁之上。

《青玉案》


西風挾雨聲翻浪。恰洗盡、黃茅瘴。老慣人間齊得喪。千巖高臥,五湖歸棹,替卻凌煙像。故人小駐平戎帳,白羽腰間氣何壯。我老漁樵君將相。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


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陸游任寧德縣(在今福建)主簿,與縣尉朱景參情好甚篤。陸游和友人約在北嶺一座佛寺相見,簌簌西風,寒雨撲面,庭前荔樹上掛著一串串的晚紅荔枝。這一年陸游才三十四歲,但是已經自嘆衰老了。一位有志建立功業的青年,在他看到光陰虛度、事業無成的時候,一種衰老之感,常會齕齧他的心頭,這一首詞只是這種感想的流露。

《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兵大舉南侵,兵集瓜州。金主完顏亮強令部下限日渡江,激起譁變。完顏亮被殺後,金兵倉皇北退。各地義軍紛起反攻,抗金形勢出現轉機。這首詩寫於第二年的春天。其時,詩人38歲。金兵內訌的消息,又一次鼓盪起詩人奔赴前線、奮勇殺敵的熱忱。然而,報國有心,請纓無路,詩人只能徒喚奈何。詩雖為送別“七兄”而作,但作者所抒寫的卻不是離別之恨,而是失志之痛。

十首詩詞看盡陸游一生,令人無限感慨



《鷓鴣天》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慣眠古驛常安枕,熟聽陽關不慘顏。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鬢戲人間。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頑。


陸游從夔州匹馬北上,家室的牽掛,道途的困難,一切都不放在心頭。在北上的途中,在路過葭萌驛的時候所作。陸游認為,他總還是報國有時的。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閒居在家。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裡。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並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並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裡。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


《山南行》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鬱郁。地近函秦氣俗豪,鞦韆蹴踘分朋曹。苜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將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乾道八年(1172)三月十七日陸游到達南鄭,中原已經淪陷了。到達南鄭以後,陸游的詩變了,他的氣概沉雄、軒昂,每一個字都從紙面上直跳起來。

十首詩詞看盡陸游一生,令人無限感慨



《漢宮春》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這首詞是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春陸游在成都時所作,時作者年四十九歲。乾道八年(1172年)冬,四川宣撫使王炎從南鄭被召回臨安,陸游被改命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從南鄭行抵成都,已經是年底。題目說是初來,詞中寫到元夕觀燈、花時遊樂等等,應該已是乾道九年(1173年)春。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後,閒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的一生,呼吸著時代的氣息,吶喊著北伐抗金的戰鬥呼聲,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熱忱。《示兒》為陸游的絕筆,作於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