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一頓飯要吃多少菜?

食間裡3


介紹下中國之外的皇帝們的一餐吧


莫臥兒皇帝的一餐

這幅圖描繪的是莫臥兒皇帝胡馬雍與薩法維沙赫塔馬思普一世(可能是在波斯宮廷中)會面的場景,胡馬雍(地毯左側)曾在塔馬思普(地毯右側)的幫助下奪回皇位。


在莫臥兒和波斯的傳統中,食物是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傳遞友誼、表明地位和權力。從這份波斯沙赫迎接胡馬雍的菜單中,就能夠體會到這種禮節的奢侈。

“每天供應著500種不同的事物美食,皇帝和他的僕人、隨從們隨時能享用到美味的飲料、Halwa(一種中東甜食)以及點綴著堅果、香草、罌粟種子的牛奶麵包。當他們到來時,還能喝到玫瑰果子露及冰鎮檸檬果汁,此外還有馬什哈德的蘋果醬、西瓜、李子等。在皇帝的視線下,飲料的傳遞路線噴灑了玫瑰香水與龍涎香,以確保味覺與嗅覺的完美。”

在波斯沙赫的協助下,胡馬雍最終重返印度,恢復了莫臥兒王朝的統治,同時也帶來了一大批波斯藝術家、工匠、以及廚師。在皇帝夫婦的推廣推動下,來自印度與波斯的飲食傳統逐漸取代了簡單的中亞風味,宮廷菜餚中出現了更多的抓飯、香草烤雞、肉丸(Kofta)、坦都爐烤羊肉菜品以及堅果、藏紅花,讓莫臥兒的宮廷飲食變得複雜而豐盛起來。

胡馬雍尤其注重菜餚的“藝術感”,在莊重的Jashn-e-Mehtabi宴會中,每一道菜必須呈現出白色調,琳琅滿目而色調統一的菜餚匯聚一堂,形成一幅特殊的繪卷。

Chapati是一種常見的印度薄餅,通常搭配各種醬料、配菜一同食用

胡馬雍在返回印度後不久就死於意外,年少的阿克巴繼位,他開疆拓土,完善了國家管理體制,倡導宗教平等,對莫臥兒帝國可說是有再造之功(也許可以比作印度的康熙)。

阿克巴雅好藝術,追求養生,在他統治期間,御廚房首次成為獨立部門,廚師的地位大為提高,中亞、波斯、印度(尤其是拉賈斯坦地區,阿克巴的皇后Jodha Bai就來自拉賈斯坦)進一步融合,深刻改變了莫臥兒宮廷的美食格局。

印度傳統的雪糕kulfi據說就起源於阿克巴的御廚房

根據史書記載,阿克巴推崇素食,很少吃肉,雖然一餐有40種以上的菜餚,但皇帝還是偏愛biryani(一種印度式抓飯)、halwa(一種甜食,又名halva,流行於從希臘至印度的廣大區域)以及查帕蒂餅(Chapati)。為了確保飲食的健康、均衡、和諧,阿克巴遍尋專家,專注完善烹飪的每個環節。他認為炊具對食物的營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用銅或鍍錫的鍋子煮飯有助於放鬆身體,緩解消化不良,而用金制鍋子煮飯則有助於防止黃疸……

一些傳記指出,晚年的阿克巴不但戒了酒,還成為了一位徹底的素食者,他一天只吃一頓飯,只喝恆河水,相信它能治癒一切疾病……

賈漢吉爾喜愛的Gusthaba是一道傳統的克什米爾美食,由羊肉丸和洋蔥、酥油、酸奶文火燉制而成

阿克巴的繼任者賈漢吉爾偏愛寧靜的自然,他經常離開城市,訪問風景優美的克什米爾及帝國北部的旁遮普,在他統治期間,來自這兩地的美食逐漸進入了莫臥兒的宮廷菜譜。

賈漢吉爾之妻:努爾.賈汗使用過的餐盤,由金線、紅寶石、綠寶石和彩綠色玻璃鑲嵌而成;努爾.賈汗可能是莫臥兒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子~努爾.賈汗的黃金調羹

據說賈漢吉爾只喝恆河水(難道去克什米爾時也要準備好充足的恆河水麼?),尤其喜愛吃黑鷓鴣、大鵪鶉和Rohu魚(一種南亞的淡水鯉魚),和祖先們相同,賈漢吉爾喜歡吃芒果,也喜歡克什米爾的櫻桃,在齋戒日中,皇帝將會享用古吉拉特地區的傳統主食 Lazizan(一種用小米、大米、豆類製成的主食,是印度常見的兒童食品),據說賈漢吉爾還儲存了一批大煙,以供特殊用途。

沙賈汗為南亞增加了兩座世界文化遺產,比如拉合爾的沙利瑪花園,這是波斯風格園林的代表之一

莫臥兒王朝最奢侈的吃客也許是建築大師沙賈汗(除了著名的泰姬陵之外,沙賈汗在統治期間還完成了德里紅堡、沙利瑪花園的修建、擴建了德里城,並建造了大量宮殿、清真寺),在他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的文化臻於極盛。

諾魯孜節(波斯和中亞的新年)的娛樂

沙賈汗熱衷於香料的滋味,在遷都德里(當時又叫沙賈汗城)後,沙賈汗發現德里的飲水讓他的臣民感到不適,為此皇帝下令要在烹飪中加入更多的鹽、辣椒、孜然和香菜用來消毒。沙賈汗在宴會上揮霍無度,據說,即使在場的只有3位客人,皇帝也會為他們準備50道,甚至更多的菜餚,當然,最常見的菜餚,還是各種肉,在沙賈汗統治期間,抓飯進一步傳播到了印度南部的海得拉巴,莫臥兒風格的飲食,逐漸傳播到了全印度。

沙賈汗的繼承人奧朗則布將莫臥兒的統治推至極盛(1690年莫臥兒的財政收入據說相當於同時期路易十四法國的10倍,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當時莫臥兒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滿清),也把帝國帶入崩潰的邊緣。奧朗則布是勤勉而殘忍的統治者,也是虔誠的穆斯林,他廢除了阿克巴以來的宗教寬容政策,恢復了針對異教徒的人頭稅,廣建清真寺,推行伊斯蘭教法。

印度人吸食鴉片的傳統由來已久,圖中的皇帝,抽的可能是水煙,也可能是大煙

作為虔誠的教徒,奧朗則布生活節儉,比起美食、細密畫與宮殿,他似乎更熱衷證明真主的榮光,飲食文化在他統治期間並未得到多大的發展。

隨著奧朗則布的去世,莫臥兒帝國很快陷入各種內憂外患之中,儘管帝國早已隨風而逝,但他的飲食傳統卻深深的烙印在印度的土地上,並對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以及孟加拉的地方菜系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東羅馬皇帝的一餐,可以參見這兩篇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88151058465686030/

https://www.toutiao.com/i6688151830481863182/

奧斯曼蘇丹的一餐,可以參見這幾篇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87828471340597764/

https://www.toutiao.com/i6687829708140184077/

https://www.toutiao.com/i6687830745756467719/


獺的實驗室


不知你說的是那個朝代的皇帝?從一些古書中可以瞭解一二。宋元以前的皇帝主要是以肉食為主。雞鴨牛羊魚等。至於蔬菜嗎,當時有什麼蔬菜就吃什麼,明朝亦是如此。朱元璋出身平民,不會太奢侈。頂多再加上一道燒鵝就可以了。而清朝的皇帝吃東西是很排場的,這個朝代離我們比較近。電視劇多,書上記載也多。皇帝一頓飯要幾十上百種食物。但皇帝的食慾不振,大部分都是看看而已。倒是便宜了下屬。一飽口福。慈禧太后的食物也很豐盛,聽說有一百多道菜。但也是淺償得之就飽了。一個老女人能吃多少,還是便宜了那些下屬和她身邊的人。現在有不少的問題都是古代人如何如何。現代人怎麼會知道呢?都是胡說八道,胡亂猜測。沒什麼實際意義。還不如多提些現代的問題好。











順其自然65491946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一眾隨行人員,出西直門。西逃至山西太原,一路喝冷水,啃饅頭吃窩頭,此時的慈禧最懷念的應是壽膳房的伙食。


壽膳房在宮裡是個大機關,大約有三百多人,一百多個爐灶,爐灶都排成號,規矩非常嚴,一個爐灶有三個人:一是掌勺的,二是配菜的,三是打雜的。這裡配菜最主要,打雜的對各種菜,各種原料必須認真挑選。平時閒雜人等絕進不了壽膳房,哪個菜是哪個人洗的,哪個人配的,哪個人炒的,白紙黑字都記得清清楚楚,將來怪罪下來,或是受誇獎,要賞罰分明,有個著落。


宮裡作息時間都有明確的規定:春夏秋冬,五點至六點起床,七點以前得梳洗完畢,皇帝也得九點到十點就寢。白天十一點至一點必須午睡。


作息時間固定,吃飯時間自然固定。中午傳膳大多在十點半前後,晚膳在五點前後,下午茶約在兩點,宵夜約在七點以前,時間安排是風雨不誤的。


至於具體到哪個點,得有慈禧或皇上的口諭才行,誰也不能替他們安排傳膳。宮裡一聽到“傳膳”的口諭,裡裡外外一起行動,慈禧用膳經常在體和殿東兩間內,外間由南向北擺兩個桌子,中間有個膳桌,慈禧坐東向西,往來上菜的人,走體和殿南門。


等菜在桌上全部擺齊,一般是一百二十多道菜,侍膳的老太監喊一聲“膳齊”,慈禧方才入座,這時她用眼看哪一個菜,侍膳的太監就把菜往慈禧身邊挪,用羹匙給慈禧舀進碟裡,如果慈禧嚐了一口說了一句“這菜,還不錯!”,就用匙舀一次,跟著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她硬要第三匙,站在旁邊的四個太監中為首的那個就要發話,喊一聲“撤”,這菜十天半月都不能露面,這是老太監在執行家法,即便是慈禧也得服從家法!


這還是紫禁城裡太后,皇上平時用餐,若趕上喜慶大典,那個排場可就大了。

比如大年初一的晚膳,可謂是天字第一號筵席。


年初一的晚膳要擺三桌同樣的菜,天一桌擺在最東頭,地一桌擺在盡西頭,人一桌擺在中間,這一桌是慈禧獨佔。隨著一聲”傳膳“,在外面廊廡下的四個老太監,穿著公服,戴著頂戴按著品級,魚貫地排著隊,恭恭敬敬順著臺階上來,進宮門,向上請跪安,然後在四角站好,這四個老太監不是普通的太監,都在先朝有過功,他們平時不當差,由宮裡供養起來,其中有伺候過道光皇帝的書童;有幫咸豐穿壽衣,宮裡管這四個給慈禧站堂的,叫四大金剛,這天侍奉過先朝皇帝的人來伺候慈禧,表示一派正統相承。


李蓮英貼在宮門口站著,喜氣洋洋。此時他最為得意,指揮人往三個桌子獻菜,絲毫不能錯亂。宮門口外上菜的太監,按照品級排列好,不算李,由宮門口的門坎算起,到壽膳房的門坎止,不多不少整整五百個,都穿一律嶄新的寧綢袍,粉白底的靴子,新剃的頭,透者精氣神。院子裡燈光通明,500太監前每隔五步一盞燈籠,像一條火龍一樣,直通到壽膳房,宮裡人稱”四金剛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爺歡宴瑤池“。


上的菜分三大類:一是應節的吉祥菜,像壽比南山、吉祥如意、江山一統等。第二類是貢品菜,如熊掌、飛龍(鳥名,產自長白山)、鹿脯、龍蝦、酒蟹等;第三類是按節日膳譜做的例菜,比如餃子。


最後一道菜,非常重要,禮儀也非常隆重,端菜的大太監,要雙膝下跪,把這道菜捧在頭頂上,其實這是一盤隔年的煮凍餃子,東北叫煮餑餑,是滿人入關以前過年的傳統食物。


民國不曉生


皇帝飲食,概括為“多”“精”“貴”。歷朝歷代皇帝飲食皆有不同,今天我們來看看離我們最近的朝代清朝皇帝的飲食。

關於皇帝一頓吃多少樣菜,其實民間傳說非常的多,最長傳的就是清朝的滿漢全席108樣菜,但是著實想一想皇帝一頓即使每樣點一下,也哪裡有精力嘗那麼多菜,慈禧太后也沒有達到那麼多類,所以滿漢全席108道菜譜全為後來民間大眾和商家自己杜撰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著作中有提到皇帝的飲食,像《實錄》、《起居錄》等都會有詳細記載。

看看清宮的《膳底檔》裡面所記載的:

卯初二刻,請駕伺候,冰糖燉燕窩一品,用春壽寶蓋鍾蓋。 卯正一刻,養心殿東暖閣進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擺: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福琺琅碗),清蒸鴨子糊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黃盤),舒妃、穎妃、愉妃、豫妃進菜四品,餑餑二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銀碟小菜四品···

有冰糖燉燕窩一品,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福琺琅碗),清蒸鴨子糊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黃盤)···

再看看皇帝的晚宴,皇帝在重華宮正誼明道東暖閣進晚膳,所擺的食品有:

1、燕窩雞絲香蕈絲火燻絲白菜絲鑲平安果一品(紅潮水碗),

2、三仙一品,

3、燕窩鴨子火燻片鑲管子、白菜鑲雞翅肚子香蕈(合此二品,張安官造),

4、肥雞白菜一品(此二品五福大琺琅碗),

5、燉吊子一品,蘇膾一品,託湯爛鴨子一品,野雞絲酸菜絲一品(此四品銅胎琺琅碗),芽韭炒鹿脯絲(四號黃碗)、燒狍子、鍋塌雞晾羊肉攢盤一品,

祭祀豬羊肉一品(此二品銀盤),

6、糗餌粉粢一品(銀碗),

7、烤祭神糕一品(銀盤),酥油豆麵一品(銀碗),蜂蜜一品(紫龍碟)豆泥拉拉一品(二號金碗),小菜一品(琺琅葵花盒),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蘿蔔一品(此三品,五福捧壽銅胎琺琅碟)。匙、箸、手布。”

但其實皇帝真正這麼多彩排都拿上來,他實際是吃不上幾樣的,更多的只是擺擺樣子。

還有相傳後來太監看到每次皇帝都只吃這麼幾樣,為了貪汙錢財,就把皇帝愛吃的幾樣用真菜呈上,其它皇帝平時從來不碰的都改成了用蠟做成的假菜每次都原封不動的呈上,這樣節約的錢就落入了太監腰帶。但是沒想到是有一次皇帝偏偏點了一樣從來沒吃過的菜要太監呈上來嚐嚐,由於是蠟做的所以太監急得滿頭大汗,還好皇帝身旁得寵的太監給皇帝說那道菜冷了已經失去了原本的鮮味,讓太監快去御膳房熱一熱再端上來,結果過了一會兒皇帝就忘記那道菜了,這才化險為夷。


梁思文


皇帝是個動腦筋的人,很少幹力氣活。估計只是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喜歡騎馬打獵旅遊,他倆能多吃幾兩飯和菜。大多數的皇帝都是小肚量,吃不了多少飯和菜。

據說,清帝們都喜歡吃滿漢全席。菜一道又一道,做了不少,但是,皇帝沒吃幾口,就撤下給妃子丶太監或廚子們吃了。

俺小時聽老人說,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時,最喜歡吃"爆炒龍骨"。所謂的爆炒龍骨,就是把豬耳朵的兩面的皮和肉剔除,只要中間薄薄的脆骨,然後把這層薄薄白白的脆骨切成細絲加些蔥姜芹菜絲爆炒一下,即可。不知真假,俺寫出來,僅供好吃者參考。😄😄😄


煙臺蠍子



愛佛之旺


清朝時期,皇帝一頓飯要120道菜 。有的皇帝覺得太多了,嘗都嘗不過,就吃64道菜。


huang19710212


普通皇宴100一200碗至內,滿漢額外。


蕭湘居士__


古代皇帝一頓飯幾十個菜,每個菜只能吃三口,並非不想多吃


古語言


有人考證過嗎?每個皇帝的食譜也不一樣啊,太具體話,我認為沒有人能說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