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土地不可交易,導致農民不能從土地上得到財產性收入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天勇近日在東北深化改革開放與東北亞區域合作論壇上演講指出,土地制度改革對經濟振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天勇認為,土地要實行市場交易具有必要性。第一、要城市化,不斷的增加土地,從農村變為城市土地,合理的配置,這是第一。第二結構調整,比如說大連大化或者是重工業要退出了,它的土地要素要轉移,有一個企業說你的土地給我,我做別的,現在不行,現在要通過國土局轉一圈才能調整過來,這個是不對的。

周天勇表示,現在的農村,勞動力可以出去,但是土地不是可交易,資本進不來,農民又不放手,交給國家價錢又這麼低,交到市場上價錢那麼高,乾脆佔著不退出,不能退出了。所以它帶來一系列問題,農村土地就不能規模經營,不能變成現代化的農場,農民從土地上不能得到財產性收入,城裡人多買了一套房子,一倒賣就弄了幾百萬的錢,農民有兩套宅基地想賣,賣不掉,政府不讓賣。我去深圳打工了,混的挺好,在那當了個小老闆,行了,我把家裡土地賣掉吧,宅基地賣掉吧,賣不掉,這是不合理的。

周天勇說,土地和別的東西不一樣。第一它是有稀缺性的,它和陽光不一樣,第二天又出來了,土地第二天不能增加一塊,它是越來越少,或者說固定的。土地稀缺性,它帶來一個特性,它不貶值。比如買了一臺汽車,有新的汽車出來就貶值了,土地買了一塊不會貶值。土地隨著周圍交通環境的改善,它是增值的。去買土地的時候我是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投入,但是我在創造財富的時候,它可以慢慢的進行,但是邊際投入成零了,今天買一塊地種糧食,第二年就不會再買一塊地再種糧食,它有這樣的特性,財富性、不貶值性,土地和其他要素是不一樣的。

周天勇說,現中國如果進行土地體制突破的話,增長速度在所有的改革項目裡最大,有這麼大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