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主办:广西师大出版社、东方历史评论、台湾汉声、北京阅读季

嘉宾:杨先让、黄永松、冯真、乔晓光

地点: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北京)

【沙龙嘉宾】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 11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杨先让文集》《徐悲鸿》《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黄永松,《汉声》杂志创办人之一,台湾出版人。现任汉声杂志社发行人兼总策划及艺术指导。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退休教授。

创办《汉声》杂志46年,遍走中国田野乡间调查,采集“中国的”、“传统的”、“活生生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努力建立一座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积极抢救者,被冯骥才基金会授予“中国民间守望者奖”。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冯真,1931年7月出生, 擅长油画、年画,广东南海人。1947年在华北大学文学艺术院学习,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干部训练班、研究班进修。1956年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获"艺术家"称号。1962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

作品有年画《娃娃戏》、《娃娃欢》、《娃娃乐》等。其中年画《娃娃戏》广受关注,《伟大的会见》、《和平年代欢迎你》等多幅作品荣获国家奖。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乔晓光,1957年7月出生,河北人,汉族。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教学。从事油画、现代水墨、现代剪纸多媒材艺术创作及教学。

20年来长期考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关注民族民俗文化和民间社区文化传承现状。2002年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3年1月联合北京高校创立国内首个"青年文化遗产日"。代表著作《活态文化》、《沿着河走》等,代表作品油画《玉米地》系列及现代剪纸、水墨系列等。2006年获"民间守望者"提名奖。

主持嘉宾: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杨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

【沙龙内容】

民间艺术典籍不载、正史不论,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1993年,台湾汉声的一套三本精装的《黄河十四走》横空出世。这部传世作品是徐悲鸿弟子、中央美院原民间美术系创始人杨先让带领考察团花四年时间十四次走黄河的呕心沥血之作,几万字的笔记、数千张照片、上百种民艺收集,以及调查者本人终生难忘的亲身体验,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25年后《黄河十四走》再版,尘封多年的民艺考察之旅经典重现。25年前,这部令黄永玉、白先勇、陈丹青等人念念不忘的书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次沙龙以“三十年前的黄河岸边——《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里的时光追忆”为主旨,邀请杨先让、黄永松、冯真、乔晓光、杨阳等嘉宾做客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述说典藏本《黄河十四走》背后的故事,讨论中国民间艺术和历史记忆。

欢迎自由参加。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杨先让 杨阳著:

《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黄河边上的中国|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