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我们成长的这一路上,大约是会遇到不少磨难,甚至有些是我们认为的过不去的坎。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比如家庭的变故,比如身体的受伤,比如心灵的创伤,比如精神的打击,比如失恋的痛不欲生,比如考试挂科的懊悔不已,比如考试作弊被抓的后悔不迭……

我也曾经对每一个人的痛苦和波折深表同情,并视之为人生路上的重大的打击。

因为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生命的烦恼,是我们必须要对抗的负能量和生命拔节必须经历的磨难,生命的韧性和硬度也正由于这一个个烦恼而成为可能,得到历练。

我也一直认为这都是磨难,在见到她之前。

她叫苏晓琳,1984年出生,江苏启东人。

她跟我们一样,也是青春洋溢的年纪;她跟我们又不太一样,因为在她过去的三十多年岁月里,接受了太多的指指点点和各种评判,也许,她的生命才能算得上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它装订得乱七八糟。

她是个畸形儿,脊柱严重弯曲,左腿永远失去知觉,右脚外翻严重,左脚后翻严重,无法站立,更不要说走路。

她是一个镜面人,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大都隐藏在背部。“一般人的肺是由五片肺叶组成的,而我只有三分之一的是工作的。”她的身高只有1.1米,整个人无法独立站立,只能靠着板凳的挪动艰难地行走。

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但是赶上了就是百分之百。

在她出生的时候,医生已经做了定论:孩子存活的概率很小,即使暂时能活下来,到了15岁以后,生理发育了,身体会严重受损,甚至都不一定能活过15岁……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她从生下来开始,就伴随着别人的评价,而指点和评判的不仅仅有医生,还有各种看客,在她出生的时候,医院的产房陆陆续续涌进了许多其他产妇的家属,因为大家都听说这里有个畸形的孩子,无论是出于好奇还是某种暗自庆幸,总之是纷纷过来想看一下。

整个病房被一种阴暗的气氛笼罩着,让人透不过气。

父亲其实也有过犹豫,想过放弃养育她。

奶奶听了勃然大怒:“我生了你们8个孩子,我一个都没有放弃……即使这个孩子真的活不到15岁,那就养15年!”

做出一个决定简单,支撑一个决定需要时间和勇气。

“我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才告别了爬行,家里人会拿一张大席子,然后铺在地上让我爬着走。有一次我突然拿着一个板凳,可以站起来走路。我就觉得特别特别幸福。”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从这一天起,小板凳成了晓琳身边最好的朋友,再也没有离开过她。

周围的街坊邻居经常直率地对她说:“你亲人都要被你连累了,将来你弟弟找对象,人家一看你这个样子,说不定就黄了……”

这样的话在她人生的前二十年里,不知道听过多少。

当时,晓琳的父母对于晓琳的看法就是“活不过十五岁”,他们只希望晓琳在短暂有限的生命里,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所以,她也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从那开始我就觉得特别恨,原本每个小孩都可以拥有的东西,而我却永远失去了。”“就觉得大家都可以站起来,直立行走,而我却不行,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心里就觉得特别伤心。”到了上学的年纪,她所有对学校的想象都来自弟弟从学校回来以后的描述和自己曾经靠近过一次的目睹。曾经有一个妹妹跟她哭诉,抱怨学校的种种不好,她对妹妹说:“你不想要的,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你知道姐姐多想像你一样可以在学校,老师说写写写,回家被妈妈催着写写写,一天到晚可以写写写……”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生命就是这样,如果打不垮,那就注定是个强者。

晓琳适应了别人异样的目光。从这样的阴影中走出来,她的心态也放松了很多,甚至开始调侃自己的身体。“我的脚是脚心朝上的,也就是用脚面着地的,而且一只脚尖向前,一只脚尖向后。这样的结构,是不能行走的。不过呢,这也有方便的地方,我如果拿东西,手够不到的时候,就用脚尖一钩,东西就拿到了。”“除了不能踢毽子、跳橡皮筋,别的小孩能上树、下河玩,我也能。”

老天其实没有这么残忍,没有再一次欺负她,15岁的坎儿平安度过。

面对接下来那些额外获得的生命时光,告别过去战战兢兢的生活,苏晓琳决定开始新的人生。凭着骨子里的一股执着劲,没上过一天学的她,一遍遍听录音磁带、看电视,并对照歌词和字幕,学会了认字。苏晓琳就笃定一个信念——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2000年,16岁的苏晓琳决定靠双手养活自己。为了走出家门,她向父母提出,要一辆电动三轮车。就是这辆车载着她走出家门,踏入社会。

她说要把买电动车的3000块钱挣回来。可挣这笔钱,她花了整整7年——找工作屡屡碰壁,还没少遭遇冷嘲热讽。7年里换了五六十家工厂,大多只待了几天,有的是被辞退的,有的是她主动离开的。但她不怕折腾,她还想闯一闯,尝试更多的事情。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那个时候也挺辛苦,但是当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幸福。我可以用我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然后我就觉得好自豪。”

2009年,苏晓琳又进了南通的一家服装厂。在这期间,她偶然接触到了电脑,又拿出小时候好学的劲头,花了半个月时间,学会用键盘打字。

野百合也有春天,爱情和幸福,其实也悄悄赶来。

2010年,在一台残疾人中秋网络晚会上,她当女主持,与来自河北廊坊的杨海军搭档。两人从此相识相恋,杨海军来到启东,他们第二年就领证结婚了。杨海军比苏晓琳大8岁,患过小儿麻痹症,腿脚有些不方便。在杨海军的心目中,苏晓琳是一个乐观的人,“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是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令我非常佩服”。

婚后不久,“大事”到来,她怀孕了。“医生就说不行,马上打掉,怎么可能呢?你这样的人不能怀孕。”“我们两个身体状况都不好,所有人都认为生孩子风险太大了。”于是,她听从医生建议流了产。“当时医生指着屏幕上的小黑点,告诉我,那就是我的孩子……这一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苏晓琳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次母亲。

胎儿一天天长大,带给苏晓琳的是比普通孕妇更多的痛楚。她上身特别短小,子宫长在大腿根部,而没在盆腔里,“我能感觉到小孩的头骨顶到了我的肋骨”。“走了好多好多医院,都不收留,根本没有一家医院要我们。当时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感觉。后来我想起来了,说有一个医生给一个袖珍人接生过,然后我们去找了那个医生,挂了他的门诊,过去之后,当他看见我的时候,他也非常犹豫。我就跟他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我已经想过所有的办法,如果说你不救助我的话,不单单是孩子,连大人也没有办法保住了。他说行吧,那你住院吧。”

最终,她“又赢了一次”。

苏晓琳怀孕七个半月的时候,综合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医院决定对她进行剖腹产手术。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最终母子平安。现在,4岁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他正在健康地成长起来,个头已经比妈妈还高一点了。每天晚上,夫妻俩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苏晓琳的心里总是莫名的感动,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这些年,她走进当地电台、电视台的演播间,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写了一部十万多字的自传体小说。她希望能告诉别人,“残疾人的生活,并不全是灰暗的、痛苦的”。苏晓琳从来不会把自己当作特殊人,也从来不会要求别人帮忙或者要一些特殊待遇,需要录节目时,她自己都会提前半小时赶到现场,拄着小板凳,一步步走到楼上的录制大厅。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如今,已经结婚生子的她,和丈夫一起,在老家的街头开了个店铺,维修电脑,售卖电脑器材,还做起了电商,此外,他们还帮助了全国很多很多有各种各样烦恼和挫折的人,帮助很多身有残疾却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眼下总体的生活状态还是可以的。我和晓琳一样,一直希望在自己过得好的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尤其是身体有些残疾的人。”杨海军说。

生命可以用来谱写平凡,也可以用来创造奇迹。

晓琳一直坚强地活到现在,并且不断活出精彩。

2016年,苏晓琳获评“中国好人”,她的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和“江苏省文明家庭”,2017年,苏晓琳又荣获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

就在我四处搜罗资料,写成这篇文章发给她审阅的时候,她表示授权和同意。我问她是不是介意我分享她的故事,她在微信上给我打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的经历能给更多人带来力量,我真的觉得自己的残疾也是有价值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明朗的、灵魂散发香气的女孩”,我深以为然。

一直感动于她传递的这份坚强,一直体会着她传递的乐观爽朗,再回头看看青年朋友们留言描述的种种烦恼,想想你我成长中遇到的那些曲折,我慢慢敲下一句话:你所谓的磨难,只是无病呻吟。

你我所谓磨难,只是无病呻吟——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本文摘自徐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出版 定价38.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