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篇:《心经量子说》

标签: 佛学 科学禅定 量子佛学 文化 高月明

第55篇:《心经量子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

婆诃。

【高月明解译 】

观自在菩萨:指观世音菩萨。

行深:在甚深禅定中。

般若波罗蜜多:解脱一切苦,到达离苦得乐彼岸的大智慧。

照见:证悟到;认识到。

五蕴:佛学将世界一切所有划分为了五种现象:“色受想行识” 。色指物质世界。受想行识指精神现象。

皆空:此处的空不是指彻底的没有,也不是指彻底的有,而是指幻有。准确地说是指一切都是心生出来的幻有。

度一切苦厄:解脱一切世间烦恼苦和生死苦。

以量子佛学来说,在禅定中体证到的是,一切由原子组成的世界,如清风树叶、山河大地、星系星空,以及受想行识和你用来观察这一切的眼睛都是被你“看”出来的。“看”这个世界的不是眼睛,而是“心”在看!

舍利子:指舍利弗。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没有一个脱离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单独存在的幻象,也没有一个幻象以外单独存在实有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

上句说“五蕴皆空”,现在又为什么说“空色不异”了呢?

究竟的、根本的原因是,不应该以一般逻辑概念理解佛法实相中的“空”(幻)义。

例如,不应该以梦境的幻象直接平行地理解世界本质的“幻”。梦境的比喻只是在本质的幻象中升起的一个“幻”。任何的比喻都是在“幻中喻”。第一义的“空”是超越一切比喻言词的非逻辑性的“空”。即,佛法第一实相上的“空”义是:在幻象中说“一切皆幻”是没有任何真实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的“说幻说实”都是幻象中的妄想分别。为什么呢?因为对一切色受想行识的“说空说有”都是在以幻象方式存在着的“色受想行识”中“说”。所以一切“说”就都是“妄说”和“幻中说幻”——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因此,一切的“说空说色”都是“相”,“实相”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要离开一切对“色受想行识”和“空”的分别,超越一切对“幻”和“幻象中比喻言词”的分别执着,才能认识到实相。

因为要让一个人认识到“一切说”都是“幻中说幻”,只有超越一切在幻象中的分别执着,才能认识到当下即是真心自性,此刻就是菩提涅槃,所以才会非逻辑地这样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以量子佛学来说,如果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都是被你看出来的,那么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子、分子、基因、蛋白质以及产生学佛思想的神经细胞、神经系统和任何的感知觉都是被你看出来的“幻有”。任何的思想观念、山河虚空大地都是被你看出来的“心前之物”。用心前之物“说色说空”都是假立妄说!认识到一切“假立妄说”都是“心中物”就是究竟彻底的菩提涅槃!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按照佛法的第一实相义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切法,即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的幻象方式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为什么呢?在佛经中对心生幻象的统一比喻是“捏目成华”。意思是:一个人捏住眼睛看虚空中的一个物象时,就会在物象旁看到一个幻象。例如看到蜡烛旁边存在一个蜡烛影或者月亮旁边出现第二个月亮。因为蜡烛影、第二个月亮是没有在虚空中真实生起的,只是在一个人的“心”里生出来的,所以表达蜡烛影、第二个月亮的特性时会说到蜡烛影在虚空中是没有真实的“生”,也没有真实的“灭”。在虚空中也不存在蜡烛影真实的“垢净、增减”。一切都是在心中“生灭、垢净、增减”。一切都是心理事件。

以量子佛学来说,例如在一个如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中就可以模拟渲染出一个宇宙和众多星系的存在。其中包括清风、树叶、岩石、飞鸟、山川、大地、星系、星空,等等。如果你生活在其中,根本无法想象到,一切世界所有竟然只存在于一个小小的芯片中(图11)。

同样道理,如果这个世界都是被你“看”出来的,无论你看到的山川大地有多么大、星系星空有多么遥远和宽敞,这一切都可以存在于一个“无大无小”的如芯片一样的“心”中。这时,对“大”“小”概念的分辨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如果世界一切都是被你“看”出来的,那么根本就没有真实存在着的“大小、生灭、增减、垢净”。一切法,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在“心”中“大小、生灭、增减、垢净”!

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佛法的真实义是认识到生命宇宙的真相。而真相用佛经中的话表达就是“实相无相”,即真相是一切都是幻象。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幻象呢?

用比喻来说,世界一切所有都如同是梦中象。例如你做了一个梦,梦境中你学习了佛学思想(苦集灭道,解脱生死法),看到他人的生死,遇到的烦恼解脱,等等。当你醒过来时,会发现梦境中的一切都是本无所有的,一切现象在醒时都是“不可得”的。

以此为喻,佛法真实的“空义”是指:世界是个幻象,即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心生的幻象。

就像是在梦境中存在的你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六根,看到的景色、声音、香味等六尘,对眼识、耳识、意识等的分别,以及梦境中学佛学到的无明、无明尽、老死解脱、苦集灭道、智慧所得,等等思想概念,都会在你醒过来时“一切皆空”一样,现在你所看到的你自身,以及一切世界所有都是如梦境一样是“本空”的。生命、命运以及一切世界所有都是本无所有和了不可得的!这就是超越一切逻辑分别的奥秘和大智慧。

这段话不但破了一切世间相、烦恼相、生死相和我相,同时也破了一切法相。正所谓“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以量子佛学来说,如果原子是被你看出来的,由原子组成的眼前的一切山河虚空大地都是被你“看”出来的。如果原子是被你看出来的,由原子组成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也都是被你“看”出来的。如果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都是被你“看”出来的,那么由这些感觉器官产生出的“色声香味触”等感觉,以及在这些感觉中产生出来的任何“法”——思想观念——包括对生死涅槃、苦集灭道、智慧愚痴等的分别领悟,都是被你“看”出来的。所以,如果原子是被你“看”出来的,世界一切所有就都是被你“看”出来的。如果原子是被你“看”出来的,那么宇宙中只有“你”。在“你看到的一切”之外,一切都是一片虚无的和不存在的(图12)!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挂碍是牵挂、障碍的意思。什么叫作颠倒梦想?在世间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中寻找本心就是众生的颠倒,认识到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都是本心所创造出的幻象即是正知正见的佛。众生都是将心捉心、以佛觅佛。认为外在世界是实有的,执着痴迷各种为说明实相的法相中就是众生的贪执分别和痴心妄想。

不是有个境界可入叫涅槃,而是认识到一切都是心创造出来的幻象,就解脱了一切世间烦恼苦和生死苦,这样就是进入离苦得乐究竟彻底的涅槃中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悟道成佛者都是依这一智慧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因此你应该知道这个智慧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这个智慧是可以除灭一切世间苦的,是真实不虚的。因此说这个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去吧,去吧),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去彼岸),菩提萨婆诃(修成正果)。

【译文】

观世音菩萨在甚深禅定中体证到达离苦得乐彼岸的大智慧时,证悟到了世间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都是心生幻有出来的。由于这种证悟就解脱了一切世间的烦恼苦和生死苦。舍利弗,没有一个脱离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单独存在的幻象,也没有一个幻象以外单独存在实有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

一切法的存在皆如捏目成华,所以没有真实存在一切法的生灭、垢净、增减。一切法都是在心中生灭、垢净、增减。

因为一切法都是被“观察”出来的幻有,所以一切法——物质世界、精神现象、六根、六尘、六识、生死涅槃、苦集灭道、智慧愚痴,等等,都如同是梦境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在梦醒时一切都本无所有和了不可得一样,一切法都不是实际存在的。

一切求解脱大道的众生,因为依此大智慧,就不再执虚妄为实有,由此就不被贪欲执求外在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和情感而产生的牵挂所障碍。因为没有了这种牵挂,就消除了一切世间烦恼苦产生的恐惧。

一切都是被你“看”出来的,“看出世界”的本心不在被它看出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以及你的身体之中,所以本心是不会轮回在被它所观察出来的身体的生死之中的,本心是不死的。因此认识到生死也是被观察出来的假象存在,就解脱了由牵挂生死苦产生的恐惧。

在世间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中寻找本心就是众生的颠倒,认识到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都是本心所创造出的幻象即是正知正见的佛。众生都是将心捉心、以佛觅佛。认为外在世界是实有的,执着痴迷各种为说明实相的法相中就是众生的贪执分别和痴心妄想。不是有个境界可入叫涅槃,而是认识到一切都是心创造出来的幻象,就解脱了一切世间烦恼苦和生死苦,这样就是进入离苦得乐究竟彻底的涅槃中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悟道成佛者都是依这一智慧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因此你应该知道这个智慧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这个智慧是可以除灭一切世间苦的,是真实不虚的。因此说这个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体悟心经】

当一个人遇到生活中的苦恼时,可以多颂读《心经》,多去体悟“无常苦、空、无我”的意义,就可以解脱一切恐惧、烦恼和困苦!

无常苦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无常的。如眼前的房屋、汽车、衣服、山川河流,你的朋友、亲人、爱人、孩子、团体生活,等等。无常的意思是,你早晚得失去他们。当失去其中某一个事物时,你就会体验到由失去带来的“苦”,这就是无常苦。

如何解脱无常苦呢?

答案是要认识到无常是“常”。即“恒常”的是“一切都是无常的”。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法则就是变化,变化即是“无常”。世界上没有不被无常摧毁的事物。例如再高大的山川、再坚硬的岩石,即便是恒星、星系最终都会被“无常”摧毁。

无论你经历什么样的焦虑、忧愁、担心和恐惧,没有一件事情是永远停留在你身体里的,最终都会被“无常”摧毁。例如,当事业遇到坎坷、情感遇到挫折,甚至面对绝境时,要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最终都会成为“过去事”。

当意气风发,春风得意时,要认识到,无论你拥有多么巨大的财富、多么显赫的功名和富贵,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要珍惜当下,积福行善,体验生活。只有行善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心灵安宁和愉悦!

认识到无常是“常”,就会坦然面对和接受一切“无常”,能够“常”地活在对当下生活的体验中!

一切都是“空”的。空的意思是一切都是虚幻的。当你相信,或者说悟到这一点时,就会从内心涌现出一种说不清、道不名的超越一切的“自由”。你不再会为过去的损失所懊悔,不再纠结于任何事物的得失,不再有“无常苦”。你会体验到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正因为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你将不再恐惧死亡,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生活。虚幻中的一切体验都是美好的、自由的和极乐的!

无我

“自我”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存在。所以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你追求的一切似乎突然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你曾经的期望、爱、恨、抱负,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你本身就不是一个恒久的存在。如果“我”是虚幻的,那么“我死去”也不是实际存在的。如果悟到“无我”就悟到了死亡只是一个假象——只存在于你大脑的想象中。

如果他人的生死都是被你“看”出来的,你就不会真实地经历到被你“看”出来的“死亡事件”。你看到的一切死亡事件都如同是你的“梦中象”。如果世界以及人生是一个梦境事件,你在梦境中就永远不会死去。这就好像是如果电影中的主人公死去了,电影就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一样,这个世界就是“你”,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