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时代,现实题材到底做什么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林梦芸

“那天我在外面打车,路过一个工地,工地在进一个拉水泥的车,一个门卫出来开门。我就想到了20年前,我也在这样的一个工地,我就是干这个的人,在工地的门卫室里边,然后有拉砖头拉水泥的车进来,我要把那个栏杆给他们升起来。

我记得历历在目,那天晚上下雨,天挺冷的。有个女的从外地来,带着小孩来投奔工地上的亲戚。工地上有几十个工程队,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她找不到,就在门卫室外墙下坐着,挡风。我把她叫进来,烧了点热水给她喝。

这一晃都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10月29日,网文作家骁骑校在接受钱江晚报专访时回忆道。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橙红年代》收官半月有余,此时他西装革履,坐在西溪湿地旁,午后温煦的阳光铺下来,他也应景地讲着曾经。

对于这位“网络都市小说第一人”而言,他不玩网游不看玄幻,这些经历是他写现实题材的宝藏和底气,而我们也能在《橙红年代》里感受到他对底层生活刻画的真实性。

骁骑校此次来杭,是参加第三届西湖IP大会。

2018西湖IP大会由浙江省广播广电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作家协会和西湖区人民政府主办,东方星空数字娱乐有限公司和中共西湖区委宣传部承办。经过三年沉淀,大会隆重推出了全新交流服务平台——西湖IP大会官方网站。历届大会的精彩环节影像、IP创投环节的优质作品、以及更多持续性的项目展映,都会在官网上随时更新。

30日上午,包含了骁骑校在内的文学公司、网络平台、作家、导演、影视公司各界代表汇聚一堂,探讨同一个问题:网生时代,我们该拿出什么样的作品回馈现实?

网生时代,现实题材到底做什么

在20年作家影响力TOP50榜中,昨日去世的金庸位居榜首。同时,金庸先生的作品《神雕侠侣》,在20年中国影视文学作品榜中独占鳌头。这部作品仅仅电视剧,就有香港的4个版本、台湾2个版本、新加坡1个版本、大陆2个版本。

但我们再看后九位的作品:《盗墓笔记》 《人民的名义》《斗破苍穹》《择天记》《活着》《笑傲江湖》《白夜追凶》 《凰权》《外科风云》——现实题材作品占了四部。

以往我们提起IP,想到的必然是玄幻类网文、古装偶像剧和仙侠游戏。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观众对雷声大雨点小的作品产生抗体,真正能直抵人心的类型便浮出水面。

如果把时间横轴缩短,竖轴换成中国电影票房,趋势会更加清晰:2014年《后会无期》票房4亿,2016年《老炮儿》9亿,2018年《我不是药神》30亿——“现实题材是明天”,谷臻故事工场CTO郑翔宇总结道。

此前玄幻、仙侠题材之所以受创作者的广泛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题材在创作上受限太多,大家都更偏爱可以恣意发挥想象力的虚拟世界。而在昨天的大会上,各界代表给现实主义下了一个新的广泛定义,引用华策影视杭州剧集中心评估研发中心总经理傅思聪的话说:“现实主义只是一种创造手法,不是某种特定的题材。”

网剧《白夜追凶》出品人马李灵珊补充道:“反映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实的事情,引起共情,我们就认为它是现实题材。”这种定义并不受时代限制,就算讲了一个古代的故事,但当代人在其中找到情感共鸣,感受到了现实主义的力量,那么它就是好的现实作品。“这比单纯披上时代的外衣,可能会更重要。”

网生时代,现实题材到底做什么

△王平

【美剧每一集要拍七八天,一集故事的量是国产剧的两到三倍】

骁骑校的《橙红年代》是网络上第一部点击量破亿的都市小说,核心精神就是四个字:平民英雄。读者评价他笔下的人物:“不论是贩夫走卒或高居庙堂,他们身上都有股侠气。”

骁骑校自知,在古代,侠是要以武犯禁的,在现代,英雄也是个被抬得太高的词,而“平民”和“英雄”,就差得更远了。

网生时代,现实题材到底做什么

△汤姆·杰克布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