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10月31日,辽宁省招标投标监管网发出了沈阳至白河铁路工程(辽宁段)文物影响评估的招标公告,基本确定了沈白高铁的线路最终走向。

此前,沈白高铁途经桃仙机场并设站的传闻铺天盖地,沈抚两地的小伙伴们都翘首以盼,甚至连沈阳日报这种官媒都有过类似报道。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最终的建设方案,拟将沈白高铁的起点站设在位于浑南的沈阳南站,线路向北驶出并入原沈抚城际铁路,在深井子附近分线向东进入抚顺(下图)。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显然,该方案抛弃了桃仙机场,看似有些遗憾。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此选线方案,能够起到带动浑南和沈阳南站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快沈阳中心南移,提升沈阳南站的低迷人气,促进沈抚新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利用现有苏抚铁路线网改造,减少征地,降低建设成本,盘活沈抚城际铁路,可谓一举多得。

因为选线问题,吵吵多年的沈白高铁,终于有点眉目了。沈白高铁建成后,到长白山就1个多小时,简直要爽翻啊!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工程项目概况如下:

项目名称:沈阳至白河铁路工程(辽宁段)

工程规模:

1、线路概况:

新建沈阳至白河铁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沿线经过沈阳市、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等6个地级市行政区。


线路自沈阳南站北端引出,跨越南京南街、沈阳绕城高速、哈大客专后折向东并行苏抚城际铁路,经沈阳圣源水务公司北侧折向东南,跨越沈阳四环路后向东进入抚顺市,在塔峪镇设抚顺南站;出站继续向东从大伙房水库二级保护区南侧通过,经永陵镇向东在新宾县城东侧设新宾站;出站后向东连续两次跨越抚通高速公路至吉林省,经三棵榆树向东北在二密3镇大连川沟处设通港站,接着向东以隧道形式下钻鹤大高速公路、通化市一级路后在长流设通化西站;出站后跨越哈尼河,在通化医药新区与自安山遗址之间通过后折向东北至白山市;线路下钻北山公园,跨越白山互通立交桥后在上甸子设白山东站,接着向北穿江源城区,绕避大阳岔河水源地保护区、昌达石膏矿后在湾沟镇设湾沟北站,出站后向东北经仙人桥跨越头道松花江、抚长高速公路后引入既有松江河站;出站跨越松江河向东北绕避泉阳国家森林公园、泉阳省级湿地公园后引入拟建敦白客专长白山站。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线路正线线路长度438.474km,新建线路长度437.174km,辽宁省境内175.396km,吉林省境内约261.778km。其中:路基工程总长109.005km,占线路全长的24.93%;桥梁共144座,长度129.315km,占线路全长的29.58%;隧道共81座,长度198.854km,占线路全长的45.49%。全线共设车站(含2 个线路所)13座,其中沈阳南、通化西、长白山站为始发站,上鲜村、榆树台为线路所,西韩家、通港站为越行站,其他均为中间站。沈阳南站为既有站,松江河站引入既有站改建,长白山站为敦白客专工程设计车站,其余均为本线新建站(所)。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2、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350km/h;正线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引入枢纽(地区)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匹配的曲线半径;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3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CRH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3 级列控系统;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3、建设工期:54个月。

4、投资估算:660亿元。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沈阳将打造高铁1小时经济区

未来沈阳人铁路出行,有京沈、沈白高铁,实现沈阳经济区1小时高铁交通圈;空中出行,有加密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主要城市航线,同时增开对东盟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航线;海运远航,以沈阳港建设为载体,打通面向东北亚的日韩朝及面向东南亚的海上通道;城市出行,有沈康高速公路新城子至鸭绿江街段、四环快速路棋盘山段、马宋公路二期、沈阜开发大道沈彰连接线……

日前,中共沈阳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讨论了《沈阳市关于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沈阳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加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粗具规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显著增强;区域对接不断深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中心城市

打通陆海空网冰对外开放大通道

沈阳市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率先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打造多层次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中德产业园等重点开放窗口。打通陆海空网冰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国际金融合作平台、资本市场、货币清算中心等功能完备的区域金融中心。

建设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中德产业园建设。

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持续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城市运行、污染防治、宜居乡村等重点领域公用设施。以“治、改、提、创”为手段,积极推进教育就业、健康养老、交通出行等七大领域提标提档。

此外,积极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区沈阳片区建设,探索总结多规合一、投资贸易便利化等经验,并优先在沈阳经济区各市推广复制。

■对外开放

打通日韩朝及东南亚海上通道

打通陆上通道。加快建设沈阳港,整合全市物流资源,稳步推进“沈满欧”“沈连欧”中欧班列东通道、中通道运行,打造日辽欧、韩辽欧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新品牌,完善跨境铁路通道网络。

打通海上通道。充分利用辽宁海港整合契机,以沈阳港建设为载体,连接“辽海欧”东部和南部航线,打通面向东北亚的日韩朝及面向东南亚的海上通道。

拓展“空中丝路”通道。积极创建沈阳临空经济示范区,畅通沈阳港和桃仙国际空港连接通道,架设联通世界的“空中丝路”,加密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主要城市航线,同时增开对东盟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稳定对法兰克福、洛杉矶等直航航线,推动沈阳桃仙机场成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打通“数字丝路”通道。建设沈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超算和云计算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发展。

打通“冰上丝路”通道。支持沈阳港与大连港、营口港建立港航合作机制,共同参与北极东北航道港区、油气区等支撑点开发,形成“冰上丝路”建设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支撑点。

■基础设施

推进京沈、沈白等高铁建设

未来沈阳将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对接,打造一小时高铁经济圈。完善区域联通的干线道路网体系,建立城际一体化的客运交通体系。

加速推进京沈、沈白等高速铁路建设,积极打造沈阳北站枢纽高铁中心车站,形成“一个中心,辐射六大方向”的沈阳枢纽高速铁路网。

形成与经济区通道的快速连通

沈阳市将加快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共同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沈康高速公路新城子至鸭绿江街段、四环快速路棋盘山段、马宋公路二期、沈阜开发大道沈彰连接线、沈闫线扩建等经济区通道项目,形成与经济区通道的快速连通。

目前上述项目均已完成前期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征拆工作。

据了解,沈康高速公路是连接沈阳市区与康平、法库县的高速公路,但是目前在沈阳市区仅连通至虎石台大街,尚未连通三环(沈阳绕城高速公路),距离市区较远,沟通不方便。未来建成后将方便康平、法库车辆快速进入沈阳城区。

沈阳四环路目前东北方向尚未闭合成环,按照之前规划,将建设四环快速路棋盘山段隧道,建成后四环快速路将彻底实现闭合成环。

开建沈抚大道与四环路互通立交

提升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对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强有力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沈抚大道与四环路互通立交项目、东李线东陵大桥改造工程,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完成施工招标,参建单位已进场,其中东李线东陵大桥改造工程已完成总体工程形象进度的80%。

建立城际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

沈阳、抚顺之间已实现公交化运营,现有运营线路14条,营运车辆205台,其中商务型车辆60台,营运大客车145台,双向日客量约1.5万人次,基本满足两市百姓快捷、便利的出行需求。

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车辆配置,确保城际公交客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沈抚新区发展和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来源:华商晨报)

投资5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园 项目落户沈抚新区

11月7日,记者从沈抚新区管委会获悉,沈抚新区与中南高科产业集团在上海签订合约,总投资额约50亿元的中南高科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落户沈抚新区。园区将重点引进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生产线组装生产、智能产品应用等多功能产业集群。

中南集团是全国知名企业,总资产超2000亿元。中南高科是中南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相配合的理念,以产业小镇、产业园区、产业综合体为载体,注重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是沈抚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新区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培育集人工智能研发、培训、人才培养、智能产品应用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

沈抚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符合新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将助推沈抚新区全面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沈抚新区制定了产业、土地、金融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将为区内企业提供从签约到落地、从发展到壮大的“管家式”优质服务。(来源:辽宁日报)

黄河高架桥、北陵高架桥“潮汐车道”全面启用

11月7日,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局已完成了对黄河高架桥、北陵高架桥的“潮汐车道”改造,并已正式启用潮汐功能。目前,两桥区段早高峰由西向东、晚高峰由东向西各增加一排车道,有效提升了桥梁、道路的使用效率,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崇山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皇姑区崇山路是目前沈阳每天早、晚高峰车流最为拥堵的路段,车辆行驶缓慢,常常让过往的司机十分苦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交警部门今年提出在此处建设“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其实就是可变车道,是指城市内部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按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车道。而在此前,沈阳北陵大街崇山路至北站路段就使用了“潮汐车道”。

“潮汐车道”虽然便民,但很多司机却不太清楚这“潮汐车道”究竟该怎么走。昨日,专业人士讲述了走“潮汐车道”的五个注意:

看好交通指示牌。“潮汐车道”一般都有明确的指示牌,在行驶时要看清楚指示牌所写的注意事项,这样在行驶时能避免违章通行。

盯好红绿信号灯。在“潮汐车道”上行驶,一定要看好红绿灯,即主路上的红绿灯,当直行的信号灯变为绿灯时,“潮汐车道”指示牌上的信号灯也变为绿的,这时就可以驶入“潮汐车道”待行了。

留意“潮汐车道”启停时间段。“潮汐车道”不全是全天通行的,因此走“潮汐车道”要看好是否有行驶时段,要按照规定时间行驶。

“潮汐车道”不要随意掉头。在设有“潮汐车道”的路段,往往可以提前掉头,以避免过多的拥堵。但是有些地方掉头反而影响交通,因此会有禁止掉头的指示牌,在行驶时要看好。

“潮汐车道”误闯注意事项。如果不小心误闯了潮汐车道,即不该驶入时驶入了,这时对面会驶来大量车辆,不要慌张,也不要逆行或者后退,应立即开启四闪警报灯,然后慢慢等待信号灯变化。(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明年新增停车位两万个


沈阳南站有盼头了 沈白高铁抛弃桃仙机场?


11月7日,记者在沈阳市铁西区一座8层楼高的垂直循环立体机械式停车场看到,原本占地6个车位面积的停车场,采用了立体停车场后,空间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现在可停泊的车位达到了42个。 据了解,为破解商业区、医院、学校周边等热点地区停车泊位不足的问题,沈阳市出台了一系列停车场建设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自有闲置用地搭建立体机械式停车场。目前,沈阳已建设64处立体机械式停车场,2019年,沈阳市将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200个,总泊位数不低于两万个。(来源:辽宁日报)

全国楼市调整月余:小幅降价为主 长期走势难预料

“郊区已开始降价,市区也有几个特价楼盘,我还是想再等等。”

从9月底开始,星星点点的楼市降价消息逐渐汇成一场疾风骤雨,交易趋冷的市场状态席卷了全国许多城市,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改变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

事实上,中新经纬发现,除少量前期涨幅过大的城市出现较大幅度价格回调外,绝大多数城市并未出现明显的降价,而降价的多出现在城市郊区。房企在价格调整上也表现得“扭扭捏捏”,多以限时限量特价房、精装房改为毛坯房交付、送车位等方式变相降价,直接调整价格的并不多见。

市场转冷虽已成事实,但会有多大幅度地回调,仍然难以预料。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虽然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调整,但由于楼市受政策影响较大,长期走势难以做出明确判断。

观望情绪渐浓 热点城市成交量下跌

27岁的刘晖(化名)这两天正在河南郑州看房,虽然房子是为结婚准备的,婚礼也已经在筹备中了,但他并不着急入手,他说:“郊区楼盘已经开始降价,市区也出现了几个特价楼盘,我还是想再等等。”

该城市的一家大型房产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表示,限购限贷后,投资客基本被挤了出去,现在的客户以刚需族和换房族为主,而这类购房者对价格比较敏感,观望的人比较多。她说:“市区的房价目前比较平稳,客户也不着急,都在慢慢选。”

某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郑州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上升36%,环比下跌21%,较2018年月平均成交面积低10%。

成交面积萎缩的情况在许多城市都已出现。上述机构称,10月,在机构监测的29个重点城市中,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6%,当月整体成交面积不及2018年1月以来的月均水平。

其中,一线城市成交低位回升态势在10月戛然而止,同比、环比齐跌,环比锐减45%,同比微跌3%。二三线城市成交量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0%。各城市市场热度持续分化,成都、合肥、无锡、佛山、徐州等城市继续保持较高热度,同比、环比齐增;长沙、杭州、苏州、青岛、南京等城市市场降温明显,预计后市成交仍将保持小幅微降。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也称,今年“金九银十”成色不足,大部分热点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均出现环比下行,10月,其监测的20个热点城市合计成交1448万平方米,环比下调11%。

“‘金九银十’实际上是传统概念,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以前冬季施工困难,零度以下基本就不能施工,开发商必须在9~10月把房子预售出去,所以这两个月成交占比非常高,但随着技术的提高,这一问题已经不存在。从最近几年的市场看,受长假影响,9~10月整体成交量都低于11~12月。”张大伟说。

成交不振也导致库存有所上升。某地产研究中心称,10月份半数以上热点城市库存面积环比小幅回升,但涨幅均在10%以内,同比则涨多跌少。

整体降幅不大 分化较为严重

相比成交量,房价只是部分地方出现小幅下降,仅用涨或者跌来描述市场,则有失偏颇。分化不仅出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也存在不同的表现。

从8月中旬开始,天津津南区某大型楼盘就一次次推出优惠促销活动,从未间断。8月中旬推出“8周年庆,感恩大促”的优惠活动;9月中下旬,以“中秋巨献”名义推出特价房,并且限制交易时间与交易数量;国庆期间推出两栋特价楼,声称数量不多,优惠活动会尽快结束。

然而,9月底的楼市已经明显遇冷,地处天津市郊的上述楼盘即便推出特价房,也难以短期售完。中新经纬11月5日向一位房产中介询问得知,上述楼盘优惠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价格与之前相差不多,小户型住宅最低价为1.2万多元/平方米。

9月底以来,以特价房、精装房改为毛坯房交付、赠送车位等促销手段代替直接降价,在许多城市已十分常见。张大伟称,变相降价的方式相对缓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降价并不明显。但这种价格调整容易陷入“价格黑洞”,导致统计数据难以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

张大伟认为,现阶段出现降价的城市仅限于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且整体降价幅度有限,大多数城市处于持平状态。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还存在价格上涨的情况。

从58某房产研究院重点监测的全国67城房价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交易市场较为活跃,在10月城市新房房价环比涨幅排行榜上,保定、岳阳、徐州、乌鲁木齐、大连位列前五,其中,保定以5.3%的环比增幅位居第一。找房热度上,三四线城市热度明显回升。

“从下跌的城市看,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大城市的部分项目上,整个区域不见得都在下跌。部分城市近期供应增加,也容易带动房价下调。”某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中新经纬表示,从成交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拐点,定价也有所松动,但整体降幅不大。对购房者而言,由于房贷利率上调,实际买房负担并未减少。

短期仍将回调 长期难以预料

这场楼市调整,或许只是刚刚开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个月,房价仍有回调可能。

58某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在政策从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两个月,商品房整体成交量价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但2018年积蓄的下拉力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显现出来,房地产市场或出现降价潮扩大、热点城市遇冷的情况。一线城市降温会更为明显,有价无市的局面将更多出现在部分一线城市。

张大伟称,之前支撑市场上涨的三线城市,最近都上涨乏力,热点一二线城市逐渐出现了全面降温的趋势。在融资收紧、偿债压力增加、项目去化率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或选择以价换量,以保证现金周转和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不过,严跃进表示,目前这一波降价,除了受资金面影响,也与楼盘密集供应有关,这个时候必须降价。但11月份以后,若是销售回款不错,房企定价策略可能会趋于强硬。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势,不少专家比较乐观。“年底利好消息比较多,如房贷利率或见顶、放贷节奏加快等,会对市场交易产生一定影响。市场情绪虽然悲观,但供应量在增加,如果政策配合到位,市场交易完全可以恢复。”严跃进说,此前的房地产周期都呈现出涨多跌少、涨易跌难的趋势,因此,后续看涨的动力依然很强。

谢逸枫认为,从现在到明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会呈现持续降温的态势。但受库存减少、棚改政策仍有操作空间、财政收入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明年房价上涨的压力较大。

对未来两年的市场走势,同策研究院给出了详细的判断。同策研究院预计,一线、强二线城市在2018年量稳价跌,2019年量升,2020年价格上涨,但涨价空间有限;弱二线城市2018年量缩价涨,2019年量稳,2020年价格下跌,但幅度有限;三四线城市市场分化,都市圈内三四线城市的未来趋势与强二线城市类似,其他三四线城市目前处于上升期,尽管棚改工作进入后半场,未来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但张大伟称,由于房地产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而政策走向又难以预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势,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来源:中新经纬)

标普:中国房价明年或最多降5% 三四线需求减弱

11月7日标普发布研究报告表示,相信中国房价于明年最多或将下跌5%,交投量亦将减少3%至7%,由此导致整个行业于明年紧缩8%至12%。

标普房地产分析师Christopher Yip指,传统旺季如9月及10月的销售增长动力减弱,预期明年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减弱、融资环境持续收紧,估计调控政策不会大量放宽,也不会进一步收紧。另外,楼按贷款利率则有可能基于货币政策放宽而降低。

过去三、四线城市销售为部分房企的增长动力,标普分析师提到,三、四线城市会于市场衰退时更为弱势,或由企业的增长动力转为拖累因素,因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实力及需求都会在经济下行时降低,反观一、二线城市的物业组合则更有防守性。(来源:.观.点.地.产.网)

北京面临去化难题 新房成交企稳 二手房交易下探

“银十”落幕,10月北京新房、二手房成交呈现冷暖互现现象。机构数据显示,10月北京新房销量环比9月高位企稳,二手房销量降至万套边缘,创今年2月以来近8个月销量新低。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几月限竞房的扎堆入市是导致北京楼市冷热不均的主因,但随着后续限竞房的高速供应以及楼市调控的不动摇,接下来北京新房、二手房或将迎来成交难题。

新房销量回暖

尽管天气渐寒,不过“银十”北京楼市的新房成交表现却显露出一丝暖意。

合硕机构数据显示,10月北京新房供应量为6208套,较去年同期的1647套增长276.9%,环比9月增长22.7%;成交量为2738套,较去年同期的1873套增长46.2%,环比9月减少7.1%。

今年以来限房价项目的井喷式供应,被视为促进新房销量回暖的重要因素。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明确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新房销量回暖的最核心原因在于中低价位、中小户型限竞房的上市。

6月至今,北京限竞房供应占到同期商品住宅供应总量的64%。由于限竞房大多限定了70/90,使得北京新房市场中总价400万-500万元左右的90平方米三居产品供量骤增。“这一总价段和面积段主要面向刚需、刚改客群,不仅填补了北京新房市场近两年来存在的市场供应空白,更与二手房市场需求高度重合,因此造成部分购房客群由二手转为选择新房市场的限竞房产品。”郭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限竞房项目的积极入市为10月北京新房市场贡献了一定成交量,但是从整体网签数据来看,限竞房网签比例却并不突出。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至10月31日,今年北京合计入市限房价项目共26个、15982套房源,网签量累计只有2581套,累计网签比例仅16%。即使考虑到网签数据有所滞后,限竞房实际统计销售也不过只有三成。

“限竞房成交量表现平平的原因在于当下整体市场平稳,且限竞房区域供应扎堆现象明显,这使得市面供大于求矛盾显现,购房者因而开始全面观望。”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如是解释道。

二手房成交遇冷

与10月北京新房销量回暖形成对比的是,同期北京二手房的成交表现则相对清冷。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0月北京二手房成交8879套,继2月后再次低于万套,成交量环比下降42%。

10月北京二手房市场的继续降温态势,在某研究院Real Data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继续下探、均价出现实质性下跌以及库存房源走高。根据Real Data数据,10月北京二手房市场实时成交量环比下滑12.5%,受国庆黄金周影响降幅有所扩大,成交量在经历连续5个月的回落后降至去年11月水平;均价方面,10月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6110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2%,这已经是北京二手房均价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现已跌至5月水平之下。此外,由于成交的持续走低,北京二手房库存房源量持续上升并超过2016年2月水平,去化周期延长至13个月,处在2016年以来的历史高位上。

对于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大幅下降超四成的原因,张大伟分析认为,一方面是10月国庆长假的影响,较长的假期导致网签数据减少一周,而年内成交低于万套的2月也是受长假(春节)影响。另一方面,受9月公积金政策收紧影响,部分网签提前,使得当周成交井喷,透支了部分10月的成交。“同时,公积金政策的收紧对于10月市场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整体二手房市场相比前几个月有所降温。”

未来成交或“新旧两难”

围绕接下来新房、二手房成交状况,多位行业专家各抒己见。

郭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北京共出让70余宗限竞房用地,今年底前至明年,限竞房仍将保持高速供应的局面,这对二手市场造成的冲击将长期存在。随着北京限竞房新房、二手房市场博弈的加剧,有利二手房价格保持稳定。

就二手房成交问题,某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当前市场预期松动,买卖双方入市积极性不高,又遇限竞房项目集中入市,将分流部分二手房市场需求,预计11月二手房市场成交增幅不大,均价将在当前水平附近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楼市现状来看,购房者“房住不炒”的心态已经形成,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刚需客群出于对房价走势的担忧出现严重观望。郭毅分析认为,当前北京新房市场库存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如果明年楼市调控政策依然保持严格,房企将面临严峻的去化难题。“这将会造成投资意愿的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到土地市场的正常交易。”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若房企去化压力激增,或许北京楼市接下来的成交将面临“新旧两难”的问题。(来源:北京商报)

安徽一楼盘降价6000 房产局长亲自去调研后回涨

安徽合肥近日传出,某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房产局长亲自前往调研,不久,房价便又回涨。


无独有偶。砀山某楼盘降价后,当地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降价未遂事件”约谈会,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

看不懂的人有若一手排出六个钱包买房的“许三观”——还不让开发商降价了?到底什么鬼?

降价迭起

8月底,有房企打响第一枪,推出8.9折全国促销,最低74折。紧随其后,万科上演了一出“活下去”大戏,不仅厦门某项目价格被“腰斩”,还要附上退房退全款的好条件。如此大度,一度让“房闹们”都羞到脸红。作为风向标的北京房价,“下滑”也早已成为共识。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6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7%。三四线城市则更是躲不过。比如在今年拿下过全国房价增速第一名的岳阳,降价便已成趋势,某央企开发的楼盘价位下降近20%。

房价降,刚需笑。

“房子卖不动,我们走进售楼部终于也有笑脸相迎了”,看房看了一年多的张先生如是说。8月开始,置业顾问们就纷纷打电话邀请看房,还有免费班车接送。这待遇让刚需们受宠若惊。半年多前,长沙湘江之滨某热门楼盘的茶水费还是20万,有朋友找经济Ke打听有没有门路;如今,该楼盘因大户型难卖,只好拖着不开盘。房价下降,地产自媒体也乐呵呵的。一位朋友透露,上半年买房都靠抢,开发商们懒得做宣传,对媒体朋友不冷不热;形势一变,开发商朋友们却主动上门邀约,软文写到手软。

割肉链条 有人欢喜有人愁

若不是形势所逼,谁愿意降价割肉放血?今年6月,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胡志刚警告,“现在的形势,只会让能活的活好,濒死的死掉”;万科郁亮也大声疾呼,“如果6300亿回款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活下去最重要——不管是卖房子,还是卖包子,要快速回款,降价促销永远最直接、有效。

9月份,某房企在降价后成功卖出近600万平米的房子,合约销售金额630亿元,环比分别上涨56.5%和57%,创下今年单月销售额新高。但回款虽快,割肉也疼。有跟投项目的地产企业员工说,“跟投三年,如今一开盘就是亏,套在里面出不来”。买了房的也闹心。降价6000元/平米,自家房子一夜间跌价一百万,再有钱的房主都坐不住。售楼部、政府办公楼前拉横幅的队伍里随即就多了不少财务自由人士与中产一族。不乏冲动者,直接砸掉售楼处。而维权事件不断、信访问题突出,政府维稳压力不免增大,各地住建部门也忙于应付。

某区房产局局长说,业主维权事件中95%是基于合理诉求的;开发商违规的情况屡见不鲜,如虚假宣传、过度宣传、恶意炒作、非法中介、捆绑销售、虚假承诺、精装修问题等等。现实却是政府一应背锅。问题如此之多,开发商却想着降价促销、卖完走人?想想就生气,而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于是链条构成——约谈了,调研了,价格涨回去了。

土地财政

那“背锅侠”撒手不管行不行?有的官员认定,政府定地价、定房价、定购房资格、定精装修材料价格、定型号等等,已经被动地与开发商变相绑定在一起。其实,也并非完全被动。遥想最初,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情投意合”,各地多是党政一把手牵头负责项目推进,红灯关闭,绿灯大开。可是,共富贵易,共患难难。为了活命,开发商不得不大降价、多回款,还要少花钱、少拿地;但土地财政却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少拿地,真要命。

11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及昌平区两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土地出让金稳居全国第一的杭州,10月卖掉的6宗地中有5宗地零溢价。沈阳、武汉、福州、长沙多地流拍的消息接二连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共流拍446宗住宅用地,总规划建筑面积5645万平方米,约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的1.8倍。

11月2日,某研究院称:1-10月其监测的4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减少0.5%,2016年初以来同比首次转负,地市降温明显。有地产企业人士告诉经济Ke,前两年高价拿地的项目,现在限地价、限房价,还有各种限制政策;加上水泥、河砂、钢筋等建材涨价,人工费上升,形势好的时候就是不让涨价。形势坏了,又不让降价,“拿地不得不谨慎。”

而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入手的土地出让金合计26941亿元,加上与土地出让相关的税费9799亿元,共36470亿元;地方政府其他的全部收入是44642亿元。“土地财政”的切实数据摆在跟前,底价成交、流拍,这样的字眼在地方官员看来有多可怕?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承受土地收入的大幅下滑。

5月,湖南某县级市因财政困难一度停发公务员工资,据说后来靠卖了两块地才补发;贵州某市,一家投标政府项目的公司相关人员说,总投资数亿元的项目从年初就断了资金,自己已9个月没领到工资。

那钱从哪里来呢?借钱不行,地方债务已不堪重负,中央要求严控新增地方债务、清理存量债务;增税不行,企业叫苦连天,大规模减税在即。如果土地大面积流拍,或者大幅打折出让,局面对地方政府来说有多可怕?共克时艰。

据经济Ke了解,某区政府内部会议纪要称,“开发商卖的不是房子,是责任。”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自然要上各种手段。然而,这只能应一时之急。至于未来,如何既逐步摆脱土地财政,又稳定地方政府财源、确保地方运转、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还需要一场大变革。(来源:侠客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