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裡流淌著數不清的人文遺蹟,它們有的被閃閃發光的展現在世人眼前,被大眾所知,有的卻默默無聞,被世人冷落。在四川東部邊沿的一個小縣城境內,有一處被列為國際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物古蹟,也是一處集藝術文化,自然風景,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旅遊景區,這個地方就是四川的安嶽石刻。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石刻藝術是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漢朝時期就已流行於世,現存最著名的莫過於雲岡、龍門、莫高窟、大足等石刻,四川的安嶽石刻最早建於南北朝時期,興盛於唐宋,是以佛教題材為主,部分道教、少量儒教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遺址,有上承雲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地位,已發現的石刻規模龐大,大部分保存完好,遍佈安嶽境內全縣各鄉,使安嶽縣有“中國石刻之鄉”的美譽。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但是這些規模龐大的石刻雕像除了個別區域被開發旅遊外,有的還悄然陳列在深山中,等待著人們去發現。而那些呈現在世人眼前的石刻群,又極為精美,令人歎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處有:圓覺洞、毗盧洞、玄妙觀、茗山寺等。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圓覺洞位於安嶽縣成城郊南1公里處的雲居山上,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始於唐代,因有北宋時期開鑿石洞雕刻十二圓覺而得名,境內主要景點有:陳摶墓、秦九韶紀念館、圓覺洞石刻等。裡面的石刻多為佛教人物造像,有的形體壯觀,體態威嚴,有的小橋玲瓏,古樸精緻。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毗盧洞位於縣城東南50公里外的石羊鎮境內,是開創於五代時期的洞窟石刻,洞內有一尊“紫竹觀音”造像,是北宋年間的藝術珍品,其雕刻神態豐富,造型獨特,曾被喻為“東方維納斯”,遠近聞名。還有被刻畫得出神入化的柳本尊“十煉圖”,簡直就是一部形象生動的人物傳記。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臥佛院位於縣城北40公里的一處山溝裡,位置偏遠,環境清幽,開創於唐代,寺院已無跡可尋,只有大面積的摩崖石刻,裡面有一座“釋迦牟尼涅槃圖”的石刻造像,是我國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臥佛,雕工精絕,可與有“世界第一大彌勒坐佛”之稱的樂山大佛媲美。在臥佛院內的15個洞窟內,分別刻有數字達到21萬字的石刻佛經,刻工和書法堪稱一絕。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玄妙觀的道觀已毀,只有規模龐大、內容豐富的道教摩崖造像,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唐代道教石窟遺址,只是大部分造像被人為毀壞,痕跡難辨,裡面有少見的佛、道聯合造像龕,造型生動優美,十分和諧。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茗山寺位於縣城60公里外的虎頭山上,位置也極為偏僻,去的人很少,裡面多為北宋時期的石刻,這些石刻規模不小,都刻在懸崖峭壁,十分壯觀,裡面有東嶽大帝和毗盧佛的合龕,也反映了佛、道聯合的主題,茗山寺是個瞻仰石刻文化、登山觀景的好地方。

四川這個被冷落的藝術瑰寶,養在深山無人問津,不該被人們遺忘

這些安嶽石刻精美絕倫,都體現了古代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同為藝術瑰寶,它一直養在深山,盡觀世間沉浮,也許沉默無聞可以使它避免外界的侵擾,但這些石刻經過千百年來的風吹日曬盡顯斑駁滄桑,甚至逐漸風化走向消失的邊緣,雖然地處偏遠,但不該被人冷落和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