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故事:六天六夜全力抢救,病危野生大熊猫起死回生

回首2012年4月17日,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救!在该局工作站附近发现一只生命垂危的野生大熊猫急需抢救。接到通知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当即指示启动救护预案,多名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小组火速赶往龙池。

滚滚故事:六天六夜全力抢救,病危野生大熊猫起死回生

经过2个多小时的跋涉,救护小组到达龙池大熊猫保护工作站。专家们在现场看到:该大熊猫倦卧在山脚下的次生林里不动,人距离其1米多的距离也没多大反应。为便于抢救,救护小组决定为其注射小剂量的麻醉剂让它保持安静。由于太虚弱,针打在它身上,也没有太大反应。

经初步检查,该大熊猫为雄性、年龄在20岁左右,极度营养不良,身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严重脱水,皮肤无弹性,血管塌陷,腹腔有大量腹水,右前肢从腕部断裂,断裂处已愈合,胸前有两条20多厘米长的陈旧性抓伤,全身多处有陈旧性伤痕,门齿磨灭严重,可视粘膜潮红,听不到心跳,腹痛症状明显,肠鸣音弱、肛门括约肌松弛、体温37.1℃,呼吸很弱,时有时无。救护小组的专家立即对其进行强心补液。由于该大熊猫严重脱水,前肢静脉塌陷,根本无法找到血管,只能采用颈静脉输液。其间,该大熊猫一度出现呼吸停止的状况,救护小组的专家为其注射呼吸兴奋剂后,才重新恢复了呼吸。下午3点15分,第一段紧急抢救结束,大熊猫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救护小组将其运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晚上8时30分,大熊猫安全抵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检疫场。初到新环境,该大熊猫强打精神,在兽舍里走了一圈就坐在角落里不动弹,救护小组尝试给他口服一些营养液以补充能量,但它仅仅舔了两口还没来得及吞咽,就又再次昏迷,且呼吸也再度停止。兽医专家再度为其抢救输液,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该大熊猫在输液台上一躺就是3个多小时,直到18日凌晨,才又重新苏醒过来。

滚滚故事:六天六夜全力抢救,病危野生大熊猫起死回生

经过血液、大、小便以及腹水的生理生化以及腹部超声波检查发现,该大熊猫患有严重的胰腺炎、心肌炎,肝脏受损严重,体外有大量蜱和体内有蛔虫寄生,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只有62公斤,正常情况下成年雄性大熊猫的体重应该在110公斤以上)造成多器官多系统衰竭。起初,该大熊猫甚至不能正常排大、小便。

随后的6天6夜里,该大熊猫未进食过一滴水和任何食物。全靠医护人员24小时的治疗和监护,为其全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营养液及治疗所需的各种药物。20日上午,在输液的过程中,其心率又一度降至28次/分钟(正常大熊猫的心率在80次以上),通过强心和兴奋呼吸才又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尽管经历两次休克,尽管6天6夜除了输液倦在墙角一动不动,滴水不沾,但医护人员从没放弃对它的治疗。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不放弃最后的希望。为防止该大熊猫携带不明病毒感染基地其他圈养大熊猫,医护小组与外界隔离,整天吃住在检疫馆。白天给熊猫输液,晚上又分成3组轮流守护,监测它的呼吸、心率和精神状态,并一次次尝试希望能让它吃点东西。

滚滚故事:六天六夜全力抢救,病危野生大熊猫起死回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第7天的早上,当医护人员将一根竹笋再次递到它面前时,它握住竹笋,尝试着往嘴里送,由于长时间未进食,它反复多次试探,才勉强咬下一小口竹笋,然后试着慢慢地咀嚼,并最终吞咽下去。尽管只有一小口,却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激动不已,因为只有主动进食,它才有活下来的希望。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只被救助的大熊猫也有了自己的名字——“龙龙”。

后来,经过2年多的调养,“龙龙”身体逐渐康复,原来因消瘦造成的桃形脸已变成大圆脸。如今,身体已经完全康复的它正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二号别墅里安享晚年。(来源|《看熊猫》杂志 文/图 兰景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