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天使投資……

所謂風險投資 (Venture Capital),應被翻譯成“冒險創新資本運營”。它是風險投資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其特點是項目的創新性、發展的不確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收益性。如以上述特點來看,中國古代的“風險投資”事例可謂不勝枚舉。

但要論回報率和傳奇性,非呂不韋的“奇貨可居”莫屬,甚至可以說,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超級風投。

千金之富不如一爵之貴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呂不韋出生於戰國末期,是衛國人,生於商人世家。 “往來販賤賣貴”,行走於趙、魏、楚、韓、秦等國從事貿易生意。

呂不韋在商業上的成功,似乎並無獨特之處。他在商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經歷,被司馬遷一言以蔽之: “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如果後來他沒有做那筆“歷史上最大的風險投資”,司馬遷也不會以洋洋灑灑2000多字為一個商人單列一篇《呂不韋列傳》。

在呂不韋決定做這個投資之前,他與父親進行了一場對話。(《戰國策 秦策》中記載了這場對話)

他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天使投資……

他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天使投資……

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這段對話,發生在呂不韋到邯鄲經商,遇到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異人”(又名“子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之後。

另據《史記》記載,他遇到子楚的第一感覺,是“此奇貨可居”。這是“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來源。

在戰國時期,商人的地位極其低下,穿著帶有特殊卑賤標誌的衣服,即便如呂不韋般的首富,也不能乘坐高車駟馬。商人的地位和家奴、罪案相差無幾。

雖然呂不韋的財富積累到“家累千金”,但是這種社會現狀,肯定教會了他一個深刻的道理:

千金之富不如一爵之貴

當時的秦異人還不是王,只是一枚被秦國放棄的棋子,用來穩定秦、趙國的政局關係。當時的異人(秦莊襄王)窮困潦倒、飢餓交加。 呂不韋看中子楚“奇貨可居”之後,開始運作這樁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政治生意”。

他迅速獲得了子楚的信任,他的經營思路很簡單:協助子楚返回秦國,爭奪秦國的王位。子楚則承諾,成功後對半分成:“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在這一過程中,呂不韋作為天使投資者,承擔了子楚的所有運作經費及生活費用。甚至,根據司馬遷的描述,呂不韋還將已經有了身孕的姬妾送給子楚,生下一子,取名為“政”,據說這就是日後的秦始皇嬴政。

兩人的生意進展順利,子楚迅速完成了人質回國、重回體制、立為太子、即位為王的IPO全過程,是為莊襄王。

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

莊襄王即位三年後去世,太子嬴政——按司馬遷說法就是呂不韋的親生子,即位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家僮萬人。至此,呂氏完成了第二輪IPO,“立國”生意達到頂峰。

呂不韋投資“立國”的收益,不僅在於獲得了十萬戶的封邑,及家僮萬人,也不在於當上了秦國的總理,而在於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了秦國真正的掌舵人。

第一輪IPO成功時,子楚即位,人過中年,加上早年在趙國當人質嚐盡苦頭,在酒色上進行報復性的彌補,因此,在位3年基本不管政務,都是呂不韋一手掌控。

第二輪IPO,嬴政即位,年紀很小,“委國事大臣”,仍是呂不韋當國。

“一字千金”名垂青史

呂不韋以商人的身份登上政治舞臺,在他的後半生,掌握秦國權柄13年,從經濟建設到外交、戰爭,都是呂不韋一手操盤,還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

郭沫若曾評價說:“假如沿著呂不韋的路線走下去,秦國依然是要統一中國的。”

但他並沒有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

真正讓他留名青史的,是一本20多萬字的書。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對呂不韋有八字總結,叫做“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呂覽》就是大家今天看到的《呂氏春秋》。

可以說,一部《呂氏春秋》,奠定了呂不韋在歷史上的地位——他以此告訴世人,他不只是“商人”和“政客”。

呂不韋當政的戰國末年,正是豪門養士、遊俠鼎盛的時代。各國權勢政要,禮賢下士,王族公子,侯門競開,皆以祿利網羅人才。

此間,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四大公子,名重天下。

呂不韋入秦主持政權期間,當時秦國的“國際形象”,還停留在“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夫階段。

他以“四大公子”為重要參照,以優厚待遇遍尋天下英才,為的就是編撰《呂氏春秋》,在文化上樹立自己和秦國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呂不韋招納天下學者編撰《呂氏春秋》時,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就在其間,有意無意間,呂不韋為秦國引進一位經天緯地之才。

歷經數年,包攬“天地、萬物、古今”的《呂氏春秋》成書。《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

呂不韋策劃了一個絕妙的“一字千金”炒作計劃。

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於咸陽城門,稱如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千金。

此舉轟動咸陽城,人們蜂擁而至,最終卻無一人能改動一字。

《呂氏春秋》和呂不韋的大名由此遠播。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為雜家。

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幷蓄,博採眾家之長,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可以說,《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是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執政的借鑑。

然而,就是因為這一部《呂氏春秋》,呂不韋被趕出了咸陽,最後因恐懼而飲酖自殺。

死在成功上的政治商人

呂不韋把政治當作商業來經營,取得巨大成功。

但是政治的風險,遠超經濟,他最初一定沒有預料到,最大的危險來自秦王嬴政。

隨著嬴政年紀的增長,權力的意識也在覺醒。

此時的呂不韋已經獨掌相印多年,他成了嬴政權力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理所當然的障礙。

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同樣的要素會發生成敗轉化。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嫪毐集團叛亂,受到牽連。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因為呂不韋經營秦國時間很長,政治人脈未斷,他雖然離開了政治中心,但來請教他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公元前235年,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連提兩個問題:

他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天使投資……

不久,秦王又發出命令:把呂不韋及其親屬,一律遷徙到蜀地。

面對這樣的困境,呂不韋選擇了飲鴆自盡。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呂不韋被清算,關鍵是與秦王發生了根本的權力衝突。

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本質上反映他本人對於嬴政的顧慮,進而試圖以理論建樹來影響、甚至捆綁嬴政。

從司馬遷的《史記》來看,秦王決定動手,是因為呂不韋離開政治中心之後,依然“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

權力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影響力,被貶斥的呂不韋仍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不能不令秦王驚心與警覺。

從商人的角度看,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天使投資,除了金錢和土地上的收益外,還獲得了無法計數的隱性收益,如社會地位的提升、家族的榮耀、權勢等

但是從政治的角度看,呂不韋卻不是一個成功的政客。

呂不韋雖然掌權13年,卻並未真正掌握最為核心的軍權,他所吸納的3000食客,亦無武才,關鍵時刻,連孟嘗君麾下的雞鳴狗盜之徒也不如;在政權上,他所舉薦的嫪毐長期與他分庭抗禮。

如此一個沒有任何自衛能力的人,卻試圖高調地對最高領導者施加約束性的影響,他的高調,無非是找死的前兆而已。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做官做到極致,再退而經商,也做到極致的,以范蠡為尊;

而把商人做到極致,轉而當官而且把官做到極致的,後世無人能出呂不韋之右。

但是商人玩政治,最成功的只有兩人:除了西漢時的桑弘羊,就是戰國時的呂不韋。

兩人都混到了總理級別,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實際上把持朝政,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此後中國歷史的進程發揮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在高收益的背後,也有著高風險。這兩人下場都極為悲慘:呂不韋擔心秦王嬴政加害而喝了毒酒自殺,全家被流放;桑弘羊則更慘,被“烹”而死,全族被滅。

對比范蠡、子貢、白圭、呂不韋,但凡不斷遠離體制、棄“政”從“商”的,似乎更能得以善終;但凡不斷貼近體制、棄“商”從“政”、甚至以“商”從“政”的,似乎更易自蹈險地。(END)

他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天使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