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就能學好語文,你相信嗎?

有人說在互聯網時代,什麼都能通過別不百度、谷歌等搜索獲得,孩子不再需要記憶那麼多東西了,記憶增加了孩子負擔,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回答是否定的。其實學語文,就是一個字——“背”。

一個字就能學好語文,你相信嗎?

1、為什麼需要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背”是最好的積累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積累辦法。學語文本身就需要很下功夫,尤其是5歲-10歲的孩子,要下功夫背點東西,記點東西、學點東西。

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來的。就像生孩子一樣,你就沒有懷孕怎麼也不會生出孩子。一定要先接受東西,才有可能生出來東西。

一個字就能學好語文,你相信嗎?

2、背什麼?

讓孩子在其記憶力最強盛的時代,通過背誦將最經典的古詩文化作自己的血肉,這是形成終身語文能力的“童子功”。“背”指的是背好書,背經典的書,而不是背淺薄無聊的垃圾印刷品,更不是背有害的“毒品”。

當然,並不是所有古詩文都要背,我依然強調背誦經典詩文,且越多越好。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

肚子裡“別人的東西”儲存多了,漸漸就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了,必然出口成章,行文流暢。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這個古訓永遠不會過時。

具體來講,一二年級多讀句子對仗工整,押韻的詩歌,文章,培養孩子規範的句子語感;三年級、四年級的孩子可以多讀整本的文學作品,和歷史方面的書籍;五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加上文化和哲學等方面的讀物。

一個字就能學好語文,你相信嗎?

3、怎麼背?

猶太人有句話,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這和我們古代的私塾的教學方法何等相似,都是要求孩子先背會。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係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

我們小時候背過的很多經典、名篇,在以後我們的不同年齡段,理解和感悟都是不一樣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自謙的話,說自己都是吃13歲前,背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老本。

一個字就能學好語文,你相信嗎?

4、“背”會不會變傻?

心理學研究發現,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創造性是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創造力就象生孩子一樣,需要孕婦肚子裡有“東西”,經過十月懷胎的過程,才能一朝分娩。人們往往看到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沒有照顧過十個月孕婦的辛苦。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才能創造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文學就是先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裡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一個字就能學好語文,你相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