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文丨韋柳坤

來源丨人民創投(ID:renminct)

毫無疑問,區塊鏈火了,也成了2018開年最熱門的就業方向。火熱的“搶人”現象,一方面說明了區塊鏈仍然存在大量泡沫,各大公司紛紛跑步入場,撒錢圈人“割韭菜”;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區塊鏈技術尚處於早期階段,核心人才面臨巨大缺口。

高薪被指泡沫

撒錢圈人為割“韭菜”?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區塊鏈實在太火了,每天都有公司來要人”,楊小飛(化名)是一名互聯網行業資深獵頭,也就是去年年底開始,他明顯感覺到,整個互聯網行業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正在膨脹。市場的熱度也拉高了區塊鏈招聘的薪資水平。

“前段時間,我給國內一個交易所找的高管,過去之後package至少150w,除了年薪還有期權等等”,楊小飛告訴記者,事實上除了核心的技術崗位,區塊鏈相關的產品、運營、公關、策劃等崗位也十分熱門。

一知名自媒體創始人告訴記者,他們原先負責區塊鏈內容的總編被一家新進區塊鏈媒體挖角,月薪直接從2.5萬變成6萬,整個行業的薪資水平已經到了離譜的程度。

近日,拉勾網公佈“2018年區塊鏈高薪清單”,其中騰訊、小米、阿里等互聯網公司招聘區塊鏈工程師的月薪在20k-60k之間,蘇寧易購區塊鏈資深開發崗的最高月薪達10萬元。隨後BOSS直聘也公佈“2018 旺季人才趨勢報告”,報告顯示區塊鏈技術的崗位平均薪資已經達到了2.85萬元,風頭趕超人工智能。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記者從多個互聯網招聘平臺數據獲悉,除了核心的區塊鏈技術崗,只要沾上“區塊鏈”,該職位的薪資水平都要翻一番。以北京地區的招聘信息為例,區塊鏈公司相關的運營、公關等職位的薪酬平均起薪超過1萬元;報道區塊鏈方向的編輯記者,招聘月薪多在15k以上,甚至有區塊鏈行業媒體招編輯記者,月薪開出3-6萬元不等,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前海知行資本總裁孫祺揚告訴記者,當前區塊鏈行業薪酬標準存在泡沫,是因為很多公司、項目都在做,所以只能抓緊時間備足糧草。當越來越多人進入這個行業,區塊鏈行業的高薪便不可持續了。

楊小飛則表示,他本人並不看好區塊鏈,對市面上很多打著“區塊鏈”幌子的公司和項目保持懷疑態度。在他看來,高薪招聘中存在大量泡沫,“從招聘職位的描述就能看出,很多公司就是為了招人去割“韭菜”的。”

核心人才缺口大

全球區塊鏈陷入“人才荒”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區塊鏈相關崗位佔到互聯網行業總崗位量的0.41%,但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的供需比僅為0.15,供給嚴重不足。

楊小飛稱,在區塊鏈相關的招聘中,技術崗大概佔了70%,其中核心崗位,基本上都要求有2-5年區塊鏈開發經驗,這對於一個新興行業從業人士來說十分苛刻。

原比特幣中國運營賈國飛告訴記者,去年區塊鏈才進入爆發期,各公司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是爆發式的,雖然很多公司開出高薪,但在供給端來看,雖然2011年國內就有不少關注者,但十分小眾,區塊鏈前期培養是斷流的,整個社會沒有形成健全的學習體系,所以說難招人是必然的。

“區塊鏈行業大多數人都是內部流動,圈外能匹配的人才非常少。或者就是一些在傳統金融、IT領域積累較深的人才轉型來的。”賈國飛稱,一般新進入區塊鏈行業的人才,也不是完全的新手,對區塊鏈都有一定的研究。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比如,近日券商明星袁煜明宣佈加入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火幣網,擔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袁煜明原為興業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曾連續5年上榜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在轉型之前,袁煜明及其帶領的團隊就曾發佈深度報告《區塊鏈與數字貨幣,原理、特徵和構想》。

“主要是理念跟不上”,區塊鏈聯合發展組織顧問王彬生告訴記者,在行業發展的初期,人才缺口大是常態。但與人工智能之類的高科技不同,區塊鏈行業出現“人才荒”的主要原因是行業發展太快,而技術隊伍還沒有反應過來。事實上,區塊鏈技術非常簡單,對於搞計算機技術的人來說幾乎沒有門檻。

王彬生稱,區塊鏈行業真正的門檻主要是認知問題。區塊鏈本身的技術不太厚,發展也不是很深刻,很多程序員一看比特幣、以太坊的白皮書,就知道怎麼寫了。行業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會寫代碼的人很多,但從技術層面上升到理念層面還需要時間。未來在市場的推動下,會有越來越多傳統IT行業的人進入這個領域。

入行為了撈快錢?

求職者需警惕區塊鏈就業風險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今日(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數字貨幣)創造了一種可投機的產品,讓大家產生一種一夜暴富的幻想,這不是一件好事。他特別強調要注意消費者保護和投資者保護,而不是完全靠監管。

“區塊鏈這個圈子來錢快,很多人都是抱著這個心態來的”,在北京某區塊鏈公司做運營的王玲玲(化名)告訴記者,“其實工資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個圈子裡,你更容易進入圈內去投資代幣,這才是大頭。”

王玲玲稱,雖然99%的區塊鏈項目可能都是泡沫,99%的區塊鏈公司最後都會死掉,但現在行業尚處於初期階段,誰也說不清楚前景如何。很多人抱著搏一搏的心態進入這個行業,就算最後賭錯了,代價也不會太大。

區塊鏈企業離譜高薪哄搶人才,求職者瘋狂湧入不為工資

“區塊鏈公司,基本上都是創業公司,倒閉和跑路肯定有,這是市場風險。只不過在區塊鏈公司市場風險更大些。”賈國飛告訴記者。

數據也說明了這點。根據去年年底德勤發佈的《區塊鏈技術變革:來自GitHub平臺的見解》,GitHub上有關區塊鏈的項目有 86034 個,每年平均增長 8600 個新項目。其中,僅有8%的項目在過去的 6 個月中有更新,項目平均壽命僅為1.22年。

除了市場風險,有法律人士提醒,區塊鏈行業求職者應警惕就業風險。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非法融資,並開啟了一輪大規模清理。根據政策規定,區塊鏈公司可能涉及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德衡律師集團高級合夥人徐紅亮表示,目前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均是違法的,區塊鏈行業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政策對於區塊鏈公司的業務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違法的,並沒有十分明確的紅線,存在很多灰色地帶。當然,違法並不一定構成犯罪。主要可能涉嫌的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也因為行為而可能涉及其他的罪名,如集資詐騙罪等。

徐紅亮稱,如若公司涉及到違法行為,刑法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就是說,普通員工也可能受到牽連,具體追究刑事法律責任則取決於該員工主觀方面以及客觀行為。

因此,孫祺揚建議,在判斷一家區塊鏈公司是否靠譜時,求職者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該公司的技術底層是否為公司自身所有,二是其商業應用邏輯是否真實可信,三是與區塊鏈的結合是否有必要性,還是隻是為了蹭熱點?從這幾點上來考量,可以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