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采访、撰文 | 县豪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2018春节档「四大金刚」的票房走势,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良性趋向:观众在追求娱乐性的同时,已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基础审美。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2》,无疑是最符合这一趋向的作品。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而国内第一电影评分网站豆瓣,也早已不只是文青集结之地,而是在平衡电影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逐步生成客观分数,并对泛观影人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权威之地。《唐人街探案2》以41万+的评价基数,获得6.7分,无疑体现出唐探系列「电影感」的优质延续(测试一部电影的电影感,土方法是用电视机播放这部电影,电影感如果强烈,作品会通过光影、画面等,甚至一种深层的视听情味,自发溢出一种电视屏幕难以承载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唐探第一部完全经得起这种考验)。

票房与口碑齐头并进,体现的是唐探系列在编剧智商层面完成对观众的尊重后,观众与评论对这一尊重的回馈,同时,也体现出电影导演对剧本的完成能力。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导演能力的重要衡量之一,是对影片「不适」的消解。这里的「不适」,是指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可能产生的一切针对电影本身的抵触情绪,比如不满于场景切换的生硬、演员表演的浮夸等。

要消解这种「不适」,首先要有能力察觉它,能否察觉,取决于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揣摩。《唐人街探案2》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不适」,因为其喜剧+推理的融合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表演、镜头,都十分自洽,很难在影厅中那随时自如的欢笑声里,感受到任何尴尬,其「不适」,可能会产生于唐探系列两部电影的对比之中。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比如第一部中,唐探组合在曼谷街道逃离警察追逐,与第二部中在纽约时代广场逃离追逐,这种桥段的类似极易引发诟病,成为一种「不适」,然而导演添加了一种额外的处理,迅速而有效地消弭因类似而产生的重复观感,即「唐仁的自觉+那朵娇艳的玫瑰」。

同样是黑帮势力帮助唐探组合逃离,第二部中更显眼的,却是王宝强饰演的唐仁自觉坐上黑帮老大摩托车这一动作,以及黑帮老大献上的玫瑰花,这种喜剧细节的突出,使这次逃离脱胎为一个全新的桥段,而不再是对第一部桥段的复刻。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这一情节向前的呼应,「与黑帮老大共舞」,第二部比之第一部,无论从场景,还是深层的情感关联,在喜剧效果上,导演都进行了令人为之惊艳的提升,这种提升,使人很难否认《唐人街探案2》的创造性。

《唐人街探案2》的升级感,是全面而立体的,尤其体现在镜头与特效上。

我们看时代广场的戏,镜头不仅不被限制于单一方向,更能在各种层次分明的视角自由而快速地切换,观众与银幕之间、视角与视角之间,产生令人眩晕的频繁出入感,支撑这种出入感的,是导演通过动作设计、场面调度等,对场景喜剧效果的牢固把握,而观众的情绪,自然也被斑斓、分明、统一的银幕完全吞噬。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其实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却被导演玩儿得相当纯熟,而纯熟本身对观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代表电影价值输出的流畅度。

至于特效,我们在观影时,对它的追求是「融入」:特效镜头能否完全融于普通镜头,从而与普通镜头一起,共同分享我们的情绪。所谓的「五毛钱特效」,对于影视而言,其实是一种独立而尴尬的存在,观众潜意识里不允许它成为影视的一部分。

《唐人街探案2》的理论模型特效虽然立体而炫技,但它找到了与普通镜头完全融合的每一条边界。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基于以上点到为止的分析,可以看出,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2》中,几乎已经明了类型片的经典创作思路。

而类型片的最高难度之一,是必须将观众可能对每一个情节、镜头、画面等产生的反应,考虑进创作中:影片需要观众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看懂并张开所有感官以享受于导演的意图。

陈思诚已经很会消化这种难度。

消化它,需要「类型+思想」的交合。克里斯托弗·诺兰是这方面的杰出导演,陈思诚诚然未达到诺兰的高度,但从两部唐探可以感受到,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可期的方向。在对陈思诚导演的采访中,似乎能更深入地窥视这个方向渗出的影像光芒。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唐人街探案》系列导演陈思诚专访

两部唐探前面都有很明确的引言,分别来自《周易》和《道德经》,所以您在创作时,是思想先行,还是故事先行?

陈思诚:先有思想。先有核心。我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我想表达的核心内容。我把核心内容埋得有多深,这会根据影片类型、甚至档期,做一些调整。唐探这个系列一以贯之的就是,以发扬、弘扬并让世界观众了解中华文化精髓为己任。

两部电影中,凶手的善恶都有可辩证的空间,并非绝对的善或绝对的恶,那您觉得世界上有没有纯粹的恶?

陈思诚:我认为有。原生的恶是有的,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绝对的恶」。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您以后会在电影中表现这种(原生的)恶吗?

陈思诚:我要看故事,看题材。因为现在第三部(东京篇)的故事,我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但第三部可能不会完全讲这部分内容。

还会加入更多其它元素?

陈思诚:对。

第二部最后的反转特别好,里面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您引用了尼采的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但是您在他的原话后面加了一句,「看可以,别看太久」,加得很棒,是怎么想到会加这一句台词的?

陈思诚:这句话是宋义对秦风说的。一个真正的侦探或好的警察,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去了解案情的时候,真正优秀的侦探,会将自己放在犯罪方或者杀人者的立场,会以己度人。就像好的演员演戏一样,会全情投入到自己的角色里面,去体会那种心路历程,去体会那种杀人的脉络。

我从来没有认为秦风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他绝对有自己暗黑、恶的那一部分,他甚至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恶意。所以那句话是对秦风说的,也是对所有观看电影的观众说的,最后他(宋义)的视角是看向摄影机镜头的,其实就是想将此传达给普罗大众,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身体内都有善的东西,也都有恶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如何控制恶,放大善,别被恶所控制。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很多观众都在评论,说秦风以后会不会黑化,唐探2中恰好有一个反类型的情节:秦风一直狂追凶手,但当凶手突然停下,秦风也停了下来,最后任由凶手逃离。您处理这样一个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陈思诚:有时我们的勇敢是特别盲目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人性化的东西。因为秦风是以思维为主体的人,一开始追凶手,他显得一往无前,因为他要追查真相,但当他真正面临危险的时候,他绝对会退却。这就是人性。而且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唐仁这样的人帮助。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对,这一点和很多韩国电影对人性的处理类似,非常真实。唐探2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您把某些犯罪推理的理论(比如曼哈顿计量法)视觉化,将秦风的部分推理过程模型化,这在唐探1中很少见,您希望它达到一种什么效果?或者给观众一种怎样的感受?

陈思诚:如果一种类型没有升级感,没有变化,观众会腻。现在的观众特别挑剔。我们创作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与观众「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想观众之所想,并超乎其预料,这样观众才会喜欢。如果这一部再来一次「小女孩儿的笑」吓观众一跳,观众一定不会满足。

所以每一部最重要的,是要想在观众前面。所以我不再停留于第一部中已经玩儿过的梗,我一定要玩儿一些新意。由于预算原因,我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因为这几个特效镜头花钱都还满贵的。其实一部电影的成色,与它的制作成本息息相关,一个五百万的制作与一个五亿的制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唐探1和唐探2的格局虽有不同,但结构,我觉得非常类似,都是「主案+反转」,您是想打造统一的「唐探式结构」,还是以后会开发更多新结构?

陈思诚:我觉得会有新的结构,而且我们现在在做唐探的网剧。我对影视作品的认识与别人不同,我更注重它的游戏感。

由于网剧的载体与播出渠道(与电影)不同,它或许更能让我随心所欲地去玩儿。所以我可能会不计成本或报酬地去拍一部唐探的网剧,想让大家看到一个不同的唐探风格。当然,这个系列不会以唐仁、秦风为主角,他们可能只是客串,或偶尔露面,网剧会以其他侦探为主要角色。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真的很期待唐探网剧。看来您确实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唐探宇宙」,但我发现,唐人街虽是唐探系列的标志性符号,但它可能也会成为限制,因为所有的探案都必须与唐人街沾边。您有没有打算突破「唐探宇宙」的这一根本限制?

陈思诚:这一部你已经可以看到了,唐人街出镜并不是特别多。其实唐人街是一片土壤,以后开出的花,一定会超出这片土壤。我们的案件相对来说,会以唐人街为主要的一片土壤,当然,未来的空间会越扩越大。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唐探系列虽然是商业类型片,但里面有很多艺术成分。比如电影的光影特别讲究,既要在喜剧的明亮和凶杀的阴暗间转换,又要融合当地城市特征,有时甚至需要体现年代感,第二部在拍摄时间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您是如何保证光影效果的?

陈思诚:47天,我自己一直认为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一直说,老外其实比我们更爱开会。虽然我们只拍摄了47天,但整个在纽约一共工作了三个多月。尤其在开机之前,我们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各种筹备,真的是细化到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机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47天拍完这么多的量。

所以我跟团队,尤其是摄影,因为摄影杜杰老师、美术李淼,这都是从唐探1过来的,大家都很有默契,都很清楚我们想要的风格。我这次也特别感谢他们,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团队的话,包括武术伍刚、造型张世杰,唐探2完成度不可能这么高。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大家对唐探系列第三部东京篇非常期待,第三部不但是在本格推理大国日本,而且第一部中的小女孩思诺也会再度出现,所以东京篇会集合更多类型的本格推理吗?比如「交换杀人」之类的经典手法。

陈思诚:这个我就不能跟你说了,哈哈哈。但是会以本格为主,但我觉得,最后还是会回归到社会派,回归到人性。

那真的是非常期待这一部了。第二部有一些非常成功的视觉冲击点,比如那辆被油漆覆盖并疯狂旋转的车,看上去特别舒服。您是不是在拍摄前,就考虑要设计这样的视觉冲击点?

陈思诚:没错。其实这里面有一些好玩儿的地方。当时有两家车要来进行广告植入,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之所以接受「神州租车」,并不是因为利润,而是因为「神州」这两个字。

然后因为我最后体现的是那个八卦图(片中,唐仁将汽车开成了太极八卦的图形),我想体现的那种感觉可能比较宏大一点,或者说有些隐喻,(那辆车)就像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一样,经历过一些坎坷,但最后我们会有自己的「宇宙」。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整个泼到车上的颜色,是美国国旗的颜色,红蓝白三种颜色。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唐人街探案2》美国国旗版海报

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设计,而且神州专车的植入很妙,与一般的影视广告植入完全不同。

陈思诚:对,有一些笑点嘛。

所以您在这部电影中,还是体现出了非常多的创作自觉性,身为导演,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这种自觉性?

陈思诚:之所以它叫「自觉」,那我就没有办法去评说我自己,无论主观,还是客观。这全都是自觉产生的。自觉就是自主,完全自发的。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唐探系列的配乐很出色。好的电影配乐可能分两种。一种是《哈利·波特》式,配乐完全融入剧情,为剧情服务,一种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式,配乐本身就会成为电影的突出风格之一。您在处理配乐时,更倾向于哪种?

陈思诚:根据类型而言。如果能低吟浅唱,潜移默化就将你感动,这样深水静流,肯定就是第一种。但唐探本身是杂糅的,我更希望它像火锅,因为我自己特别爱吃火锅,我可以把很多料都放在里面,音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料。

因为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音乐和音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也说,没做音乐之前,做音乐之后,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完全不同。那就对了。因为音乐等于一个人的另外一条腿,如果没有这条腿,当然立不住。

所以我这次也特意选择了唐探1的王宗贤老师,跟一个年轻的音乐人一起合作。就是希望有一些老的东西,保险,而年轻的胡小鸥老师,他来做一些更有新意的创作。这次两位老师完成得都非常好,他们俩合作得也非常有默契。一开始我能非常明显地听出来,哪段音乐是谁做的,但到后期,我已经听不出来,两个人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互相吸取了对方的长处。所以大家也感觉到,这次创作是一种互相学习,甚至互相竞争的关系,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两部唐探里面,都有一些泛同性情节的元素,这是不是对多元化内容的一种追求?或者有其它原因?

陈思诚:不管海外的观众最后反应如何,我一直想追求的喜剧效果不是语言类的。因为我追求的喜剧,希望是能让老外也看得懂的。

语言类的喜剧,麻花已经做到很极致了,他们有特别强大的舞台经验,他们的包袱和语言类翻转,他们有十几年的深耕细作,一般的,我们这种创作很难超越他们,他们是集体性创作,底子太厚。

所以我希望能让观众看到更多丰富的内容,这些元素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泛社会话题,并不会让大家觉得是一种新鲜的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样一种自由文化的概念中,更不胜枚举了。所以将它展现出来,并不是我刻意为之,一定要体现什么,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东西。

谢谢导演。两部电影都非常不错,也很符合您所追求的「桃子电影」的类型(桃子电影:里面有一个坚硬的核,但外面又是不晦涩的、顺口的,区别于外表晦涩、内里营养的「核桃电影」,以及从里面软到外面的「番茄电影」),所以对以后的唐探系列都很期待,也期待您坚持这样的创作,给大家带来更多好作品。
《唐探3》会怎么拍,都在这篇导演专访里了!

你期待《唐探3》吗? (单选)
0
0%
期待
0
0%
不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