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11月8日上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史俊做客龙虎网“网络面对面”节目,和网友在线交流法院是如何攻坚执行难的。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今年,南京市重点工作之一是“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史俊首先开门见山向大家介绍了法院执行工作。全市法院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谋划法院执行工作。


五大举措保障每一案件兑现执行

第一时间明确执行工作目标和举措,按照路线图和时间表逐项推进;严格规范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周周报,月月评,对指标完成靠后的法院重点督办,层层传导压力;倾斜司法资源,强化执行保障。按照“举全市法院之力解决执行难”的总体思路,配置执行人员和物质装备;建设执行指挥中心,打造“最强大脑”。


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10月,全市法院执结案件56000件,同上升69%,存案减少4000件,同比下降15%。全市法院法定期限内结案率、结案平均用时、实际执结率等关键指标均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三大做法保证每一案件公正执行

强化目标管理。紧扣关键性指标加强对下指导。加大协同执行力度,两级法院协调配合化解执行“骨头”案件。


强化执行监督。执行团队法官对口联系基层法院,对本院执行信访案件纳入案件管理系统进行办理,最高院挂网督办的执行信访件的案访比全省最低。


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整治“冷、硬、横、推”等司法不正之风,定期通报问题,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


借助多方力量,推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惩戒格局形成

执行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查人找物,依法督促或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定义务。全市法院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不断加大查人找物力度。市法院与公安、信息中心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借助公安卡口平台、道路停车场信息网查找车辆,深挖财产线索。市法院还和市信用办、市信息中心建立了协作机制,自动实时推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借助“我的南京”这一拥有300余万用户的市政府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打造“智慧执行”平台,将失信曝光、悬赏执行、司法拍卖等内容嵌入“我的南京”手机APP,逐步形成全市执行信息公开与联合信用惩戒的“拳头产品”。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10小时执行直播,展现公正在“最后一公里”实现

“基本解决执行难”,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人民群众满意,人民法院的执行权威才能有效树立,司法公信力才能进一步增强。10小时执行直播就是法院主动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展示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状况。活动邀请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60余家媒体参加。10名全国人大代表、46名省市区人大代表,以及法学专家和检察机关代表等全程见证监督执行,受到全国网民的广泛关注。共有超过5000万人次在线点击观看,观看人数创历次活动新高。活动中,共出动执行干警500多人、媒体记者100多人,在全市11家基层法院同步开展执行行动,9路视频10小时不间断直播。搜查被执行人住所或经营场所21处,扣押车辆7辆,依法关停企业2家,腾空场地和房屋11处,面积逾11000平方米;执行到位金额626万元,取得了良好效果。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司法拍卖房屋如何过户?权威解释回应社会关切

节目现场,史院长就作风监督员、网友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司法拍卖作为强制执行程序中处置财产的一种新措施,对提高执行工作的质效,破解“执行难”,及时、有效兑现债权人权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针对通过司法拍卖拍到了房屋,引起的房屋过户、被拍卖者不愿意搬走等相关问题怎么解决?

攻坚执行难:南京法院这样做

对此,史俊表示:“目前,通过司法拍卖途径拍到了房子,在购房款打到法院账户后,法院会及时下发裁定,通知有关行政部门办理过户手续。”

“对于拍卖的房屋,通常法院先清空再拍卖,如果情况比较特殊的,需要居住人承诺在拍卖成功后限期搬离,一旦其拒不搬离,法院将予以强制清空。当然,本着物权法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在买受人认可的前提下,可由租赁户继续承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