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店这个古称黄桑店的鲁中小镇,原本只是个极普通的乡村小镇,据传有“三里曹村五里镇,二里张店不用问”的说法。据说民国初年还有规模不算大的城墙和四座城门,范围大概为

东门(淄博商厦金晶大道)、西门(柳泉路)、南门(新村路)、北门(共青团路)。出西门不远,便是现在还延续名称叫一里庄的小村子(公园商场的位置)。

张店真正的日渐繁荣,应是从胶济铁路兴建开始,也可谓“因路而兴”。因为有了铁路,而且设立了张店火车站,所以增加了人口的流动,也扩大了货物贸易流通量,张店也由纯粹的以农耕为主的村镇,向着亦商亦工的城镇转变。以此也就有了一马路(现在的西二路)、二马路(现在的西一路)和三马路(现在的金晶大道)三条纵向的主要道路。其中以二马路最为繁华。

二马路北起张店十字街的东大街(现在的美食街东段),南接张店火车站,这也是张店相当一个时期的主要商业街,在这条街道上几乎聚集着张店所有的商贸字号百货店铺、娱乐业、典当业、手工业和服务业。

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当年的老二马路的南段有一大段的青石路面,时光和岁月的打磨,让它显得光滑洁净,颇具沧桑感。

张店火车站小广场下面有着车站饭店、车站旅社,还有一个回民饭店等一批服务业设施,这一段路还有一个斜叉路名叫饭市街。

往北毗邻的就是人称“百货大屋”的百货商店(张店百货二店的前身),与它相对的是一个五金交电商店。

还能记得“百货大屋”里面分为食品、百货、布匹、杂货等几个货区,最好玩儿的就是那时的收款程序。那时售货员是只买货不收款的,他们只是将顾客给的现金与售货小票用一个铁夹子夹好,通过用铁丝拉好的专用滑道,用力甩向铁丝滑道的另一头——收银台。收款员将现金找零以后,再通过铁丝滑道甩回给售货员,那铁夹子来来回回,带着“吱吱”的响声,煞是好玩儿。

再就是卖食品的售货员,将头顶上悬挂的成卷的纸线绳扯下来,上下左右,前后缠绕,不几下就把称好的点心食品用包装纸包扎好,有需要送礼和走亲戚的,售货员还会在上面给压上一张红纸。那时逢年过节满大街走亲访友的,手里提的多是这种包装的点心(现在超市里又出现的这种怀旧包装了)。

二马路上还有一个老张店人都很印象很深的建筑,戏园子,它就在“百货大屋”的北面。里面都上演过什么剧目?什么名角儿进场献过艺?都无从考证了,也许去张店档案局能打听出点眉目来。只听说以后曾作过张店区政府的会议室,张店区文化馆也曾在此办过公。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倒是戏园子门口那个老大爷摆的画书摊,一个能合拢分开的木制大盒子,小人书一本一本的摆放在大木盒的横格中,上面还用橡皮筋拢住,以防被风刮落。

到了冬天,画书摊儿的主人还会扯上一块大粗布,以防住北边刮来的凛冽的寒风,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这个画书摊儿,是我每每“上站”(张店土语把去车站一带称为“上站”),必将在此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那个老大爷和他的画书摊儿上有《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许多著连环画,印象最深的还有一本叫什么《夺印》的小画书,这个画书摊是我儿时对老二马路最清晰的记忆。

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在老二马路和兴学街的路口处(现张店宾馆东侧)有几栋二、三层的青砖灰瓦的民国建筑,其中一栋是一家老字号的中药铺。

大厅里高高的黑漆漆的写着各种中药名字的药盒子,整整占了一面墙,带着圆圆的老花镜的药师,熟练地从后面的药盒子抓出各种中药材,用那铜制的小秤称好,包装好后交于患者。年年月月延续着悬壶济世的善行,真想知道这座小楼的主人是谁,它的后人是否还有杏林高手出现。

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在这老二马路的三层小楼的北面还有一个有点传奇和怪异的人物,那是一个开杂货铺的大娘。说她“怪”,那是因为你到她的杂货铺买东西是不能叫她大娘或大嫂的,因为她一辈子始终未嫁,张店的习俗是没有出嫁的女人是不能叫大娘或大嫂的。所以人们只好以大姐、阿姨相称了,否则她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了。

在二马路上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被传言叫做“窑子胡同”的小巷子(张店区医院扩建占用了)。就冲这名字来说,那肯定是解放前一定有着妓院等色情业经营而得来的。传言并不是谣言,只是1948年张店解放后,红色政权荡涤了这些这些污浊行业后,而销声匿迹罢了。

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图文无关)

在二马路还分布着一些手工作坊和工场,在二马路中段路西还有一个木器加工作坊,好长时间还能见到那里面的生产的好多桌椅家具的配件等。

在这条路上还有一家食品企业,也是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的食品作坊改造而来的。听说那家食品加工作坊的老板在张店解放前夕,变卖了家产携家眷去了台湾,而接手买进的买主,在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却“赚”了个“资本家”的头衔。

这真是张店人所说的“偷驴的跑了,逮住了拔橛子的了”,屡次政治运动中都没少挨了折腾,那位老先生自然是把那肠子都悔青了吧!

老二马路曾经是张店最繁华的商业街,云集着几十家店铺商家和工场作坊。只是到了60年代中期,政府扩建三马路,以后改名为中心路(现金晶大道),且兴建了一批关乎民生的商业服务业设施。

有张店饭店、新华书店、百货大楼(百货一店),交通旅社,邮电局大楼,还有造型独特的地标建筑——圆楼。

三马路逐渐取代了二马路而成为了新的主干道和商业街,从此二马路的商家店铺逐渐减少和萎缩。

现在的二马路,除了最南端属于火车站范围的黄金地段,被天乐园皇家大酒店、玫瑰大酒店和天乐园商场占用以外,其它路段早以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

如今已演变成了一条冷清僻静的背街小巷了,这条路上唯一保留下的一座民国时期的二层建筑86号民国住宅楼,似乎还能隐约的见证一下二马路当年的繁华。

据说老张店东西南北街上曾经有过四座庙宇,它们分别是佛爷庙、郑公庙、三官庙和奶奶庙。

东街的佛爷庙,原址在现在的淄博商厦的西邻(原东北村小学的位置)。

此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寺院,坐北朝南,进得寺门是天王殿,内塑风、调、雨、顺四大天王,高有丈余,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此殿比天王殿更加高大宏伟,殿内供奉如来佛神像,高约丈二金身亮装,端坐于莲花座上,东西两侧列队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持械守护。东厢房供奉的是关帝圣君像,寺内曾有一老和尚,法号松山,带一小徒,名叫成喜,此庙曾常年香火不断,人气甚盛,善男信女自早至晚进庙烧香络绎不绝。此庙最后毁于战乱和动乱。

西街的三官庙,是属于道教庙观,大概位置在现在的华侨小商品城的东邻(老四大队小学的位置)。

此庙有一山门,进得山门后是北大殿,大殿共分三大间,分别供奉的是道教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大殿东西各有三间厢房,庙内住一道士,名张继升。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道友教徒们云集道观,烧香进贡,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南街的奶奶庙,据说也是泰山奶奶的行宫。

鲁中地区许多地方都建有奶奶庙,因为人们相信泰山奶奶能保佑黎民百姓,且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在庙内就有一块很神奇的透龙碑,每将降雨,碑身即发潮和结露水,堪称张店一宝,此碑早已下落不明,实乃是憾事也。

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老张店北街的郑公庙,又称真武庙。画作者:张宇连)

北街的郑公庙,又称真武庙,此庙的原址位于老农贸市场北侧,原南源烤鸡店的位置。

此庙据记载是张店四大姓氏家族(耿、张、王、赵)的张氏的祖先张富捐资购买庙基,并领衔修建了真武庙。此庙坐北朝南,前院为正门,钟鼓楼在正门左右,中院为大殿,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后院为百子殿,内供送子娘娘,还有一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像。值得庆幸的是张店的张氏后人,书画家张宇连先生曾凭记忆将被战火损毁一半的老张店的真武庙摹画了下来,这样还能给我们后人留下一丝丝的老张店印象。

张店,这个曾经的南来北往的过客的小小驿站,除了现在的火车站东侧的天主教堂还能告诉你一点它曾有过的小小的风光和辉煌,我们真的无法记起她从前的模样,让我们一起用眼、用笔、用文字、用镜头重新拾起她那零零散散的断断续续记忆吧。

那些年的百货大屋戏园子奶奶庙……老张店人还记得吗?

(老张店曾经的两世恩承牌坊。画作者:张宇连)

此文根据《黄桑古韵》史料整理写成。

扫描二维码 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