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做最好的網絡收音機

蜻蜓FM:做最好的網絡收音機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迭代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互聯網音頻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而近年來,隨著音頻行業的不斷髮展,用戶紅利的枯竭、行業天花板顯現,蜻蜓FM等音頻巨頭的內容同質化也日趨凸顯。如何挖掘聲音的最大價值?生產獨具特色的聲音產品,探索最有潛力的商業模式,也成為決定誰最終能夠成為行業獨角獸的關鍵。

互聯網音頻時代的開創者

2011年9月15日,互聯網首個音頻聚合平臺蜻蜓FM(iOS)上線,半年後突破1000萬用戶,積累了中國互聯網音頻行業的第一桶“粉絲”。聲音的互聯網新紀元也由此開啟。蜻蜓FM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聚集這麼多用戶,其根本在於以電臺聚合起步,生產PGC內容起家。目前蜻蜓FM已經發展為聚合全球3000家中文電臺、全國1000家高校電臺、12000名主播,聚合超過900萬小時的有聲節目,內容覆蓋音樂、科技、新聞、財經、商業、小說等各種類型的綜合類音頻平臺。並在今年年初,拆除VIE結構,獲得D輪融資,在外界看來,蜻蜓FM無疑是互聯網音頻行業的領跑者。

PUGC拓荒網絡音頻自媒體

內容對於移動電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今打破專業化的門檻,最大程度挖掘用戶提供的優質內容是不少移動電臺藉以起家用的招兒,因此幾乎所有的靠UGC起家的移動電臺都做到把技術門檻降到最低,為每一個有表達欲的人提供創建自己電臺節目的機會。然而長此以往的代價就是很多優質專業資源被大量相似無用信息所覆蓋,用戶無法在短時間內辨識到有用信息,從而帶來糟糕的產品體驗。因此專業化的自媒體也是各家移動電臺爭奪的資源。

而PGC起家,專注優質內容,無疑為蜻蜓FM發展PUGC(即專業個人生產,PGC+UGC)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蜻蜓不僅邀請了傳統電臺主播,專業的聲音玩家,還邀請自媒體和垂直領域KOL在線製作內容。目前,不僅包括馬紅漫、張紹忠、邱震海、會長馬睿等知名主播及自媒體KOL,DJ白雪、張明等草根主播也憑藉其優質內容獲得了粉絲和變現的雙贏。

PUGC戰略成為蜻蜓FM佔據較高市場份額的致勝之道,不僅在內容製作、版權權益和商業分成上多管齊下打造PUGC新形態,同時獲得了行業和用戶的廣泛認可。同時,為鼓勵更多的音頻創業者打造更多更好的優質聲音內容,蜻蜓FM聯合優酷、創新工場、成為資本成立了首個音頻界創業基金,首批籌集8000萬,扶持孵化全球播主“聲價百萬”競技大賽,為優質音頻節目的商業化運營,向播主提供資金、資源、培訓、服務、渠道、獎勵和工作室等一系列支撐條件,為音頻內容生產者提供最優質的創業條件。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超過10家的自媒體在蜻蜓FM通過各種不同的變現方式獲得收入,年收入超過100萬元人民幣。

線上線下多維度創建聲音“場景化”服務

雖然收看互聯網直播成為大眾熱衷的一種娛樂消費形式,但是目前國內音頻市場起步不久,用戶習慣還未真正養成,因此通過去中心化,打造長尾的內容,才可以把音頻的平臺做得更大。而品牌本身除去“知識分子”用戶群形成的“以人為媒介”的傳播外,線上線下的活動也必不可少。

據瞭解,目前蜻蜓FM已經和包括福特、沃爾沃、寶馬、奧迪等品牌在內的超過50家車廠和TSP廠商開始合作,有了300萬的APP預裝量。蜻蜓FM也發力了車載後裝市場,涵蓋了“傳統的車機,OBD產品,後視鏡”等車內聯網智能硬件終端。

除了車聯網之外,智能家居領域如飛利浦,SONOS,DOSS,安橋音響等,以及即將出廠的中高端藍牙及WIFI音箱,海爾的智能冰箱上都將搭載蜻蜓FM。近期,國內知名數碼音頻企業DOSS再次向智能家居語音系統進化,聯合蜻蜓FM和阿里智能發佈新品“音樂貓”,為用戶帶來了一款全新應用體驗和改變使用習慣的數碼音頻產品。

另外,蜻蜓FM也在近年來多渠道探索音頻的直播傳播活動,主要是對外部有大量收聽價值的大型論壇、會議等進行同步直播,例如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羅永浩的錘子手機發佈會、奇點創新者峰會、上海交大EMBA、復旦大學EMBA和中歐商學院的系列講座論壇,收到至少百萬量級的關注。

製造一個用戶體驗與盈利矛盾的天秤

中國的傳統廣播廣告的200億市場規模佔中國所有廣告市場的比例大概是3.6%。在美國,傳統廣播廣告的市場份額佔所有廣告市場的10%,大概有不到3倍的差距。而缺錢,難盈利,是整個移動電臺江湖的縮影,和視頻市場一樣,盈利模式操作起來阻力重重,除了用戶日活基數的問題以外,在移動電臺做廣告,究竟是互聯網廣告,還是廣播廣告?這個問題也讓投放的廣告商頗為頭疼。

在線音頻廣告有形式多元,內容走心,互動性強三個特徵。首先,音頻是可跨場景收聽的,也是唯一一個在智能手機上,效果超過了PC的應用;另外,在睡前最受歡迎的情感類節目中,音頻廣告植入的接受度比文字圖片或是視頻都要高;第三就是移動網絡的優勢賦予了音頻廣告更強的聯動性,用戶對於廣告的反饋可以通過評論留言直觀反饋。

蜻蜓FM主要的盈利模式來自於兩個方向,第一是廣告模式,除了蜻蜓FM平臺的頁面露出廣告之外,也有一些嵌入式的,比如電臺或節目等進行協議合作,替換或植入廣告。第二種模式是用戶付費的模式。2014年,蜻蜓和國內最大的有聲書版權商央廣之聲合併,包括與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運營商開展獨家合作。比如運營商會有看書、聽書的產品,裡面都帶了蜻蜓FM的音頻。用戶如果訂閱的話,這裡面會有很大的一塊商業價值,目前這部分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同時,蜻蜓FM在3月也啟動了以“為情感付費”為核心價值觀的商業化進程,至今已建立了硬廣、軟植、音頻貼片、付費收聽、定製電臺、主播打賞、網上商城等全方位的商業化生產線。

一般而言,蜻蜓FM對於貼片插播的廣告模式,會先行計算用戶對於廣告的適應區間,經過測試,蜻蜓FM用戶對於聽了節目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出現的插播廣告,並不會阻礙用戶的收聽體驗。其次,在頁面展示廣告上,蜻蜓FM會在技術和展現方式上做很多探索,這突破了以往簡單的頁面展示,而是更多H5趣味性的玩樂體驗。比如肯德基早餐的廣告,APP頁面之中掉落許多漢堡包,此類廣告模式互動體驗感很好,得以緩解用戶與廣告的矛盾。最後,蜻蜓FM的一些廣告主,自身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行為習慣非常瞭解,也非常尊重這些用戶心理,這點上與蜻蜓FM的主張不謀而合。直接用真正能給用戶帶來有益內容的方式開設了汽車的電臺,高爾夫電臺,將品牌傳播融入內容之中,潤物細無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