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努力讓基本公共服務惠及每一位貧困群眾

天等訊 今年以來,天等縣以就業、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為重點,加快實施各類公共服務精準扶貧項目,著力把基本公共服務向貧困村、貧困戶延伸,努力讓基本公共服務惠及每一位貧困群眾。

就業扶貧:努力讓每一個貧困勞動力都能找到就業崗位。今年以來,天等縣採取“宣傳到村、動員到戶、辦班到村”的辦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貧困村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以“農民夜校” “流動教室”“移動考場”等形式,將培訓班辦進農村,將實用技能送到貧困群眾的家門口,著力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截至目前,該縣共舉辦23期培訓班,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988人。

同時,該縣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就業服務信息平臺逐步向村級覆蓋。2018年全縣13個鄉鎮就業服務保障中心和108個行政村(社區)村級實現聯網互通,有效提升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村級數據採取、就業政策宣傳等業務工作的效率。

此外,該縣認真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為貧困群眾和企業牽線搭橋,搭建就業供需平臺,努力讓每一個貧困群眾都找到稱心如意的就業崗位。截至目前,該縣組織舉辦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活動4場次,提供就業崗位20000多個,為8350人次的農村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公共就業創業服務。

通過多渠道促進就業,該縣實現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4032人。

教育扶貧:努力讓每一位貧困學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該縣先後出臺了《天等縣2018年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方案》《天等縣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項目工作管理辦法》等文件,明確各相關部門工作職責,集中力量抓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精準資助、控輟保學等工作,努力讓每一位貧困學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該縣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育資源均等化,投入4.6億元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徵地320畝用於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2018年天等縣思源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和天等縣第一幼兒園先後建成投入使用;規劃建設的城西小學和城西幼兒園項目,目前已完成徵地、施工設計,計劃今年12月份開工建設;在易地扶貧搬遷“幸福裡”安置點旁邊建設城南幼兒園,項目主體已封頂,預計2019年2月底竣工。

該縣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以“免、減、助、獎、貸、補”等多種形式實施精準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擺脫求學困境,確保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今年以來,該縣累計發放各項教育資助資金5531.43萬元,享受學生共141071人次。

在控輟保學方面,該縣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組織各鄉鎮包村幹部、學校教師、幫扶聯繫人、駐村幹部等發揮各自工作職責,深入輟學學生家中開展勸返工作,把“雙線四包”工作要求落到實處。今年以來,該縣已成功勸返256名輟學學生。

健康扶貧:努力讓每一戶貧困戶不再因病致貧。該縣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為目標,以“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平”為根本方向,採取多項措施推進健康扶貧工作,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提供健康保障。今年,該縣新聘用26名村醫,全縣鄉村醫生人數增至283名,基本達到每個村衛生室有兩名以上的村醫。

同時,該縣依託縣、鄉、村三級醫療隊伍力量,組建了114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立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目前,該縣貧困人口59938人,簽約家庭醫生的貧困人數 59938人,簽約率100%,全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對貧困人口的全覆蓋。該縣同時啟動健康扶貧“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落實重病兜底資金1059萬元,農村貧困患者享受到了“先診療後付費”政策。

此外,該縣全面收集貧困患者的健康信息,建立轄區貧困群眾健康檔案和救治臺賬,分類管理,因類施救,分病種、分批次對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和經民政部門核實核准的農村特困人員以及低保對象實施大病集中專項救治,確保大病救治精準到人,靶向治療。今年以來,該縣累計對48708人次的貧困人口實施了醫療救治,貧困群眾醫療報銷補償資金達3766.25萬元。(黃城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