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是什麼?

縫“8”就是大年,對劉強東和京東來說一點也不為過。

1998年公司在中關村成立,靠賣光盤刻錄機起家;2008年遭遇史上最嚴重資金鍊危機,估值一度被投資人從1.5億美金砍到3千萬美金;到了2018年,一系列突發事件接踵而來。當然,還有縮水的股價。

京東20年不僅穿越了互聯網的週期,也穿越了宏觀經濟的週期。與京東同歲的騰訊、阿里同樣在今年遭遇流年,市值縮水都在千億美金之上。但與京東不同的是,A和T的基因屬性都非常明顯,提起阿里就會想到電商,提起騰訊就會想到社交。

提起京東,電商?零售商?平臺?生態?從不同角度看,京東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認知標籤。當然,幾乎每一個成為巨頭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在重新定義自己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問題在於,什麼是不變的金線?這顆金線對一家公司的進化意味著什麼?

前段時間見到一位投了不少電商的投資人,問他如何看待京東的股價。他說不談股價,因為今年的股價各家都差不多,受大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最後他拋給我一個問題:京東的核心能力是在生長還是在萎縮?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回答京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首先肯定不是流量,這是阿里的強項,何況中國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期已經結束。其次也不是正品。正品一直都是京東的招牌,但各路友商跟進的速度很快;未來正品、品質還會是京東的特色,但不會再是京東的專屬。

過去一年,中國主要電商平臺的增速已經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根據QuestMobile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5月到9月份,中國主流電商的新增用戶規模已經開始萎縮,無論是作為零售商還是平臺方,核心業務模式見頂是大勢所趨。

無論是阿里、騰訊還是京東等其它大小巨頭,都在尋找互聯網下半場的機會,阿里叫新零售,騰訊叫產業互聯網,京東叫無界零售。但這些名詞更多指向了場景,而非自身能力。很多公司把互聯網下半場看成了換一種活法,眼裡只有變化,而忘記了不變的能力是什麼。

衡量一家公司的生命力,其實就看兩點:成就其今日之成就的能力是什麼?這種能力是否在新的環境下得到進一步釋放?過去20年,阿里靠組織文化和戰略規劃,騰訊靠洞察用戶需求,京東靠什麼?

在京東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中,有一項業務獲得巨大增長,這就是物流和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幅高達151%。今年上半年這項收入幾乎等於2017年全年的收入。

目前以物流體系為核心的京東供應鏈生態,盤子還不算大,但它恰恰是京東走到今天的核心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在變得可複製、規模化。

京東物流業務去年從集團分拆出來,目前開放業務商家訂單收入佔比大約為30%,服務商家數量已經超過20萬家。要知道,截止到第二季度,京東商城的第三方賣家數量是17萬家。

京東一直被歸類為B2C電商,這其實是“表”;京東真正的“裡”是B2B供應鏈平臺;如果說電商是京東的火車頭,供應鏈就是京東的鐵軌。劉強東說京東要做零售業的基礎設施服務商,就是要把鐵路對外開放。

從護衛隊到護城河

過去十年,京東被質疑最多的時候,就是自己做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時候,很多人包括投資人都認為這是個無底洞,再多的錢也燒不完;但後來京東被認為最具護城河價值的版塊,同樣是供應鏈。

有意思的是,就像淘寶孵化出了支付寶,京東商城孵化出了屬於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交易、支付、供應鏈,被認為是電商三法寶。但阿里與京東基因的不同,導致了兩家公司的特點也不一樣:

C2C起家的淘寶需要解決信任問題,所以做了支付寶;B2C起家的京東需要解決效率問題,所以做了供應鏈。缺什麼補什麼,吃什麼長什麼。

後來有人說京東錯過了支付的機會,其實阿里同樣也錯過了自建物流成本最低的時期。一家公司在一個時期的資源、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同時做好兩件事甚至更多的事情。

劉強東決心“吃定”供應鏈,始於2007年。

那一年,劉強東做了兩個重要決定:一是全品類擴充,一是自建物流。

全品類擴充的第一站是圖書。這個品類與3C產品最大的相似點就是標準化程度高,但客單價低、重複購買率高,這兩個特點既可以增加用戶的留存率,也可以增加向3C品類的轉化率。此時劉強東受亞馬遜的影響很大,他認為電商的終極競爭就是全品類的超級平臺。

那時中國互聯網還沒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概念,但毫無疑問,劉強東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京東能否成為電商平臺。

但影響平臺的關鍵因素是物流體驗,在劉強東看來,這個因素甚至佔到了用戶網購體驗的70%以上。所以京東要自建物流,目的是為電商平臺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電商平臺是目的,自有物流是工具。

後來劉強東被李國慶開玩笑說是“傻大黑粗”,很大程度是因為京東在供應鏈上不計成本的投入。京東開建物流配送體系的時候,一個快遞單子的行業平均成本是6塊左右,噹噹甚至能做到3塊錢,而京東最開始的成本價將近10塊錢。

換句話說,當時京東僅在配送一個環節,成本就是當時主要競爭對手的3倍之多。劉強東被認為是“燒錢的瘋子”也就不難理解了。但這把火併沒有把京東燒死:從2007年到2009年,京東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倉配設施和全自營的隊伍,支撐了京東百億業務規模。在2010年電商大潮來臨之前,京東有了自己的地面部隊。

更重要的是,京東開始搭建物流體系後面的IT系統,這是供應鏈的內核,它不僅能保證京東商城平臺的承載能力,還能最大限度優化貨物的配送、調配。

京東供應鏈的核心,是能夠一體化解決零售企業商家的痛點。

去年6月,著名服裝品牌波司登與京東物流合作以來,京東供應鏈產品針對服飾行業的庫存難題,推出“一盤貨”管理,從產地倉、銷地倉、B2B、B2C等多個倉庫整合以及園區化管理,實現了統一調撥、統一補貨、統一運輸、統一配送,減少了冗餘的庫存和倉間調撥的次數。

如果波司登的配送環節找一家合作伙伴、倉儲找一家、IT系統找一家……結果可想而知。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機器學習,它通過不停模擬人的行為模式,積累知識或技能,並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自動提高自身性能。

某種程度上,京東供應鏈體系就像一臺掌握了機器學習技能的AI大腦,一開始是服務京東商城,隨著能力的不斷深化和拓展,變成了一個可擴展性極強的基礎設施,它因B2C而生,但又不滿足於B2C。

零售業的“安卓”?

今年國慶期間,曲美京東之家北五環店旗艦店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86%,成交額增長262%,客單價實現67%的高速成長。這是京東無界零售落地的一個典型案例。

京東供應鏈可以在後端幫助商家預測,比如雙十一之前需要補多少貨、需要放在哪個區域的哪個倉等等。基於這些精準的佈局以後,能夠有效的滿足更多用戶的訂單,同時滿足時效。

2017年,劉強東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其“實質是無界零售,終極目標是在‘知人、知貨、知場’的基礎上,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體驗”。此時距離京東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過去了整整十年。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說:“基於客戶需求,京東物流打造了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快運、京東冷鏈、京東跨境、京東雲倉等產品體系,如果要先排一個序,最核心的是供應鏈,這是我們最最核心的產品,其它產品系都是圍繞供應鏈展開。”

京東供應鏈始於網購,始於提高C端用戶體驗,到今天通過鏈接B端商家、改善B端商家的成本、效率、體驗,再去最終影響C端,其實就是產業互聯網的落地形態。

換句話說,京東供應鏈始於互聯網上半場,以服務自己的C端用戶為主,並形成了一套不斷生長的系統化能力;現在進入互聯網下半場,正好可以把這種能力釋放給更多的零售商和物流企業。

去年劉強東還提出了京東要做積木型組織,就是從一體化模式升級到一體化開放的模式。

說白了,就是互聯網上半場的京東是中心化思維,互聯網下半場的京東是去中心化思維,而銜接上下半場的常量,就是供應鏈。電商需要供應鏈,融合線上和線下的無界零售更需要供應鏈,但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能自己做供應鏈。

針對不同行業特性,制定四大行業解決方案:分別是消費品行業、服飾行業、3C品類、汽車後市場。京東針對每個行業都有可定製化的模塊系統,即插即用。就像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安卓一樣,三星可以深度定製、華為可以深度定製、小米也可以深度定製。

京東是什麼?

京東供應鏈一路走來,經歷了幾個階段:先是服務於自己的B2C平臺,早期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C端用戶;然後開放給第三方賣家,接著是平臺之外的大小零售商。從城鄉結合部的便利店,到國際連鎖巨頭,從萬達到網易嚴選,可擴展性不斷增強。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傑弗裡·韋斯特在其暢銷書《規模》一書中說到,每一個生物體、每一家公司、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規模法則”。比如一個城市人口的增速,並不是和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等速增長。換句話說,一般是人口增速要高於加油站、耗電量、公路總長度這些基礎設施的增速,因為基礎設施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變得更有效率。

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作為零售基礎設施的供應鏈。當京東變成一家基礎設施服務商的時候,它的合作伙伴越多,賦能能力就越強,就像安卓操作系統一樣,用的手機廠商越多,越利於功能的完善、生態的豐富。供應鏈就是京東十年不變的那顆金線,而且這顆金線還能自生長。

今年雙十一,京東不僅繼續與傳統零售品牌合作,還引入了美團、神州專車、途家,甚至一些網紅店作為合作伙伴,根據夥伴特點的不同做針對性賦能。

十年前,京東起步的時候,劉強東對生意本質的判斷是,為了解決體驗問題必須做一體化的運營模式,但當供應鏈作為基礎設施足夠強大的時候,一體化開放又是必然結果。

最近兩年的京東,很像2007年到2012年的京東:做一件需要前期投入巨大又一時很難看到效果的事情,但重要的一點是,這件事前後一脈相承,都是圍繞同一種核心能力做投入。這很難得。

2007年京東開始自建供應鏈的時候,第一代iPhone正式上市。蘋果從一開始就是“軟硬一體”的中心化模式,而京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蘋果很像:B2C模式、自建倉儲、物流,並形成了一套獨有的供應鏈生態。

但在線上線下大融合、大變革的時候,零售業的底層變化也讓京東開始走向開放、賦能。所以,從核心能力進化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上半場的京東像iOS,互聯網下半場的京東更像安卓。而安卓最大的特點是: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