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代極為重要的一個時令,代表著大地從這一天開始進入冬季。古代帝王對這一節令極為重視,每年都會在這一天進行迎冬氣的活動,而民以食為天,普通百姓當然是著落在吃上面了。

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立冬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古人便流行在立冬這一天吃餃子了,那麼很多人便會好奇,我們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食物,為何單單選擇餃子呢,是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每一個習俗的形成,必然有一定的道理。

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包好的餃子

古人在立冬時吃餃子,最早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交”是交替的意思,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換句話說,這一天也就是秋季和冬季交替的時刻,即交子之時。而“交子”與餃子諧音,為尋求一個好兆頭,在這一天吃餃子自然便順理成章了。

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秋冬

與之同理,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的春節,同樣是舊年與新年的交替,因此很多地方在除夕這一天也會吃餃子,就是這個原因。當然也有人會有疑問了,既然交子之時要吃餃子,那為何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大家不吃餃子呢?

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春節吃餃子

這當然也有原因,而且還與我國古代是傳統的農耕社會有關。在漫長的古代中,我國一直處於生產力比較落後的農業社會,百姓的生活水平較為低下。大部分人只能勉強保持溫飽,甚至掙扎於溫飽線之下,平常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奢侈地吃餃子了。

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農耕

但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立冬時節,田地中的糧食基本都已經收回來了。而辛苦勞作了一年,也是時候應該犒勞一下自己,加上即將進入寒冬,身體需要進補,以抵禦冬季的嚴寒,於是古人便趁著立冬時令,做一頓熱騰騰的餃子,享受難得的收穫時光。

古人為何在立冬這天吃餃子?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獨特的寓意

就這樣,立冬這一天吃餃子的習俗慢慢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大家也不需要特意進補,但我們還是願意在這一天來上一碗餃子,一邊享受著美味的食物,一邊體味著文化的傳承。各位看官,你會在立冬吃餃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