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對很多人來說,買車是件糾結的事,總是想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得到空間大、油耗低、操控佳、安全好等擁有眾多屬性的車。客觀想想便知道這不大可能,而且在我看來很多考慮是有些淺顯了。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想精打細算,殘值比油耗更重要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首先來說油耗,我想應該少有人是刻意為了環保而去選擇油耗低的車吧,選擇油耗低的車多是為了降低用車成本。但我想說油耗僅是用車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若想精打細算,還需從這個用車週期去考量。

比如汽油版凱美瑞和混動版凱美瑞,在相同配置下,混動版是要比汽油版貴一些,同樣油耗也要省一些。那麼有人就會想,省下的油費要多久才能彌補回差價呢?但僅考慮這一點是很片面的,正如我之前所說,油耗僅是用車成本中的一小部分,二手車的殘值才是大頭。同是30萬級別的車,5年後殘值可能相差大幾萬塊錢,而你所省下的油費減去購車時的差價可能也就幾千塊錢。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此外維修保養的費用也要考慮在內,要知道一般混動車的電池可都不便宜呢。當然凱美瑞混動版的電池還是非常可靠的,在正常使用週期內一般都不會出問題,這裡只是舉例而已。如果是在不同品牌之間選擇,那麼更是要考慮維修保養方面的問題了,不同品牌之間保養費用可能會差一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阿爾法·羅密歐了,由於它走的是瑪莎拉蒂的銷售和售後渠道,所以工時費很高。和同級別同價位的寶馬相比,阿爾法·羅密歐光普通養護大概就要高出一倍的價錢。如果再遇到事故,那零配件的價格就更加昂貴了。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假如真的從用車成本上去考慮購車的話,那麼首先考慮的是二手車殘值,去選擇保值率高的車型,最好是買一臺保值的二手車,有些車開2、3年後還能基本原價出手,這比省下的那點油錢划算太多了。其次看看售後保養的費用高不高、車輛可靠性如何,最後才輪到考慮油耗高低的問題。對了,如果你不在乎油錢,那也該考慮油耗問題,因為它和續航里程息息相關,不然總跑加油站也是件很煩的事情。

操控是什麼?重要嗎?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接下來是操控,這也是很多人買車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但這些大談特談操控的人,往往並不清楚什麼是操控。因為如果明白了操控,便不會再糾結在此了。操控實際說的是一臺車極限的高低,和動力儲備、動力響應、底盤調校等高度相關,直白點說就是這臺車在賽道上的圈速。變個道、超個車、踩腳地板油或者看懸架硬不硬朗、側傾大不大,這些只能算作駕駛感受,和操控無關,因為普通人很少有機會去跑賽道體驗一臺車的極限狀態。

有些車駕駛感受是好,但操控性並不極致,比如寶馬M2和奧迪RS3。這是兩款同級別的性能車,以固有認知來看寶馬M2自然操控好。確實寶馬M2在轉向手感、車身回饋感以及駕駛樂趣方面都很優秀,屬於駕駛感受好的那一類。但以我之前實測的圈速成績來看,奧迪RS3要更快,所以論操控性奧迪RS3更佳。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正如前面所說,不下賽道是無法知曉一臺車的操控是如何的,所以操控性是我們日常很難體驗到的一項指標,只是空談“操控”罷了。但實際生活中很多消費者會被廠商的宣傳所迷惑,比如說扭力梁懸架沒有多連桿懸架操控好,避震軟的沒避震硬的操控好等等。其實在買車前只要試駕體驗一下動力的響應、轉向的阻尼、避震的質感,找一款符合自己駕駛習慣的車就好,不必過分追求真實的操控性能。

理性看待安全性

買車只考慮油耗?操控、殘值、安全每一項都比它更重要!


最後聊聊車輛的安全性,這個話題也是國內消費者在購車時關注度非常高的。但其中也存在著很多誤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廣為流傳的“日系車鐵皮薄,不安全”。網上一般有這條流言的下面還會配很多圖片,都是日系車和其它車輛碰撞的照片,當然受傷的基本都是日系車了。其實只要用心找就能發現很多,日系車完好而其它車輛被撞得很慘的案例。我想說的是,不要通過個案去判定一款車的安全與否,因為這裡存在很多的變量,比如撞擊部位、撞擊角度等等。而且個案都無法復現,比如A車撞擊B車,結果B車受損嚴重,A車損壞不大,但是假如B車以同樣的速度和同樣的部位撞擊A車呢?還會是B車受損更加嚴重嗎?這是無法驗證的,所以非黑即白都是不可取的,要客觀理性看待這些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