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生態村是以重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為目標的理念社區或者傳統社區。社會、生態、經濟、文化四個維度被整合到一個全面的、在地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中。生態村是經由在地的、參與式的

進程,被有意識地涉及出來的。”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隨著世界各地大量生態村不斷湧現,鄉村旅遊正逐步走向一種以可持續性生態理念為核心的全新生活模式。

生態村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村落”,但一定是完整的“社區”。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簡單來說,人們生活的社區就如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體,人們相互尊重和包容、一起做決定。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獨特天賦、同時又有共同的目標。人們以生態友好的方式滿足生活所需,與萬物和諧共生。

衝突和“不完美”依然會存在,但人們會以合作的方式去面對挑戰。

在發達國家,人們創建生態村的目的有三個: 即生態化,宗教精神化,社會化,國外生態村要做到的是可持續的居住地及經濟發展應該為生態村本身造福,強調農業生產的有機方式和自給自足,文化傳統及決策的多樣性,並重視現代科技的作用。

我國對生態村的概念及內涵建設則更側重於實際的生產模式與內容,如生態工程建設( 種植工程、養殖工程、物質能量合理循環工程) ,強調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統一,這也是我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

國際生態村運動的代表性組織——全球生態村網絡(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簡稱GEN)對於生態村的概念從生態、社區、經濟、和文化四個方面做了解讀。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以下這些反映了全球生態村居民的共同願望。

生態層面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1、在社區的生物區域內儘可能地生產食物

2、支持當地的生態農業

3、用適應當地條件的材料來建造房屋

4、使用村中整合的可再生能源系統

5、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的自然環境

6、採納生態經營的理念

7、從社會、心靈和生態角度,評價生態村中使用的所有產品的生命週期

8、通過合適的能源及廢棄物管理,來保護乾淨的土壤、水和空氣

社區層面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1、互相認同和關聯

2、互相幫助,共享公共資源

3、強調整體及預防性的健康計劃

4、提供所有成員有意義的工作及基本生活所需

5、邊緣人群

6、推崇終身學習

7、經由尊重差異來達成團結統一

8、培養文化表現

經濟層面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1、保留貨幣經濟

2、把社區儘可能多的人納入到經濟活動中來,讓金錢儘可能多的流動

3、學會賺錢/花錢/投資,支持社區零售和服務行業

4、把錢存在本土的金融機構

文化/精神層面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1、分享創造力、藝術表達、文化活動、儀式與慶典

2、社區凝聚感和互相支持

3、尊重並且支持以各種方式表現心靈及精神

4、每個社區都有表達其文化底蘊和獨特性的願景

5、對每個出現的困難表現出靈活的回應

6、理解地球萬物之間的聯繫和相互依賴,理解這個社區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和外部世界的關係

7、致力於創造一個和平、關愛和可持續的世界

生態村的典範——臺灣桃米村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桃米簡介:

桃米村位於臺灣中部,距離日月潭只有15分鐘車程,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

90年代,在臺灣的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嚴重外溢,人口老化、產業沒落;加之1999年的“921”大地震,桃米村369戶中62%受到重創,再建勢在必行。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在災後重建中,桃米在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及小區居民的努力下,以建設“生態桃米村”為方向,不僅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藉此機會徹底“大翻身”。經過十餘年建設,桃米生態村已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一個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等於一體的鄉土生態建設典範。

桃米再造

精神地標:坂茂紙教堂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紙教堂”是桃米村社區重建中的一個關鍵性項目。它是臺灣第一座紙建築,也是第一座來自海外的建築,靈感來自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貝爾尼尼。它由一個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的臨時性教堂加以引進昇華,落戶於桃米村。

這個教堂既象徵桃米村要遞接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重建堅貞而博愛的精神信仰,又是一個在村中體現社區精神和生態文明信仰的詮釋中心,及開展其他重要活動的社區生活中心。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圍繞紙教堂,還設立了生態村的生態文化見學園區。當地村民與遊客在此除了觀景,參與活動,還可以交流、購物與食宿——這其實就是個經過昇華的整個生態村的社區中心和遊客中心。

家園意識:護溪工程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桃米溪是村中的一條貫通東西的小溪,是桃米村的“母親河”。由於這裡曾經是埔里鎮的垃圾填埋場,溪水臭氣熏天,汙染嚴重。為了將村民們團結起來,桃米村民發起了保護母親河的護溪行動:決定對其封溪兩年進行整治,並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封溪宣誓大會。

封溪告示牌的揭牌,顯示了桃米人的決心,意味著生態保護行動已成為全村的公約,資源永續的責任也將由全村共同承擔。地震雖然讓人們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促使人們珍視彼此的緣份;但要如何將曾經疏遠、又受過各類不同價值觀衝擊的人團結在一起,護溪就成了全社區一個共同的“事業”,起到社區營造中統一大家的價值觀的重要作用。

挖掘資源:缺乏歷史 梳理生態資源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據調查顯示:桃米村面積佔臺灣的0.05%,卻擁有臺灣青蛙種類的72%、蜻蜓種類的31%;鳥類種類的16%,生態資源比較優越。對於這個結論,桃米人持之以恆,並將這一特色進行了極致利用。

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佈鄉村醒目位置。

重塑產業:生態涵養,強化特色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桃米村由於位於山林間的盆地之中,交通閉塞,早年在山林間闢地種植地瓜、稻田,一直以農業為生。1990年代初期起以麻竹筍為主要產業,也屬於傳統農業,辛勞一年的農民收入水平低下。經過了對當地資源挖掘以後,桃米社區重新定位了自己的產業——建立了全臺首個青蛙觀光特色社區。

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區。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桃米生態村提煉的新文化符號是“青蛙共和國”。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還有溼地公園,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裡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衛生間也命名為“公蛙”和“母蛙”。

以桃米作為原型的3D立體動畫電影《桃蛙源記》的拍攝,使桃米社區的產業從青蛙觀光、生態、旅遊,走向了影視、媒體,產業鏈條將不斷延伸和生長,可見桃米社區非常可觀的未來。

重整風貌:抓住特色,全息化營造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桃米村在服務經濟中找到了結合美學、感性、遊憩與創意的第四級產業。在重塑產業的過程中,結合青蛙觀光特色,進行社區的全息化營造,鄉村風貌也得以保持與延續。

生態為體,產業為用。根據低密度開發的原則,桃米村不建大的酒店,遊客接待以特色民宿為主,而青蛙這個元素在民宿裡也隨處可見,宛若一個青蛙王國。這種主題鮮明且氣氛活躍的全息化社區營造方式,同時給桃米村的鄉村風貌保護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01橙貓選課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02 一站式服務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03 一元智取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04關注我們

鄉村振興一站式服務諮詢熱線

梁老師:‭‭138 1011 0643‬ (可複製)

你的鄉村可以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生態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