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千辛万苦考上清华北大的农村学生,如今过得怎么样了?成为社会精英了吗?

常青


说实话,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笔者两个同班同学,一个考上清华,一个考了北大。清华的那个同学,一路读到博士,现在在某国有银行总部工作;北大的那个同学,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现在某省级传媒机构工作。

由于工作时间尚短,说他们是精英倒谈不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班级其他的同学,虽然考的学校不如他们,但是发展也不差,有在高校任职,有在国家部委,有的出了国,反正是各有千秋。

要知道,不仅学校重要,所学专业也很重要。清华北大的一些基础学科,出来的毕业生必须能坐冷板凳,一时半会想要出成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湖南的那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张晓勇,先是在广东日化企业工作,后来回到长沙,辗转干起了保安工作,现在是某物业公司客服部主管;又比如人大的那个毕业生,档案学专业毕业,现在是一个农村家庭妇女。

名牌大学是一个金字招牌,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后的路怎么走,那就要看自己的运气和造化了!


打虎拍蝇


我有个表姐,小时候品学兼优,1999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当时整个村子轰动了,因为是村里出的第一位北大学生,所以大家都去她家贺喜,觉得她以后肯定衣食无忧,甚至觉得北大毕业后,至少是县长级别。

(原谅村里人的无知,当时真的觉得考上北大就会当大官)。


表姐的亲妹妹和我一起上初中,非常自豪地跟我说“我姐考上北大了,以后我们家就可以靠我姐了,以后我姐也能给我找工作呢”。我当时眼里艳羡地不行。

人家有姐姐可以依靠,我只能靠我自己了,北大考不上,也得努努力靠自己吧。后来我去北京读书,虽然不是北大也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

周末去考上北大的那位表姐“家”,一个有隔间的出租屋,我毕业的时候,表姐嫁给了表姐夫,一位清华的毕业生,两人加在一起一年一百多万。

在我们那个小乡村,一听说两口子能够挣一百万,就是“典型的精英”,然而,毕竟我也上大学了,我周围的同学在北京也差不多这个收入,我认为表姐就是普通高级白领,并不是什么精英,但是因为考上北大,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所以对于像我们一样的农村女孩子,改变命运的重中之重依然是学习。


当年因为想依靠姐姐帮她找工作的妹妹如今在老家找了一个老实男人,没有任何工作。


秘语相传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农村学生,就算不是一个省市的“排头兵”,但至少也是一个村的高考状元。我们村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就目前而言,至少还有两个人考上清华大学。这两个人,是两兄弟,两人相隔五年分别考入清华大学。

一家双清华,这本是光宗耀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大喜事,但这户人家却发生了大变故:那位早几年考入清华的高材生在刚毕业几个月后就因为抑郁症跳楼了,从而结束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送的是自己曾以为傲的天之骄子,对于两个老人而言,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在那位仁兄跳楼之后的第二年,他的弟弟成为我们市的高考状元,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那一年,我们地区的行政部门给这位考入清华的高材生颁发了十多万的奖金。当然,后来才考入清华大学的那位高材生心理很健康,没有存在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之后,那位高材生考研读博一气呵成,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顶梁柱,据说现在他的年薪在百万以上。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完全有可能改变命运,考入清华北大更是扭转人生命运的绝佳时机。虽然我所说的那位比较早考入清华大学的同村学子只是个例,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考入清北的大学生,在智商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情商方面或者在心理素质方面就不一定都百分之百过关。我们聚焦学子优异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全,若存在短板,需进行行之有效的“校准”,才能让这些农村出身的高材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考入清北,相当于在人生的“牌局”中拿到了一手好牌,赢的概率比其他人要大得多。但如果因为自己拿到好牌后就“乱出牌”或者“乱丢牌”,那么再奢侈的“好牌”最终也会成为一种浪费,你觉得呢?


微雨润苗


我们村八几年的时候考上一个北大的,乡长自己给了五百元。现在北京开公司呢。

一个小女生祖籍山东的,学习刻苦,家里条件很差,他的父母和我的父母都认识,但是她智力特别高,高二的时候就参加高考,靠上了复旦大学人家没有看上…


东坡梁上一只猫


之前看了一个视频,寒门难再出贵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曾经采访过首都的几届文理科状元,发现都是出奇的一致。他们的家庭出身都是非常好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或者是官员,他们在出生的时候含着金钥匙,而且身处首都又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那些农村的孩子真的没法比。有个理科状元说,自己能取得状元那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不只是在教育上给了自己的良好的条件,而且经常能有条件让自己出国开拓眼界,这些是农村孩子没法比的。所以寒门难再出贵子,是这么来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清华的学生,当年高考的时候真的是穷尽自己一切,考上了一个好大学,本以为就一本万利了。但是人生任何时候都是起点,有些差距不是轻易可以被弥补的,就比如家境。


这个孩子毕业之后选择去了一个二线城市,虽说学历是不错,去了也能找个好工作。但是个人的婚姻问题就成了大事。很多当地人虽然也很看中他的学历,但是他家境很差,在这个城市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挣钱。房子没有,如果要买也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去挣来。而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名牌学校毕业,但是家里条件不错,一毕业就买了房。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都会妥协的。所以这个孩子工作了7、8年才勉强攒了点钱。但是当他正准备买房的时候,家里父母生病了。没有医保,所有费用只能自己来承担,所以这又让这个孩子失去了希望。


诚然,确实有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但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家境。所以真的想改变境地,还是需要更多地机遇和挑战。


大家周围有这样的学子吗?说说他的情况。


老王侦查记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一定是县里的状元什么的,达不到这个水平,是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

但是,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有考上清华北大的知识,却未必有成为真正的清华北大毕业生的能力和水平。就像那位被高晓松严厉批评和指责的清华博士,上了博士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将来会有很大出息吗?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只能证明其具备了进入清华北大的课本知识,能不能在清华北大学到进入社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就要看各自的悟性和用心了。如果只有智商而缺乏情商,可能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无法进入提升能力和水平的阶段,那么,要想有很大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很难。所以,考上清华北大不代表就是成功。


谭浩俊


我爷爷和他的兄弟们在1940年从南方的偏远小村子长途跋涉分别北上考大学,爷爷考上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他亲弟弟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堂弟考上中山大学医学系。毕业后爷爷分配到本省的省会城市的建筑单位当工程师,单位现如今改名华蓝建筑集团。当时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大多数人领20块钱工资,爷爷已经领到100多元的月薪了。他那北大毕业的弟弟娶了北师大生物系的媳妇,夫妻一起分配到师范大学当讲师,后来是历史系和生物系教授。中山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堂弟回到我们省会城市的人民医院从外科医生一步步升至院长。


少年弱则国弱


提到清华北大的农村学生,同样从农村出来的我,真是从心底里感觉他们真的很厉害,也很佩服他们。当年上学的时候,感觉他们总是无所不能,似乎任何学业问题在他们眼里就不再是问题,只是他们手中的“玩物”一般,每次的考试成绩也是惊人的高,总感觉他们是无可企及的。从农村走出来的清华北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也如同在中小学阶段一般,而且他们勤学好问、乐于尊严的精神也不会褪去。

笔者曾经了解过清华、北大毕业生的流向,他们主要还是做学问(研究所、考研等)、考编制、进国企、竞聘外企、留学等。在高考的时候,能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更方面能力都是非常棒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各省选拔出来的特殊人才,他们的存在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从清华、北大出来的学生,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一般也都是比较有能力的,很容易能够在工作上取得业绩,成为单位中的佼佼者,我们从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干部及科研院所中的研究者等数量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实力。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农村走出来的清华、北大学生,与城市中的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们从小接触的领域不同,其眼界、能力等也不同。但是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的发展潜力要大于他们的,我们从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生中也能看出,不少农村学生经过大学的培养,无论是能力、眼界,还是专业知识、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为今后成为职业高手、社会精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敢说,只要从清华、北大出来的大学生都成为了社会精英,单位的“宠儿”,但他们没有成功的比例相对一般院校来讲,是非常低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他们失败的案例,如同某些院校中成功的比例,这并不是吹捧两大名校,而事实就摆在那里,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


东爱雨小公


社会精英肯定都是社会精英了,从考上那一刹那就已经是社会精英了。

只不过,社会精英也分层次的,有些精英可能混的更好一些,有些精英属于底层精英。


先说一点,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真没多少是千辛万苦的

清华北大是目前国内高考分数最高的学校,但是,真正考上的,绝不是班级里面最刻苦的。至少从同学和朋友的角度来看,他们玩一样就考上了。

从这一点能够说明,这些人至少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高效率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积累知识,所以最气人的是经常能看到他们在玩。

二是应对考试的能力。我们把考试来拆解,可以发现考试其实就是解决问题一个过程,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可以非常快速的确立问题问的是什么,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所以,他们拿高分像玩一样。

基于两点来看,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在于:学习能力;问题挖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仅凭借这四点,就已经具有作为社会精英的基础了,在加上不懒,勤奋一些,那就板儿上钉钉的社会精英。

所以,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在那一刹那就已经有了社会精英的能力了,只不过还没有精英对于社会的贡献。

当然,精英也有高下,说两个儿时的玩伴

一个家庭条件确实一般,但在学习上高奏凯歌,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刚初中毕业就满脸大胡子,后来轻描淡写的考上了清华,又保送了研究生,现在的境遇好的不得了,如今在北京奋斗了十年了,终于在今年买了一套三环的房子,然后把前些年昌平买的房子给父母住。

笔者有一次跟他聊过关于收入的问题,然后就听他各种抱怨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焦虑感太强,反正就是各种问题。不知道各位能不能体会那种,一个月薪十几万的人,跟你叨叨叨生存压力各种大的感受,反正我是好几次想要起来打人。

不过,就算他是这种人,还是令人放不下儿时的情谊,当然,主要是他有钱,每次消费都是他买单。

这个是混得好的,还有混的不好的呢。

另一个也是儿时的玩伴,而且跟笔者住对门。学习成绩平平,高二忽然发力,一不小心考上了复旦。不过他是本科毕业,之后就留在上海。

收入方面只能说一般,还没有笔者赚的多,但是属于旱涝保收那种,福利待遇也高。对比于他的同学,混的可能稍微惨点,只不过从社会结构来说,勉强算是精英吧。

而这两位,并不算是农村学生,也不算城市长大的孩子,说小有规模的城镇比较恰当。

然后还有一个个例,他真是混的挺不好的。

我认识这个人的时候,才刚刚进入社会,一个刚进入社会的人能是什么层次大家心里有数。而他混的还比笔者差点,他是99年的高考生,出身农村,父母都是务农,然后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考上政法大学不比现在考清华北容易。

然而,他毕业之后就是各种混迹,本来是有工作的,而且还是个相当好的单位,结果做了几年忽然就不做了,没原因,就是觉得没前途,非要辞职。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那样,辞职就下海呗。

但是他没有,辞职之后还是打工,结果他那个学历吧,小公司根本不敢要,大公司又要从基层熬,就这样跳来跳去,笔者认识他的时候都三十多了,那时候他在北京才赚3000多。

后来他有一个同学混起来了,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能给个四五千。

从上述三个个例来说,名校出身也不都混的很好,毕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是比较综合的,诸如这四项:能力问题挖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可以说很重要,但绝不是全部。

而且不得不说,毕业之后的努力和选择也很重要,名校出身能保证一份起码的好工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到底还能不能维持良好的现状,亦或者能不能稳步的发展,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

另外,这里也分享几组数据

首先,清华北大的就业率是很高的,看下图表:

这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去向,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7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再来看下幅图表:

这是北大的毕业生去向,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其实从两幅图就能基本的发现,清华北大的毕业就业率是非常之高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两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都去哪儿了。

首先还是清华,请看下图表: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7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不知道数据是不是记录错了,不明白为什么才147人。数据上说明这是签三方就业的人数,而且着重说明三方就业的比例是66.8%。

考虑到这个数据不完善,那咱们看看达成签约15人以上的企业有哪些。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7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不得不说,这些企业的待遇可都不低。

然后再来看看北大,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这个是北大签三方就业的人数。

然后咱们再看看学生都去了哪些企业。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忽然发现个事儿,华为简直就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收割机啊,2017年从清华雇佣182个应届毕业生,从北大雇佣122个应届毕业生。


综上就是笔者一些经历的分享,以及清华北大数据的统计。

其实,名校确实能够改变人的一生,但是,考上名校不正是一个人改变自己一生的一个过程吗?改变人的终究是自己,可是正是那些努力改变自己宿命的人,才创造了名校。

所以,寒门是否能出贵子,笔者不敢说绝对,虽说努力未必就一定会成功,但起码会有成果吧?而且,有些人混得好,有些人混得不好,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儿。


小言詹詹


周末去一高中找外甥,学校正开高考动员大会,有位儿子考上北大的家长正在给几百名高中学生做大会讲话。

大意是,我们两口是普通的工人,儿子当年考上北大时,他们家的存款只剩下七百元,住的还是单位的福利房。现在儿子北大毕业好几年了,光房子在北京就买了好几套……。

看来知识确实能赚来钱啊!见了外甥我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哪位家长讲得够明确的了!好好考,到时也在北京买一套或几套房,千万不敢再回长安卖什么猪肉了。外甥只是个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