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硬分叉就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

BCH硬分叉就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

今天比特幣大跌,可能原因是BCH要進行硬分叉引發的算力之爭。部分人會拿手中的BTC換成BCH,以期在分叉時領取分叉幣,實現無風險套利。但這次BCH的分叉區別以往BTC分叉,這將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實力的比拼。

1.BCH由來

2017年7月21日,比特幣分叉方案獲得全網算力支持,並一致同意先隔離見證升級,再把底層區塊鏈的區塊大小升級至2M。然而比特幣大陸旗下的礦池ViaBTC準備了一套硬分叉體系,不包含SegWit功能,將區塊大小提升至8M。2017年8月1日20時20分,比特幣升級分叉出比特幣現金並開始挖礦,標誌著BCH誕生,這就是BCH的由來。BCH由於比特幣在升級過程中社區意見不一致而產生的,各自向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發展。

BCH硬分叉就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

2.硬分叉是什麼

BCH是通過硬分叉BTC而來的,那什麼是硬分叉?區塊鏈的共識協議被修改,被修改的協議無法向舊區塊鏈兼容,故而舊節點也無法認可新節點產生的區塊鏈,舊節點和新節點因此在不同的區塊鏈上運行,硬分叉就發生了。各自延續自己認為正確的鏈繼續發展,因此分成兩條鏈。如BTC硬分叉形成BCH鏈和BTC鏈,他們同根同源,向著不同的方向走。

分叉其目的:對現有的共識協議進行修改,以彌補原有協議中漏洞或者為滿足區塊鏈發展狀況的需要對規則進行調整,從而對整個系統進行升級和維護。對全區塊鏈系統進行升級和維護更好地滿足發展的需要,是一件好事,為什麼這麼困難呢?區塊鏈特點是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的,在技術上實現硬分叉要不難,但在社區共識層面上達成一致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如果社區沒有達成一致,硬分叉就會社區分裂出現新幣種,比如BTC和BCH,會分散社區的力量。因此分叉能夠解決區塊鏈的延續性和擴展性這兩大棘手難題,卻不被看作良方。

BCH硬分叉就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

3.BCH硬分叉

2018年4月,BCH社區發佈中期發展路線圖,主要對BCH進行兩個方面升級:1)擴容,區塊大小升級為32MB(5月份已經完成),提高BCH交易速度;2)添加或重新激活幾個比特幣腳本操作碼,如OP_CAT、OP_AND、OP_OR等,讓BCH網絡擁有智能合約。

中期發展路線圖是以吳忌寒主導Bitcoin ABC宣佈,並獲得BCH社區大部分人支持;而澳洲科學家CW明確表示反對該計劃併成立Nchain,將實施名為Bitcoin Satoshi Vision(BSV)的分叉幣。Bitcoin ABC和Nchain兩大陣營爭論的主要焦點:Nchain表示徹底鎖死比特幣底層協議並擴容至128MB,Bitcoin ABC表示反對。

社區對BCH升級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其可能結果就是硬分叉升級過程中出現新的幣種。誰才是代表真正BCH,就要看誰能獲得社區更多的支持和認可。比如許多人認為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幣,更加符合中本聰提出的關於“比特幣”的概念,但從社區支持上來看BCH獲得的支持相比BTC相距較遠,所以當前真正的比特幣還是BTC。

Bitcoin ABC和Nchain兩大陣營為了贏得這場升級之戰,開始了算力比拼。

BCH硬分叉就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

3.算力比拼

誰能贏得這場分叉之戰,在一定程度上還要看雙方的算力。根據coin.dance數據顯示,CW主導的Nchain旗下Coingeek礦池算力全網佔比29.9%,全網算力最高的礦池。吳忌寒主導的Bitcoin ABC旗下比特大陸兩個礦池BTC.com和Antpool算力約10.6%,算上ViaBTC和BTC.top兩大礦池,算力全網佔比18.3%。

比特大陸還有比特幣礦池,在需要的時候算力是可以切換過來的,據說比特大陸還在新疆部署了9萬臺礦機準備,可見兩大陣營應該是旗鼓相當。誰能最終獲勝,且看事情的發展,但這次的硬分叉區別於BTC分叉BCH。

BCH硬分叉就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

4.資金比拼

BTC分叉出BCH比較乾脆,其部署了重放保護兩條鏈直接產生了隔離。這次BCH硬分叉雙方都不做重放保護以自己的方式在同一條鏈上處理交易,爭奪主鏈控制權。這將伴隨著大量孤塊與孤鏈,這是一場資金的消耗戰。可能最後BCH沒有硬分叉出新幣種,一個從中勝出而另一個被放棄。

2017年,BTC分叉出許多新幣,比如BCH、BCD、BTG等等幾十個分叉幣接連上場,並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叫IFO(分叉幣)。現在看來就是一種低成本發幣圈錢的方式,團隊賺一波錢就跑了,分叉幣不再管理,現在唯一存活下來的只有BCH。而這次的硬分叉區別與2017年的IFO,他們是在燒錢有可能是兩敗俱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