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我們都知道幾乎每個朝代第一任皇帝的產生,都會伴隨著很多功臣的出現。他們一直陪伴著朝代的第一個皇帝,直到皇帝坐上想要的位置。當他們陪伴的人當上皇帝之後,這些人有的可能會一生都享受之前的功勞帶給他們的富貴,但是有的人卻因為各種原因被皇帝殺死了,這兩種情況出現的最好說明就是在唐朝。當時幫助李淵得到他想要的位置的兩個有功之人,一個繼續享受富貴,另外一個卻身首分離。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在李淵剛剛當上皇帝時,天下並沒有完全被掃平,他的位置坐的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穩。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一個是在朝廷不穩定時,另一支起義的軍隊趁著朝廷虛弱佔領晉州和龍門,馬上就要打到唐朝的國都了。這件事情傳到李淵和所有朝臣的耳朵裡之後,他們都很吃驚。因為如果這支起義軍再向前進擊的話,那麼可能剛剛建立的朝代就要被摧毀,李淵剛剛得到的這個位置就有極大的可能會保不住,這個時刻很危急。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有一件事給李淵帶來了極大的煩惱。這件事情發生在朝廷的內部,因為他剛剛殺死了一個陪他一起打天下、立下很多功勞的臣子。這件事情最早要從他還沒有起義的時候說起。那個時候隋朝還在,當時李淵事實一個太守而已,他在太原任職。那個時候在晉陽當縣令的劉文靜第一次見到李淵時,就覺得他以後肯定會有一番很大的成就,所以劉文靜慢慢接近李太守的兒子李世民,慢慢獲得他兒子的信任。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他曾經告訴李太守的兒子:我當了那麼多年的縣令,知道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而且和他們的關係非常好,如果讓我發一條號召令的話,我可以召集數十萬人,你父親所帶領的士兵,差不多也有數十萬吧!如果他想要起義的話,加上我召集的人,估計沒有人會不遵從命令。我們可以趁著隋朝比較虛弱的時候帶領這些人進入國都,不到半年,就可以完成稱帝的大事業。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聽了他說的話李太守的兒子告訴了自己的父親並且說動了他,之後這個太守還找了一個另一個叫裴寂的人和他一起出主意。經過一番討論,老劉就和裴寂讓李太守就在太原起義來推翻隋朝的統治。之後劉文靜為了獲得更多的兵力,他自己一個人去了突厥,經過他的勸說,這個國家的王最後決定借給他們兩千的士兵和一千匹馬,從這裡可以看出劉文靜對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很多貢獻,如果沒有他借來的援軍,可能這個朝代不會那麼快建立。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除了他之外,另外一個出主意的人--裴寂也同樣立下了很多功勞,因為當時李太守起義用到的一些軍需品就是他幫忙籌集的。因此,當李淵得到皇帝的位置後,他很感謝這兩個人。在進行獎賞時,他不僅獎給了他們兩個很多財物,同樣也封給了他們官職,但是給劉文靜的官職並沒有裴寂的高。所以在的到官位之後,劉文靜心裡特別不高興,他認為李淵不應該這樣做。因為劉文靜一直覺得自己很有才華,如果當時沒有他的鼓動一個太守是想不到要去起義的。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再加上當時起義的士兵們有一部分是在他的召集下才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他出去借回來的,所以他對皇帝的做法很不滿意。也不服他的這個封賞,為什麼裴寂沒有自己做的事情多官位還比自己的高!因此,每次在皇帝面前他都會說出自己的不服,說他的的壞話,希望能降低他的官職。但是因為李太守在沒有坐上皇帝的位置之前和裴寂的關係非常好,所以每回他都護著裴寂。劉文靜除了做這些,他還和裴寂作對,在朝堂上他每回都站在裴寂的對立面。

唐朝開國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場悽慘

在這之後,他們兩個之間的臉面徹底撕破了。心裡越來越不順的劉文靜有一次喝醉後告訴自己的弟弟,他總會找個機會殺了裴寂的。但是這句話還沒有實現的時候,他自己反而被皇帝殺死了!因為他家裡不受寵的一個小老婆不想讓他好過,就在皇帝面前誣陷他要謀反。於是皇帝就把他送進了大牢裡,並讓他的對手裴寂和另外一個臣子去審問他。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無辜的,李世民和一些大還為他求情,覺得他不會這樣做。

但是裴寂在皇帝面前給他上了眼藥水,所以堅定了皇帝想要殺死他的決心。要是不殺他,可能會留下隱患,於是他就這樣被殺了。而裴寂呢?在他死了之後一直都生活的很好。同是功臣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局。所以人一定不要亂說話,說定不哪一天就輪到到自己身上了,劉文靜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