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我们都知道几乎每个朝代第一任皇帝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很多功臣的出现。他们一直陪伴着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直到皇帝坐上想要的位置。当他们陪伴的人当上皇帝之后,这些人有的可能会一生都享受之前的功劳带给他们的富贵,但是有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被皇帝杀死了,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最好说明就是在唐朝。当时帮助李渊得到他想要的位置的两个有功之人,一个继续享受富贵,另外一个却身首分离。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在李渊刚刚当上皇帝时,天下并没有完全被扫平,他的位置坐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在朝廷不稳定时,另一支起义的军队趁着朝廷虚弱占领晋州和龙门,马上就要打到唐朝的国都了。这件事情传到李渊和所有朝臣的耳朵里之后,他们都很吃惊。因为如果这支起义军再向前进击的话,那么可能刚刚建立的朝代就要被摧毁,李渊刚刚得到的这个位置就有极大的可能会保不住,这个时刻很危急。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给李渊带来了极大的烦恼。这件事情发生在朝廷的内部,因为他刚刚杀死了一个陪他一起打天下、立下很多功劳的臣子。这件事情最早要从他还没有起义的时候说起。那个时候隋朝还在,当时李渊事实一个太守而已,他在太原任职。那个时候在晋阳当县令的刘文静第一次见到李渊时,就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有一番很大的成就,所以刘文静慢慢接近李太守的儿子李世民,慢慢获得他儿子的信任。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他曾经告诉李太守的儿子: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县令,知道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而且和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如果让我发一条号召令的话,我可以召集数十万人,你父亲所带领的士兵,差不多也有数十万吧!如果他想要起义的话,加上我召集的人,估计没有人会不遵从命令。我们可以趁着隋朝比较虚弱的时候带领这些人进入国都,不到半年,就可以完成称帝的大事业。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听了他说的话李太守的儿子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并且说动了他,之后这个太守还找了一个另一个叫裴寂的人和他一起出主意。经过一番讨论,老刘就和裴寂让李太守就在太原起义来推翻隋朝的统治。之后刘文静为了获得更多的兵力,他自己一个人去了突厥,经过他的劝说,这个国家的王最后决定借给他们两千的士兵和一千匹马,从这里可以看出刘文静对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很多贡献,如果没有他借来的援军,可能这个朝代不会那么快建立。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除了他之外,另外一个出主意的人--裴寂也同样立下了很多功劳,因为当时李太守起义用到的一些军需品就是他帮忙筹集的。因此,当李渊得到皇帝的位置后,他很感谢这两个人。在进行奖赏时,他不仅奖给了他们两个很多财物,同样也封给了他们官职,但是给刘文静的官职并没有裴寂的高。所以在的到官位之后,刘文静心里特别不高兴,他认为李渊不应该这样做。因为刘文静一直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如果当时没有他的鼓动一个太守是想不到要去起义的。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再加上当时起义的士兵们有一部分是在他的召集下才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他出去借回来的,所以他对皇帝的做法很不满意。也不服他的这个封赏,为什么裴寂没有自己做的事情多官位还比自己的高!因此,每次在皇帝面前他都会说出自己的不服,说他的的坏话,希望能降低他的官职。但是因为李太守在没有坐上皇帝的位置之前和裴寂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每回他都护着裴寂。刘文静除了做这些,他还和裴寂作对,在朝堂上他每回都站在裴寂的对立面。

唐朝开国功臣,一位封官加爵,一位下场凄惨

在这之后,他们两个之间的脸面彻底撕破了。心里越来越不顺的刘文静有一次喝醉后告诉自己的弟弟,他总会找个机会杀了裴寂的。但是这句话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他自己反而被皇帝杀死了!因为他家里不受宠的一个小老婆不想让他好过,就在皇帝面前诬陷他要谋反。于是皇帝就把他送进了大牢里,并让他的对手裴寂和另外一个臣子去审问他。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无辜的,李世民和一些大还为他求情,觉得他不会这样做。

但是裴寂在皇帝面前给他上了眼药水,所以坚定了皇帝想要杀死他的决心。要是不杀他,可能会留下隐患,于是他就这样被杀了。而裴寂呢?在他死了之后一直都生活的很好。同是功臣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所以人一定不要乱说话,说定不哪一天就轮到到自己身上了,刘文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