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財平臺稱年化收益率達15%,你會買嗎?

寂滅輪迴-情殤


理財平臺,在這些年獲得了快速崛起,但同時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往往也是最容易發生投資風險的渠道。實際上,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下,年化收益率超過8%的理財產品,都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至於年化收益率高達15%,恐怕潛在承受的風險就更大了。或許,對於投資者來說,只適合薅羊毛,或短期理財,但對於年化收益率偏高的理財產品,反而不適合戀戰,稍有不慎,恐怕就會踩中投資理財的陷阱了。因此,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年化收益率達到15%的理財產品,在當前監管趨嚴環境下,還是少碰為宜,安全第一,但激進型投資者,仍需要看清楚這類產品本身的合規性以及理財平臺自身的安全性與流動性。或許,15%的年化收益率屬於平臺短期補貼獎勵的活動,而投資者更需要關注平臺整體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綜合分析可能會得到更有效的信息,提升投資理財的可靠性。


郭施亮


年化率達15%,我肯定不敢買,之前不敢買,現在那麼多P2P平臺都爆倉了,更不敢買了。

現在的銀行利息也就2%-5%之間,15%的年化率可是6-7倍於它的收入,有100萬的話,可以多賺不少錢呢。

金錢上的遊戲,的確充滿瘋狂和謹慎,謹慎的太謹慎了,瘋狂的也太瘋狂了。

其實現在市面上有些公司和個人是非常需要錢的,20%,30%的高利率去融錢都融不到,且他們的項目的確很好,也很安全。但銀行的條條框框限制著,他們從銀行裡貸不到錢,要麼生存要麼毀滅的情況下,年化率15%去湊錢是絕對存在的。

我們的疑惑在於,這樣的項目怎麼就傳到我們的耳朵了,這樣的需求一定不會很多,可能整個平臺就幾個億的盤子,但公開向普通公眾開放的話,那不就能增長到幾億幾十億甚至更多的規模了。

這些錢都堆上去的時候,15%以上利率的真實項目並沒有那麼多,支撐不起幾倍的資金時,不就非常危險嗎。

一方面,民間項目的確太缺錢了。另一方面,錢生錢的遊戲,保住本錢是最重要的,不允許我們去冒險,所以多數人都不會去掙這些多出來的錢。生錢遊戲一直存在這樣的供求不平衡。

試問身邊了,有不少人還死死地存銀行拿固定利息呢。

我會買些基金,也會買些債券,當然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比固定利息高,我們要選擇合理的風險範圍。

買15%年化率和定期存銀行,我認為都不可取。


財經作家邱恆明


資金充足時少量配比可以,但是絕不會大額購買。 自

餘額寶帶火互聯網金融理財後,各種理財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世,出現了成千上萬款理財平臺,理財收益率又不一而同。對於理財產品,還是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態度,還有短期和長期的偏向來進行選擇。一般來說,風險越高,期限越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就越高。對於自稱年化收益率達15%的理財平臺是否值得購買,必須先來看看一般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對於像餘額寶、銀行理財等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4%-7%左右,穩健型理財產品一般是8-10%左右,而一些像P2P的固收類產品收益率可達15-25%左右。因此,收益率達15%是正常的,但是屬於風險較高的p2p理財。 收益率並不該是購買理財時唯一應考慮的因素,對於風險規避的投資者來說,保持穩定收益比高收益、高風險能帶來更大的效用。

很多正規的金融機構銷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時難以達到15%的,p2p平臺火的快、消亡的也快。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要保持理性、仔細斟酌。


盤和林看經濟


說實話,多多不會買。

因為收益和風險是相互相成的。收益高就代表著風險高。

而且根據行業數據顯示,整個理財平臺行業的的綜合利率也就只是10.01%換句話說,也就是行業的平均利率不過也就10%。而15%雖然只比10%多了5個百分點,看著好像不多。但把數據放大了看就會高的嚇人。

比如平臺某個項目的收益是15%,隔壁老王投資投了300萬,那麼到期收益就淨賺45萬。而如果收益率是10%的話,到期就淨賺30萬。這中間就差了15萬。這15萬少少也能在北京一二環買個廁所了。

而且就整個行業來講,能超過15%收益的平臺並不多。有也不超過10家。

而且,截止9月份,六千多家;平臺,就有四千多家是有問題的,淘汰率高達70%。面對這些數據,估計一般有點風險意識的人都不會投了吧。

而且人家郭主席也說了,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這15%可能不僅要損失本金,可能還要額外倒貼。收益高有時候看起來很誘人,但也要理智一點看問題。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掉損失風險是不可取的行為。


多多說錢


年化收益15%,這個利率還是很誘人的,如果放在兩年前,我肯定會買,但是現在就不敢買了。

目前包括銀行存款利率還有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都出現了下降,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已經連續好幾個月下跌,目前真正能達到12%以上的正規理財產品很少,就連一向以高收益著稱的p2p,有很多平臺收益都沒有達到這麼高。

在這種背景之下,如果有些理財平臺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5%以上,那我認為這個平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甚至有可能正在準備跑路。

近段時間p2p平臺爆雷不斷,高峰期的時候,一天有十幾家平臺爆雷都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平臺在爆雷之前根本沒有什麼徵兆;最可惡的是有些平臺在準備跑路之前,還以促銷或者搞活動的方式變相提高投資收益率,在跑路之前,還不忘懂回頭吃客戶一口。

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投資需要特別注意。

目前年化收益在6%以內的相對比較安全,比如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債券,還有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等年化收益都是在6%以內,這些產品的風險就比較低,安全性高;

如果一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大於6%,小於10%,那大家就要做好損失收益,甚至收益為負的準備;

如果年化收益大於10%,那你就要時刻做好虧損本金的準備;

如果年化收益大於15%,那你就要做好損失所有本金的準備。

總之,給你一個建議,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目前正規的理財渠道很少能達到15%以上的年化收益,大部分都是在10%以內,所以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看,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那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更是要打幾12分精神,因為你看重的是別人的收益,而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貸款教授


天上會掉下個金元寶嗎?不能。那麼送你一場富貴,你信嗎?相信許多人,也不會相信。那麼年化收益15%理財產品,是否可信呢?有錢任性的人可以相信,普通人,還是抓緊自己的錢包吧。


為何?最近在研究某行業,行業某上市公司2017年毛利率僅僅21.82%;某地方骨幹企業毛利率24.99%,這些盈利水平算好的,剩下許多都是成本倒掛,毛利率甚至是負數。


即便毛利率達到兩位數以上兩家企業,扣除各種費用,利潤率分別為4%、9%左右。

說實話,看到這組數據,我不知道這些企業怎麼存活的。


別人苦苦經營,持續虧損是常態,盈利的,利潤率也不足10%,理財平臺憑什麼給你15%收益率?


如果能夠給,那麼就要保持警惕了,前段時間,P2P平臺持續暴雷就是前車之鑑。再高的收益,若沒有安全的保障,那也是水中月鏡中花,還是請多想想自己掙錢的艱辛吧。


胡兄財觀


年化率15%,會不會買,要看產品是什麼樣的特性。


因為在理財裡面,沒有絕對安全之說,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風險,那麼要看風險和收益是否成正比,這個就和風險偏好有關了,先了解自己,然後再瞭解、選擇產品。


自己的風險偏好怎麼樣?有一個比較好玩的小測試,可以自己試試,感受一下:假如在沒有成本的前提下,讓你選擇100%獲得1000塊,和50%的機會獲得2000塊,50%的機會什麼都得不到,你會如何選擇?然後不斷地把數額上調,到1個億,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冒風險這是客觀的,看你處在哪個檔位。


然後看產品,發行方是什麼公司,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屬於什麼類型的產品,固定收益型還是其他類型,最重要的是他怎麼賺到這個錢,這幾個問題想清楚了,加上前面對自己風險偏好的測試,基本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Jerry黃健


我自己是投了兩個平臺,一個是貝米,在10左右,一個是養羊啦,在15左右,貝米今年七月份宣佈良性退出,之前還推送很多活動,送禮兌獎等等,方式投他,主要是朋友介紹,還有看中老闆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還有羅振宇也推薦過,可現在卻只能兩三年後拿回本金,而且還需要打個問號。

另外一家養羊啦,投的比較少,但收益比較高,因為每一期都要搶,最起碼,到目前來說沒有什麼問題,因為買的這個理財產品是有包含保險裡面,所以相對比較安全一點,但具體會不會崩盤,就要看他是否投資實業,並且回報率如何。


一條狗的流浪記


如果是理財,年化收益率15%確實有點偏高,風險就會高,建議不要搏。如果是投資產品的話,年化15%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股權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