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推翻滿清後為什麼不恢復漢服而是流行“中山裝”?

小希6737


謝邀,這是個好問題。民國推翻滿清,按理說是恢復漢服最好的機會,可為什麼民國政府沒有像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後那樣,大力恢復漢服呢?

清朝的服裝在清末已經醜得被人們嫌棄


滿清當年入關,標誌性漢人接受滿人統治的事件就是剃髮易服,服裝對於中國人來說,可不是簡單的穿衣問題,而是關係國家民族的大事。

《周易·繫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穿什麼衣服,跟社會興衰治理是有關,而且衣服的“設計師”必須是黃帝、堯、舜這樣的傑出帝王才有資格。

民國推翻清朝後,清朝的衣服在官方層面當然被取消了,但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服裝作為民國的正式禮服或者制服,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這跟朱元璋時代還不一樣。朱元璋的時代,漢人雖然亡國多年,但唐朝在人們心中的威望還在,恢復漢唐對大家都有吸引力,朱元璋就是用書裡記載的唐代的服裝作為明代的漢服標準。

袁世凱稱帝時一度恢復的漢服,已經成了落後的象徵


可民國時代,中國在遭到西方帝國主義的打擊之後,自信心已經沒有了,民國是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建立起來的,在他們看來,如果在衣服上去恢復漢唐的舊制,就不是往前看,而是開歷史的倒車了。只有像袁世凱那樣的反動派才想著要恢復漢服。

穿西裝的孫中山


當時的革命家們,都是穿西裝的,可是西裝畢竟是外國的東西,始終讓革命家們有心有不甘。開歷史倒車不行,崇洋媚外也不行,怎麼辦,那就只有另搞一套,不中不洋,不古不今的衣服,就是中山裝。孫中山設計的中山裝可以說是擁有中西結合的自主知識產權。

這樣中山裝成了“國貨”,在經濟競爭領域有了跟西方打經濟戰的價值。和當時流行的西裝爭奪市場。

1933年1月,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陳肇英向中央提交《重釐服制嚴用國貨案》,指出“吾國近來男女服裝”多用洋布製作,導致“利權外溢,風俗內偷,為立國之大病”,因此,建議“重釐服制,以定人心,顧及本源,以崇國貨……文職公務員黨員須一律著用國貨中山裝”。

這個建議很快得到國民政府的批准,中山裝成為民國時期的公務員制服,並且還要強調要用國產的布料製作,特別是江西省政府還頒佈了《江西省公務員制服辦法》,除了要求中山裝成為全體公務員的統一著裝外,還特別規定“制服質料,以本省土布或國貨布匹為限”。

重慶談判時大家雖然立場不同,但衣服卻一樣

只愛潘多拉


孫中山先生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民主共和的國體取代陳舊的封建國體的潮流。也泛指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不可阻擋。

中山裝是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服裝,是在日本學生服裝(詰襟服)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1]。很多著名人物如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常穿著中山裝。中山裝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近現代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裝大為流行,一度成為民國時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準服裝之一。

設計理念: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前襟的五粒紐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側)分別表示行政權、立法權、司法三權分立思想,考試權、還有監察權在領口(紐扣)和內側(口袋),以彰顯監察權的人民監督作用);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無題4214


明朝滅亡以後,清軍入關,在中國推行“剃髮易服”,漢服被滿清服飾所取代,漢服在歷史上的地位就終結了!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漢服就中斷了多少年。此外,清朝滅亡以後,漢人已經把清朝的統治看作是一種恥辱了,“剃髮易服”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清朝滅亡以後,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衝擊,再復興漢服已經不適合時代潮流了。有志之士紛紛剪辮子,改服裝,對滿清的服飾和髮型堅決的抵制。

推翻清政府的那些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是很深的,他們的思想是推翻清政府,傳播西方先進文化,建立一個西式民主國家!當袁世凱稱帝以後,曾一度恢復漢服,只是時代不可逆,所以很難成行。此外,漢服衣袖寬大,耗材也大,且過於厚重,不利於普及。孫中山改進西裝制定“中山裝”,是因為“中山裝”接近西裝,與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此外,改進的“中山裝”簡單、舒適、便捷,符合時代潮流。

我覺穿漢服可以,但是國際性活動或者會議,我覺得還是跟上時代的步伐。當然,在舉行盛大的國家儀式和傳統節日的時候穿漢服,我覺得非常好!現在很多少數民族還保留本民族的服裝,比如藏族、蒙古、苗族、傣族等,在開會或者過自己傳統節日的時候,一般會穿自己本民族的服裝。而我們漢人也應該普及起來,尤其是傳統節日的時候大膽穿漢服。話說,現在的漢族傳統節日,真的已經很少了,不知道那種場合穿漢服才合適。

在古代有成人禮,“男子20加冠,女子15加笄”並醴酒,賜字。我覺得,這些傳統可以流行起來,比如男人20歲過生日的時候實行“加冠禮”,女子15歲的時候實行“加笄禮”,都可以穿傳統漢服。此外,在嫁娶或者生日的時候穿漢服,應該大力倡導。主要是,現在很多傳統文化已經不再了,大規模的穿著漢服已經很少出現!如果某個人穿漢服,走在大街上,彷彿有點格格不入!不過,一些女孩子穿著漢服真的很漂亮,走在大街上並沒有什麼不妥。我覺得穿漢服是人們缺少勇氣,並不是不想穿。國家一旦普及起來,絕對是很快的。


謀士說


政治家有時候是偉大的,但也有時候是沒有節操的,凡事是敵人支持的都會想辦法加以反對,為了一時的輸贏可以短視的做出荒唐的決定,只要當時能站的住腳,哪怕長久以後看來是錯誤的也會執行,在革命黨看來,把漢服和袁世凱稱帝聯繫起來一起批判,在當時巴不得把中醫和漢字一起廢除的輿論條件下最合適不過了,封建,復辟,落後,腐朽,這是當時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東西,一通大帽子蓋下來,華夏衣冠算是受了無妄之災,也被袁世凱為代表的封建復辟勢力連累了,可事後又如何呢?袁世凱被推翻了,中國更亂,改自倭寇學生服的中山裝在捧臭腳般的自吹自擂下大行其道,不穿就不夠革命!不過終究其文化底蘊不足缺乏後勁,現在如何了?只是成了少數人的一點念想而已!


楊子90897001


因孫中山是在曰本成立興中會,後為同盟會等’早期革命組織,而且往耒於歐美召募起義款項,受國外感染較深,他自已也多次穿西式燕尾服,拿文明扙。成立民國後,為了學外國,徹底與封建朝庭決別,剪了辮子,開放婦女小腳,開辦新式學堂,服裝也變新樣式。特點是比漢服簡明,好做好穿,且顯身材,壯帥氣,叫中山裝。實際它來源於日本,日本又耒源於歐美軍服。首先為日夲學生裝,改造成中山裝,因當時留日的很多,日夲將學西方的蕾絲,金屬扣等取消,將軍制服改為學生裝。民國又將此裝稍作改變,進行推廣。且多在學校,職員,公務人員,及知識份子中流行開耒。孫中山夲人也著此裝照了肖像。以上是中山裝的耒歷。


黃親國旗


因為失落已久的華夏文明早已經不復存在,漢家衣冠在國人的視線當中根本沒有了存在的價值,最後在清朝統治者與民國獨裁者的雙重壓制下,被迫消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而此時,滿洲文明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 ,這個根深蒂固已經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即使滿族建立的清王朝被推翻,但是滿洲文明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任然佔有優勢的地位。再加上國內的精滿分子假借崇洋媚外,繼續走清朝統治者的路線絲毫不減。比如是溥儀繼續建立的偽滿洲國最為突出。無論是偽滿,還是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得到漢人的很好改良,以及外來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在國內外,三座大山的壓制下,華夏文明根本回歸不來的。


我主沉浮誰明誰昏


因為要開始適應工業化的社會,傳統漢服的確不能完全適應社會潮流。但漢服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還是應該回歸的,像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樣特定、非工作時候穿出來不再受人質疑、當街扒了燒掉也算進步吧。倘若漢服真的一無是處,那當年清朝不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也要實行的剃髮易服豈不是多此一舉……


望舒178872380


哪怕在是如今和平、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漢服復興都需要慢慢培養群眾基礎,讓漢人明白漢服到底是個啥。遑論當外有年洋人虎視眈眈,內有滿遺想著復辟,民智未開,食不果腹的民初了。這就是為什麼沒有復興起漢服來的根本原因,腳跟都沒站穩呢,還有功夫想的那麼長遠?


是時覓將心君比


朱明王朝的最終失敗 李自成的失敗 吳三桂的失敗 張獻忠的失敗 太平天國的失敗 滿清的成功 包括袁大總統都沒有清算滿清 滿清成功的得了好死 一連串的失敗已經嚴重的打擊了漢人的自信心!漢人的政治理論已經如同一潭死水!比如說宋朝 防內勝於防外 石敬塘的邊防軍夥同外國侵略中國這種恬不知恥事情也能做 吳三桂就在學習他


真相從來就簡單


準確的說,不應該是民國推翻滿清,而是新的政治體系推翻了舊的政治體系,也就是說是國外先進的觀念打敗了國內陳舊落後的舊觀念。至於衣服,不論是滿清的袍服還是漢族原本的漢服,都屬於是舊世界的東西。對於剛邁進新世界的人們來說,那些都是束縛人的舊物件,人民更願意接受新事物,就包括別人的衣著打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