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庭表示,中国90%专利都是垃圾,只能充当花瓶去圈项目的钱,说得有道理吗?

小冰冰0210


根据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申报国际专利数量数据显示,美国以5.6万件排在第一,

我国以4.88万件超过日本4.82万件排在第二位置。德国、韩国以不到2万件排在4、5位置,英法更是只有数千件专利。而中国也是唯一排进前十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以1600件排在了全球第15位。

难道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真的可以于美国、日本平起平坐了吗?还有创新能力可以达到印度的30倍吗?


按照二八定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专利转化率估计也就只有20%,那么,我国的专利转化率能够达到发达国家转化率的一半也就是很不错了。90%的专利躺在纸上睡觉也是太正常不过了。

可如今我国的专利数量库存量居然多达714万件,这个如果有10%可转化率将有70万件之多!是否是董云庭说的90%是垃圾有些客气了呢?

从714万件的专利总量中,如果有3%的专利转化率就可以达到20万件,是国际专利4.8万件的4倍,且是10%转换率的40倍。那些沉睡在专利纸上的大部分专利可能都早已过时。

笔者认为,这些陈年烂芝麻的过时的专利有3%可以转化为实用生产率就很不错了,10%实在是高过了。还有每年的国际专利5万件及部分国内新专利,这些有10%的专利率。

这样跟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就会更近,而印度即便一半转化率那也只有我们的专利开发也在它的6倍以上。如此看来跨过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也就指日可待。


鞅论财经


董云庭的说法没毛病。


我们都知道,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专利申请数量,中国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德国、韩国,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而且,中国的增速还非常快,有说法称中国三年内专利数量会超过美国。


上面是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中国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更是规模吓人:2016年,就首次超过美、欧、日、韩的总和。


美国长期霸占诺贝尔奖,日本年年都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如果将西欧看做一个整体也是年年有诺奖,难道这些基础科学研究比中国深厚得多的国家和地区,还赶不上中国的专利?显然,这不符合常理。

答案就在专利的结构上。我们说的专利,包括:工业产权方面的发明专利、商标专利、工业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这四种。但要说真正的科技相关的,只有第一项——发明专利需要大量人员反复试验,还可能需要极为高深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并且还要考虑具体的商用价值,门槛非常高。但后面三种专利,只需要小的团队或者个人,就可也以做到,门槛要低得多。试想,

爱迪生发明灯泡,和王大锤设计一个商标图案,孰难孰易?


中国每年申请的几百万件专利当中,发明专利134万件,商标专利370万件,工业设计专利65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50万件。也就是,发明专利占比仅仅不到20%。


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比,也是很夸张的,上述四种专利占全球申请数量都在37%以上,甚至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达到95%以上!下面是网易制作的图标,一目了然:



有些专利,真的是让人啼笑皆非。比如什么砸头起床器(下面图)、防响屁裤头、多功能自卫铠甲等等。这些专利有何价值?



专利权人需要在专利保护期内缴纳年费。越接近保护期限,需缴纳的年费越高。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分别有91%的外观设计专利和61%的实用新型专利因未缴年费而失效——如果专利有价值,怎么可能不会续费任其失效?


但是,只要搞所谓的科研,就是有经费的,有赚头的,所以我们才看到如此都的专利像野草一样生长出来: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董先生的话确实揭露了我国在专利方面的一些弊端,虽然我们理解他对于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期望和关切,但如果说90%都是垃圾,未免有些情绪化了


我们先谈一下我国专业的一些弊端,其实董先生最主要的点就是发明专利占比远低于工业,商标,实用新型专利,也就是说,最严苛的专利种类数量占比较少

其实按常理来说,也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问题在于,很多使用新型专利,商标会因为不缴纳专利费而失效,这反映了一个原因,就是这项专利并没有商业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不赚钱,或者是圈了一波钱之后,后面会发现完全不能创造价值,有点糊弄人的感觉。


但发明专利就能完全决定专利的水平吗,并不一定。


我国在一些基础自然学科上面,确实一直处于劣势,虽然近些年发展啊极其迅速,但与一些欧美国家依然有着差距,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专利申请数量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电网,华为,中国石油,格里,联想,中兴都榜上有名,也就是说,在工业与信息方面,我国的专利依然是十分具有价值的,例如中国石油的多项专利对石油质量,提炼,成本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承认弊端,但不能一票打死所有渴望创造的人,我尊重董先生对国家高新产业的期盼和热情,但依然觉得90%的垃圾略微情绪化了


首席投资官


这种说法不敢认同。

90%专利是垃圾,这是典型的不生孩子不知道十月怀胎的苦。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 9 月发布的《专利统计年报 2017》(《年报》)显示,去年,该局收到了 1381594 件发明专利申请、1687593 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 628658 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合计高达 3697845 件,其中 95.6% 的申请者都来自国内。同年,该局授权了 1836434 件专利申请。

请注意,发明专利1381594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687593 件!

发明专利与实用型专利,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所以,大部分专利是有很强的市场价值的。

当然,如果你要与爱迪生发明灯泡这样的专利相比,那不具备可比性。因为灯泡发明是具备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这样的发明,可能几十年出现一次,而且跟基础研究有极大相关。这种划时代的产品,本来就罕见,即使是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是非常罕见的。这样的比较,只能说是犯贱。

确实,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还是比较弱的,这与历史沉淀有关。西方国家工业化在2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启动,我们国家完整意义的工业化,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并创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然后在改革开放之后全面爆发。这个事实,没有任何人可以否定,事实在那儿。

现在,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全球领先的,位居全球NO.1,这位我们国家从稀缺经济,到品牌经济,到创新经济,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也是中国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型的重要依托。

总而言之,中国专利有很多是无效或者是无价值专利,但大部分是具备实用价值,具备市场价值。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我们的国家。

最起码的,从价值观上,不要跟那些以否定我们成果、否定我们自信的人为伍。


波士财经


董云庭表示,中国90%专利都是垃圾,只能充当花瓶去圈项目的钱,说得有道理吗?如果按照题主的意思的话,虽然董云庭说得有些过,但现实确实是有如此的现象。很多的专利只是在某些外观、实用上做一些所谓的创新,或者更适合的新技术方案,就可以申请专利。而真正在发明专利上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能够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就更少了。

董云庭在演讲原文中提到:

我们热衷于创造“花瓶”,中看不中用,到2017年底,我国专利数量以达714万件,数量上全球第一,但估计只有10%真正转化为市场价值(产品和服务)。

就像很多的论文一样一旦发表就束之高阁,从此无人问津。其真正的价值不能够被挖掘出来,甚至价值几何也无人过问。而我们的专利也有此现象,大量的专利申请后不能进行转换,而且大部分的专利有无市场价值也值得商榷,但我们的专利数量确实是吓人的。按道理说专利量如此之大,一旦利用起来转化为实际价值的话,那应该是何等的能量。据统计国内的专利转化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才不到10%。

以2017年为例,主要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中发明专利只占22%左右,大量的专利是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这些设计技术含量与发明专利比较起来不是一个档次。而且保护期发明专利为二十年,其它两项为十年,可见对于发明专利的重视。而往往发明专利的数量更能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核心科技能力。


专利数量越多反应了技术活动非常活跃、创新能力高、有活力,是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大家熟悉的华为公司,大手笔的可以投入,产出了大量的发明专利,代表了其雄厚的技术实力,由此并慢慢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科技能力。其在2017年专利授权量就有3293件,仅次于国家电网公司排名第二。

如果绝大部分的专利都是外观、或者为了实用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说是有种“花瓶”的感觉,但对于市场来说也是有用的,当然更高层次的就是发明专利。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这专利能让靠精度过滤的净水设备反复便捷的清洗滤芯,即使滤芯堵死也能洗通继续用。

能看懂的帮说说有用吗?




安辉五金


没啥道理。99%都是垃圾。垃圾不要钱,那些专利还得花钱。



额撕倪大业啊


作为一个专利项目持有人和一个对目前中国专利市场状况有着较深的认识者,我来谈点个人看法。首先,不可否认,中国当前的专利数量庞大而质量不高这是不争的实事,但象董老说的百分之九十这个数据,却不能认同。这是对众多的技术创新者的不公正的打击和很大程度上的否定。大家不能仅以专利的转化率来评判一项专利的技术价值。本人认为,目前中国的专利的低转化率,主要源自于四种因素。第一,是那种不以转化生产力为目的而将它作为其它用途的专利申请,这种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有专业的职业写手在从事这种工作。第二,是目前中国专利代理人才的匮乏和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质量上的欠缺,致使很多好的设计,没有进行好的技术挖掘,权利要求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而即使授权却面临着很大侵权风险,所以不被投资方看好,导致难以转化。第三,是法律层面而上的,因为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在保护上还比较脆弱,还没有相成强而有力的保护措施和制度,特别是针对群体性侵权上,几乎是束手无措,致使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这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投入过多资金购买专利。第四,政府在帮扶和引导科技创新人才进行自主创业上力度不够,致使很多创新人才只能手握专利等着机会出让,而不能自己着手进行创业。总之,要想提高中国专利的整体质量,还须政府采取更多更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毕竟专利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的主要核心,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是座金矿等待你来掘


我获得过三项国家专利,对专利的价值也算有一定的认知。目前来看,申请专利是对自己公司的一种保护,并不是说保护别人不侵你的权,而是保护别人不敢告你侵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有一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别人也用类似技术去做了公司,你主动告他是很难打赢的,特别是我们互联网领域,以软件为主,人家随便改几行代码运行流程绕一下,你就很难百分百告他侵权。所以你看国内很少发生大公司告小公司,反而是很多小公司喜欢拿专利起诉大公司。这类一般是专利流氓公司,就靠大公司妥协给钱了事。

于是大公司就发动员工写专利,人多力量大,一写就好几千。干什么用呢?平时确实是垃圾,没用。有人告我?好,我把我的专利搬出来反诉你,最终就谁也不用赔谁了。专利流氓公司如果打不赢官司,拿不到妥协的钱,也就没钱交律师费,自然就不敢随便找大公司下手。

这90%的垃圾专利之所以你看起来一文不值,那是因为还没到需要他们亮像得时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有哪个大公司会忽视专利申请的。


新科技观察员


专利转化率不高,主要在于专利的价值不大,而价值不大,全都因为创造性或创新性不强,发明专利所占比例很小即能说明整体上创造性或创新性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当下,数量的巨大,并不代表整体关键核心能力和优势的强大,更不代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的强大。

造成多而不优的因素众多而综合。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任务驱动″,甚至是"任务包装″,本为型号、工程、项目中的任务,完成后,自觉有"新″,便整理申报,拔高无端、溢美无限,根本不是"国内外首创",也非"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而实际上,任务实施中也的确难有实质意义上的发明,何况,完成型号、工程、项目任务还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任务驱动″以及"任务包装″,基于多的压力,源自大的无奈,为何?因为上级领导机关是有专利数量要求的,明文规定,年有完成比例,并且是有增无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