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什么意思?

陈多斌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一句话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医学全书》,意思是要想让孩子平安健康少生病,就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


这是经过世代医师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老人家总是担心孩子没吃饱,经常追着喂饭。


天气一变冷,赶紧把孩子的厚衣服拿出来穿,但由于孩子吃得太多太好,穿得太厚太暖和,反而更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给孩子讲过一个绘本,名字叫《肚子里的小火车》,就是说吃到胃里的食物要通过小精灵的分解变成营养,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但运送营养的小火车是有限的,如果吃得太多,胃里的食物堆积成山,不能及时地消化分解,就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造成积食、口中异味、睡眠不好等不良后果。


因此,小孩子喜欢吃某种食物,不能任其一味地吃,要控制每次的摄入量。当小孩子不愿意再吃饭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进食。


保持“三分饥”,让孩子的日常进食量满足孩子的新陈代谢需要,减少孩子肠胃负担。


孩子的肠胃功能还在发育之中,要坚持定时定量的一日三餐,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肠胃内的食物。


吃的食物要以清淡、好消化为主,少吃垃圾食品和过凉的食物。


天气变冷的时候,孩子很容易风寒感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来刺激比如冷、热空气反应比较慢,呼吸道发育也未成熟。


如果家长让孩子穿七八分暖,经常受一些寒冷的刺激,可以让孩子产生抗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孩子得感冒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让孩子穿上太厚的衣服,紧闭门窗,这会让孩子缺乏对外界天气冷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抗寒能力弱。偶尔出门吹了冷风,就很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孩子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快,孩子活动量很大,穿得太多太暖和必然会出汗,出汗让毛孔处于张开状态,风从毛孔中渗透进来,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当然,气候变化较大、寒流来袭时,还是应该给孩子增加衣物的,毕竟孩子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是要比成人弱的。


“三分寒”的意思是让孩子穿着适度,根据气候、温度变化循序渐进地增减衣服。


我们应该清楚,“三分饥与寒”的说法并不是让孩子一味地挨饿受冻,而是保持适度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孩子的饮食,及时增减衣物,这样孩子才能保持健康快乐成长。


有书知道


“若要小儿安,留得三分饥和寒”,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让小孩身体健康少生病,就不能给小孩吃的太饱,也不能穿的太暧。也就是说适当地“饿”和适当地“冻”,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这里的“三分”是个概数,而现实生活中刚好相反,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吃的太饱太好,穿的太多太暖,结果反而更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举两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要想小儿安,留得三分饥和寒”的道理。



先说说“三分饥”,人的脾胃就好比货车一样,大家都知道,货车是不能超载的,超载的货车不但跑不快,还易损坏;同样道理,人的脾胃不能承受更多的食物,如果吃的太多,脾胃负担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就易形成积食。由于小孩脾常不足,如果饮食不加控制,就更易积食,长期积食更加重脾胃负担,使脾胃更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再说说“三分寒”,中医认为,小儿属“纯阳之体”。如果给小孩穿的过多,捂得太严,孩子就易上火,再加上小孩有爱动的天性,稍微一动浑身出汗,毛孔打开,风寒趁虚入而,易形成感冒,咳嗽等病。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又少,所以现在的孩子吃的又多又好,穿的又多又暖,身体反而越来越差,一到季节变化,儿童医院和各大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其实这都是我们大人喂养不当造成的!所以,宝妈,宝爸们一定要牢记“若要小儿安,留得三分饥和寒”!


歧黄中医


这句话就是孩子饿着点,冻着点,小孩才不会生病。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1.小孩得饿着点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越多越好,有的脾胃适应性好,所以胃口大开,越吃越多,成功塑造成了小胖子;还有一些脾胃不好,便常常积食,变得面黄饥瘦。

由此看来,多吃对孩子的生长不利。而饿着没有,包含了没吃够,那下次他还喜欢吃,不会造成偏食。

2.小孩冻着点

带孩子去医院儿科看病,我发现遇到的生病的孩子一个共同的特点:穿得太多,比家长多穿了n层。

孩子是纯阳之体,容易上火,这就是捂出来的毛病;再加上小孩喜欢蹦来跳去,很容出汗,脱衣服等都会使孩子感冒。


圈圈育儿点点滴滴


育儿要讲科学,但不能相信“伪科学”!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宝要少吃一点,也要少穿一点衣服,否则容易生病。

貌似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与现代儿科学提倡的“按需喂养”是有矛盾的!只说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因此“三分饥”这句话,不值得家长效仿。

世卫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对母乳喂养的建议是:0~3个月的宝宝坚持“按需喂养”。

按需喂养是什么意思?就是宝宝什么时候要吃妈妈就得什么时候喂,直到宝宝吃饱为止

。你不能说我给宝宝喂“七分饱”,孩子饿的“哇哇乱叫”你将奶头拔出来,当妈的也恐怕狠不下这个心来吧?

为什么要强调“按需喂养”,而不是“三分饥”呢?

1、宝宝胃容量小,新陈代谢能力强,胃容量跟不上生长发育的需要,宝宝消化排空的速度很快,所以0~3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8~10次喂奶,且每次都要喂饱才行。否则,宝宝睡眠受到影响,身长发育也会迟缓。


2,母乳需要宝宝不断地吮吸以刺激母乳分泌,特别是0~3个月阶段,否则吮吸减少就会导致母乳容易回奶。同时,坚持按需喂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宝宝提供乳汁,更重要的是满足宝宝安全感的需要。

3、“七分饱,三分饥”会大大缩短宝宝睡眠时间,宝宝生长发育主要依赖睡眠完成,睡眠不足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后果就是诱发宝宝低血糖、饥饿产生的腹泻、绿色大便,以及喝奶太急产生的肠胀气、肠绞痛。

当然,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宝宝营养不良,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的肠壁肌和腹肌张动力不足,最终导致宝宝顽固性便秘,便秘又引起宝宝厌食和拒奶等等一系列症状。


这句话的真相是: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确切地说是一句中医养生的话,是明代医学家万密斋说的。万密斋是湖北人,他的《万密斋医学全书》,对后世中医传承影响深远。

《万密斋医学全书》没有白话版本,“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里的小儿应该是几岁的宝宝没有明确的说明,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指1~9岁之间的宝宝。

古代人称0~1岁的宝宝为“婴”,9岁称之为“九龄”或者“黄口”。比如说《三字经》里面的“香九龄、能温席”和“黄口小儿”指的是孩子9岁的意思。而到孩子15岁则为“童”,比如《宋史·选举志二》中就说“凡童子,十五岁以下”。

按照这个逻辑推测,“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里的“小儿”应该是指1~9岁的宝宝。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这句话就是对的。反之如果推测错误,这句话就是对现代育儿理念的颠覆,纯粹误人子弟!

我是【爸爸不讲理】,一个爱较真的育儿头条号。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谢谢阅读!


爸爸不讲理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世界上有一种寒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饥饿是你妈觉得你饿。记得我家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不管穿多少手脚总是冰凉的,因此我给宝宝穿了厚厚一层衣服,结果宝宝给捂的浑身起痱子,到医院去看看,医生笑着说“一看就是亲妈……”

打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宝宝是纯阳体质,如果给小孩穿的过多,捂得太严,孩子就易上火,再加上小孩有爱动的天性,稍微一动浑身出汗,毛孔打开,风寒趁虚入而,易形成感冒,咳嗽等病。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从字面理解就是,如果想要宝宝健康舒适的成长,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让宝宝吃的太饱,也不需要给宝宝捂的严严实实的。

由于孩子的消化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如果餐餐让宝宝吃的太饱,容易引起积食。积食最经典的表现就是口臭、便秘、睡不安稳等,所以在日常生活宝爸妈一定要注意宝宝每餐的摄入量,少吃多餐、七成饱最有利于宝宝身体健康。

其实宝宝的活动量一点都不比大人少,再加上他们的散热和排汗功能还不够完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会觉得热、出汗、不舒服,而宝宝就不一定。他又不会说话,只能这样热着。如果宝宝长期穿衣过多,手心经常是热热的,尤其是干热,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长此以往下去,就会降低宝宝的抵抗力,严重的会引发呼吸道感染。

所以为了宝宝能够健康舒适的成长,家长一定要遵循“三分饥和寒”的育儿经验!


多米好可爱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老祖宗真的太有智慧了,简简单单两句话,就概括了养孩子的核心关键的内容。这就话的直接意思就是:想要孩子健康,就不要让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暖。老祖宗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孩子不要吃的太饱

小宝宝因为太小,相对来说脾胃较弱,每次吃饭的时候,不要吃的过饱,只吃七分饱就可以了,留下三分。

因为孩子饿上一两顿饿不坏身体,但是一旦吃的过多,就会导致积食。那么宝宝吃饭应该怎样来吃呢?

第一,做到少食多餐。在三顿正餐之间可以吃点点心、水果。

第二,白天可以吃饱,晚餐一定要少吃。如果宝宝消化还算比较好,白天吃饱没有问题,但是晚上一定不要吃的过饱,因为晚上运动量比较少,吃的过饱孩子特别容易积食。

第三点,晚餐不要吃的过晚。晚餐一定要和睡觉时间间隔三小时,这样给肠胃消化食物留有足够的时间。

为什么不能穿的过暖

如果孩子穿的过于暖和,会更容易生病。这是因为小孩子都会比较好动,穿的过于暖和肯定是一动就会出汗,出了汗只要吹了风就容易感冒。

所以孩子正确的穿衣法则是比大人多一件衣服或者比大人少一件衣服。具体来说,宝宝不会走路之前,运动的比较少,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会走路之后,运动量比较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也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何来判定孩子是否穿够了。可以摸摸孩子的手,手心温温的偏凉就证明孩子穿的衣物正好合适。

所以,老祖宗的这句话是充满了智慧的,想要养好孩子妈妈们照着这句话去做就可以了!


豌豆妈妈育儿


大家好,我是中医推拿保健师巧玲,很高兴继续今天的分享,主题是: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什么意思?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然后表面的意思呢,就是希望小孩儿可以安康舒适的生活,日常呢,不需要吃到十分饱,也不能穿的太多而舞的严严实实的,导致他会出现各种情况。



其次,因为如果给宝宝穿得太厚,特别是在冬天,一个不注意的话容易给孩子捂出。捂热综合征一旦发现宝宝高热,大汗,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喝奶,这种情况要适当的减少穿衣,否则无热时间长了,宝宝的体温会肾素升高,升到41到43℃,很容易引起宝宝的代谢紊乱。



最后,这里呢再次提醒大家,如果是家长和宝宝同时在同张床上睡觉的话,不要挨着宝宝太近,给宝宝留上足够的充足的呼吸空接房间也要保持空气流通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你可以评论区留言给我你的问题,感谢信任,再见。


中医推拿保健师娟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应该从两个层面上讲。



一是说小孩子要想健康不生病,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穿得太暖,尤其是婴幼儿。这个问题涉及到“隔辈亲”的老人,就会犯错误。我已经是过来人了,我们老俩口带孙子的时候就有此“毛病”。爷爷最怕孙子饿着,因为男人不会带孩子,只要一哭闹,就喂牛奶喂水,反反复复,结果让婴儿积食,好长时间不吃东西了。奶奶最怕孙子凉着,只要一变天、换季节或一早一晚的时候,她总是将孙子裹得严严的,把孩子捂了一身汗,动不动就会感冒,为此,当奶奶的没少遭儿媳妇的埋怨。



二是涉及到孩子教育层面上的问题。现在不是提倡“穷养”孩子吗?尤其是男孩子。由于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成天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把孩子养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导致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缺乏自信、懒惰、不思进取等等毛病滋生。这样,丰衣足食的孩子不成器、多败儿、多娇儿。因此,在生活上要适当让孩子受点“罪”,物质上不能太满足,要让孩子从小能体验“苦”的味道。长大后,知道热爱生活、珍惜幸福,善于努力、勇于拼搏。




言劝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说的是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也不要穿得过暖,这样宝宝才能保持健康,这是为什么呢?


小月龄的宝宝,因为胃容量浅,吃一点就饱了,一泡尿或者一泡屎拉掉又饿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给宝宝吃得过饱,一方面容易引起漾奶和吐奶,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过度喂养,会导致宝宝肥胖等症。

大一点的宝宝,如果吃得过多,容易出现积食,引发呕吐、拉肚子、发烧、咳嗽、腹泻、便秘等多种症状,这些都是对宝宝健康不利的。


而给宝宝穿多少则是一个家庭里的世纪难题,你觉得穿得差不多了,孩子奶奶却会觉得穿少了,一摸孩子小手冰凉,忙不迭地加衣服。

实际上,小月龄的宝宝不宜穿得过多,盖得过厚,因为容易发生婴儿捂热综合症,轻则导致宝宝不舒服哭闹,重则导致婴儿死亡。

大一点的孩子也不宜穿得过多,因为孩子天生就比大人怕热,穿得厚厚的,一活动就出汗,一出汗招风以后,反而更容易感冒、咳嗽、流鼻涕等,孩子更容易生病。

判断孩子穿的和盖的合不合适,只要用手摸一摸他颈背部的温度就可以,有点潮湿代表衣物多了,冰凉则代表衣物少了,要感觉温热最为适宜。


综上所述,“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说的是一个照顾小孩子的基本道理,七分饱及七分暖即可。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希妈的回答不错,请点个关注,谢谢!

你好,我是一个爱分享的80后宝妈,家有1年级小学新生一枚,多平台自媒体人,致力于孕期知识分享、育儿知识分享、绘本阅读知识分享,爱学习爱思考的希妈,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希妈育儿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字面意思是,希望小孩安康舒适的话,日常不需要吃得十足饱,也不要穿太多捂得严严实实。

\n

这话确实有道理,首先,吃太饱的话容易引起积食,积食的表现有口臭、便秘等,家长们发现宝宝有以上情况,最好是少量多餐喂食,每餐约七成饱就可以了。

\n

其次,给宝宝裹得太严太厚,尤其在冬天,一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捂出个“婴儿捂热综合征”,家长们一旦发现宝宝高热、大汗、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时就要适当减少穿着了,否则捂热时间长了,宝宝的体温会迅速升高至

41-43°C,很容易引起宝宝(尤其是新生儿)的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n

除了冬天,在宝宝发烧时也很容易因为家长们的爱之切反而让宝宝捂出诱发性热性惊厥,体温上升阶段,宝宝出现畏寒是正常的,当体温不再上升后,身体就会开始散热,这个时候就不必再捂着了。

\n

最后,再提醒一下,如果家长们是和宝宝同床睡觉的话,不要和宝宝挨得太近,给宝宝留个充足的呼吸空间,房间也要保持空气流通才好。

\n

大家平时可以多多参考下宝宝常见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书籍。在此,祝愿宝宝们健康快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