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目前制约青岛发展的是什么?

紫金81201096


青岛是中国北方仅次于北京、天津的第三城,是中国大陆仅有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同时又是副省级城市,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

而山东省作为中国老牌的经济大省,是北方经济第一大省,在全国仅次于广东、江苏2省。青岛是山东第一大城市,经济占全省1/7强,在山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山东周边省区天津、江苏要比山东发达,山东省内烟台、济南等也是较为发达的副经济中心,而且济南又是省会城市,资源相对占优势。青岛处于山东半岛沿海,制约经济辐射周边较弱。


青岛的强项是港口城市和旅游业!但就目前而言,青岛港口北比不过唐山港,天津港2017虽负增长,但也紧跟青岛港之后,南比不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广州港等,是其发展瓶颈。


未来青岛的发展要依托优越的港口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中国海洋大学所在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港口贸易,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经天纬地安邦定国


这些年青岛发展的还可以,是山东惟一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城市,也是山东城建比较好的城市。但是放在全国来看,青岛就很不突出了。2018年上半年,青岛GDP为5985亿元,仍然位于南京之后,居第12位。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上半年GDP为3917亿元,位于全国第22位,落后于本省的烟台。作为中国第三经济大省、北方第一经济大省,青岛和济南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是说不过去的。但究竟什么原因制约青岛的发展呢?

我个人认为,思想不解放是制约青岛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该看到,青岛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自然风光上,都是中国属一属二的绝佳之地。尤其作为具有“东方瑞士”美誉的国际旅游城市,青岛理应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担当,持续扩大开放的先锋,但遗憾的是,青岛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眼光一直向内,觉得自己是山东的龙头就很满足了。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当猛然抬头朝外看的时候,才知道天下已经大变,与南方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苏州城建突飞猛进时,青岛在原地踏步;当杭州实行一次性办成时,青岛在原地踏步;当无锡GDP破万亿时,青岛还是不紧不慢;当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时,青岛才有所醒悟!

思想不解放就会导致目标不远大。目标不远大就会导致容易满足。多年前有过这样的话: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山东。但九十年代山东真先进了吗?未必!然而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10年来,山东落后了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改革开放之初曾与广东并肩的省份,一南一北,青岛理应对标深圳,济南理应对标广州!但现在,这二者的对比实在有些惨淡!

发展没有止境。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扩大眼界,持续开放,锐意进取,才有出路。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经济进入各省市群狼争锋的局面,竞争日趋激列,中部和西部各城市相继崛起,青岛如果再不加快发展,很可能会被一个个西部城市所超越!

现在,青岛已经申请国家中心城市。但青岛的格局似乎还应该更大一些。作为北方GDP仅次于北京天津的第三城、作为黄海之畔的明珠、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青岛应该具备做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的雄心壮志!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好了: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北部还有俄罗斯,这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将更加依赖与中国的贸易,东北亚也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周围,青岛作为进入中国的跳板,中心地位将会变得更加显著!





雪舞冰蓝文史谈


青岛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有问题。主要是石化,化工,家电产业。大学很多,人才很多,可惜由于没有好的产业导致全都外流啦。好比杭州有阿里,如果没有阿里,杭州会很不一样。阿里不仅仅是阿里,而是整个互联网产业链。可以这么说,过去十年青岛即没有抓住互联网风口也没有对自己的产业升级。现在的青岛就很尴尬啦。我看政府整天喊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什么的,其实很可笑,没有互联网和互联网人才,哪里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呢。现在的青岛应该深耕自己已经比较成熟的产业,比如一些家电的芯片,半导体的储存等。同时拉拢一些大学的优势学科,比如万华化学这种跟青岛科技大这种,把企业拉回青岛,产学研一体。同时培育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BAT这种拉不过来,可以拉一些二线的互联网企业,带动创业气氛,尤其是民营的创业和经营气氛。


超哥编程


青岛本地人对青岛近些年的发展有多么的不满,原因如下:

1、青岛近些年的政策重心,“环湾大都市”。青岛、黄岛、红岛多重心齐发力,低价出让土地,希望换取低房价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可惜事与愿违,青岛由于旅游城市独特的因素,造成房价不可能较低,高房价片区会迅速向低房价片区转导。

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就是大量的钱都被开发商赚走,4000元每平的土地出让金,卖15000每平,这样的高暴利导致青岛人在无偿的为开发商打工,自己并没有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开发商不会因为赚到钱就义务为你建轨道交通、综合体。

而反观济南,虽然最近唐冶拍出了将近15000元每平的高价地,大概率使周边价格上升到20000元每平,但是这些土地出让的钱实实在在的转移到济南市的腰包里,济南市更有资本来建设轨交,补贴企业,吸引综合体入住,而这些是青岛远远享受不到的。

2、青岛近些年的“引智战略”,将大笔钱大笔地无偿拨付给研究所、研究院。不知道大家关注过没有,中国社科院之前有意向建青岛校区,拿到地和钱以后,接着传出来燕郊校区的信息,这相当于什么?青岛在义务为这些大学建立疗养院。换个角度想,大家认为北京的院校,诸如北航等。

教授会放弃北京优越的医疗、交通、教育优势跑到你青岛来奉献?答案很明确,希望渺茫!说实话,青岛近些年为了搞蓝谷,牺牲了市内四区的发展,以前有希望进行旧城改造的资金,现在也被拿来补贴研究所了。

这种“引智战略”究竟好不好?我想近十年内还看不出来对青岛带来的显著变化,原因是青岛的产业过于传统,反应在工资上就是较低,以及房价过于高昂,这对吸引人才是致命的。

而反观济南,近些年开工大量的办公楼,城市综合体,发展总部经济,这些总部经济岗位对高质量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我想不出五年,济南东城、西城的综合体陆续开放,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逐渐完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变成济南人,等价于青岛在无偿为济南培养人才。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舍友提到青岛就是向往,喜欢海滨城市,但是在他们真正生活几年以后,回头再同学聚会,对青岛是一肚子抱怨,他们短短几天在济南的居住,就感受到了大学时代济南的物价低廉,感受到了济南作为泉城的那份美丽,经常出差的同学也感叹济南比青岛能缩短近两个小时的里程。

3、青岛人的性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青岛人有一种极强的排外心理。总是有一种作为海滨城市人独特的“自豪感”,说白了就是骄傲自大。去年去青岛考察时候,刚下火车安顿好宾馆,便出来准备逛逛青岛。

在打车去崂山的过程中,司机很热情,问我从哪里来,得知了我是从济南来以后,首先就是问我吃过海鲜吗,其次就是说胶州湾大桥是如何如何的漂亮,在此之余,还不忘字里行间的说济南经济是靠青岛、烟台这种外贸城市出口拉动的...。

以上一个真实的例子想必大家见怪不怪了,这便是青岛市井人对外来人的优越感,更难听的就是井底之蛙的没见识。反观在济南,公交车上每次都有人让座这种事就不说了,上次在奥体门口找人问路,一个四五十的师傅直接开车载我去,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某些理性的青岛人还是能看出来青岛高楼迷低迷的原因,可惜大部分青岛人还是在自欺欺人,还沉浸在十年前青岛房价媲美北上,天际线华北第二的时代。

另外某些岛蛙经常说青岛人商业办公楼租金高于济南,济南商业办公空置率高。原因现在全济南市正在建设总部经济、金融中心,除去热火朝天的CBD片区崛起的高楼不看,仅仅主城和西城旧城改造建造的高楼,就将近青岛一年开工的总高楼数。随着这批高楼的完成,不敢说百分百全利用,利用30%产生的商业办公增量就远远高于青岛的增量,更何况入住率远远高于30%。

另外商业租金低可以充分为企业减负,在济南的租金成本是京沪的1/6,青岛的1/2,长远来看对济南的发展大有裨益。

最后济南市近些年旧城改造项目也是亮点重重,特备是拿下了回民小区拆迁这块硬骨头,相信后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济南旧城改造,十年后再看济青,就会发现,青岛引以为豪的GDP大部分来自汽车产业(前些天即墨产第一台汽车,东部吧都和过年似的)、石化产业、传统制造业。

而济南将会打造成一个以金融、IT、高端制造业、大数据产业、跨境电商云集的高质量GDP,所以大家也不要为济南GDP低而气馁,对外展示一个弱势的形象,反而有助于szf将更多好项目落户济南,落户的阻力也会小很多,毕竟济南、青岛双核经济,一个核心拉下另一个核心太多说不过去。





佳鑫启宏


一谈到青岛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把问题归结在缺乏高站位的规划者,缺乏国际视野的胸怀和眼光,如果我们总是把这种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囿在这种狭隘的思维当中,那么青岛永远还是那个青岛。城市如同个人,她外在的形象和能力,需要的是内在素质的综合强化,纵使你的好的眼光,但没有扎实有效执行有力的身体素质又怎样去落实呢?

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软环境,软环境是什么?不就是人的因素嘛,再宏大的国际视野,没有基体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承载不了任何梦想,所以永远不要希冀于某一个人将青岛带向腾飞。青岛人,你站立的地方就是青岛,你怎么样青岛就怎么样,你的未来就是青岛的未来,如果你仅仅是站在场边说闲话看热闹,那么再厉害的人也无法带动青岛。

青岛这座名胜之城,有什么名呢?多少年了,其赖以成名的无非就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沿海区位优势,除了这个老天赋予的先天优势,我们还有什么呢?和全国一些同类城市相比,又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呢?海尔?海信?青啤?这些让我们意淫多年的品牌,除了响亮还剩下什么呢?三个企业的纯利润绑在一起还不如杭州一个阿里的六分之一,你怎么去拼?

青岛的纸面成绩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国企撑起的面子,和杭州苏州温州这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民营经济不值一提。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不管哪一座城市,得民营经济者得天下,只有民营经济真正发展起来,城市才能有品质有实力,而民营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呢?无非四个字“营商环境”,至于什么环境,想必大家都懂得。


元芳有看法


个人认为制约青岛发展的是城市定位的不准确

说起青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海滨旅游城市,想起38元一只大虾的故事。青岛有什么沙滩、啤酒、炒蛤蜊。对于青岛企业的认知,也只局限于海尔、海信、青啤。有个段子说青岛从来都不说自己是山东青岛,而是中国青岛。作为在青岛上学工作的我,觉得青岛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有点尴尬。

那么青岛到底是属于几线城市呢?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动,二线城市中的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天津等实力不容小觑,青岛的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青岛虽然在山东省内GDP首屈一指,但如果放在全国城市排名上,

青岛曾经以制作业闻名全国,纺织业繁盛一时,海尔、海信的荣光还在。可在产业转型中,青岛没有很好的抓住机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远远落后于其他的新一线城市,对比青岛和杭州,两个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差距很多。因为青岛除了海尔、海信,真的就没有别的可以拿出手的企业。虽然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愈大,但其中有行业优势壁垒的企业并不多,年轻人可供选择的职位也不多。


对于生活在青岛的人来说,对青岛想说爱你很难,房价高、消费高、工资低,所谓的高幸福指数大概是针对青岛土著,借助青岛发展的红利,实现了多套房车的幸福生活,而外来打拼的人员承担的是更多压力,青岛房价飙升,一度成为北方除了北京之外的第二高房价城市。

与高房价对应的是普遍较低的工资,人均5000左右的工资,2万5、6一平的房子,青岛还能留下那些奋斗的年轻人吗?

青岛到底定位于一个怎样的城市?旅游城市?幸福感城市?我只想说游客来了就走,真正让这座城市发展的还是有梦想的年轻人,如果留不住他们,何谈青岛的明天。


青岛探客


第一、缺少清晰的发展战略。青岛的绝对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有没有充分挖掘,青岛产业结构升级有无从竞争优势着手,青岛的短板有无在产业升和经济结构中得到补齐;

第二、人才还是匮乏。特别是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均受制于本地人才匮乏而无法发展,这也是青岛始终跟不上一线城市的根本原因。不说北上深广,就是南京、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也是凭借着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取得了新优势。而且,青岛的人口劣势很大,中心城区不到200万,无法享受人口红利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三、城市管理粗放。和南方城市比尤其差距明显。公共设施第一次修就不把质量关,后期毁损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譬如道路、人行道、绿化、公园等,建的相当粗陋。花钱都花不好,更不用说服务和管理行业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狸猫太子殿下


第一:工资,没有普惠型高收入工作,没有希望和榜样,年轻人就没有方向和动力,这是最可怕的地方,不怕房价高,有华为、阿里这种普惠型企业,自然不怕没人

第二,教育,特别是高中数量太少,黄岛区号称3700亿GDP,仅有8—9个高中,中考升学率不到50%,孩子和家长累死,可如此高的淘汰率高考水平依旧不高,与莱芜、日照、东营、潍坊相差甚远,房价可是2万供养的教育

希望快速有所改善,仅靠过去天然资源引才太难了


青岛啤酒喝一杯


第一点:思想意识!必须转变观念,括展思维模式,紧跟时代步伐!最重要的是要有危机意识,别自己在家照镜子怎么照都觉得自己好看的要命,以往坐井观天的思想害死人!

第二点:产业结构!青岛的产业结构仍然偏传统!互联网企业、高精尖技术产业仍然落后于南方先进城市很多!

第三点:人才引进!青岛市的政策以及环境氛围对真正的人才仍不够吸引力!

第四点:自然资源条件!青岛是全国最缺淡水资源的城市!目前的人口数量水资源已经跟不上了,再发展再引进人口这个问题短期内不好解决!

第五点:人口条件!青岛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城市之一!出去看看到处都是老人,这是个大问题!


永远的小马哥123


当前问题我认为主要3点

1 青岛的交通虽然近两年大力发展,但是青岛的交通拥堵,规划问题还是有些严重,青岛的物流业不集中,小 散 乱,在我看来很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建议集中整治,规划几大片大的工业区,加大力度整治扶持政府牵头的物流园区,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现在还有很多交警不以疏通道路为主,每天想着去贴条,去村子里抓个面包车 摩托车,自大,然而交通拥堵,红绿灯不好用的时候并未见其身影,让人很是愤怒!

2 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努力培养各行业知名企业,现在据我了解,像海尔,海信等知名大企业,仍然很多靠小中介去拉低廉劳动力,到工人手里并没有多少钱,会大大影响形象,百度搜索下大把的负面新闻,而我也曾经深受其害,损失过,加大监管力度,像阿里 华为等企业类似情况感觉还是少很多,而并未感觉到青岛对外来创业人口,或者说毕业大学生有什么待遇或者政策可以享受,相反 使得一点也没有归属感,

3 加强自我素质培养 青岛人的骄傲自大,排外心理是大家有目共睹,异口同声的,我落户青岛也有好多年了,到现在也没感觉到自己是青岛人,更没感觉到有任何的优越感,除了为了孩子上学,其他没感觉到在青岛落户有什么用,经常会看到视频或者段子,说青岛大妈公交车上辱骂东北人滚出去,不知道哪里的自信,没有外地人,您有何谈本地人,大把拆迁的红利又从何而来?这几年青岛作为旅游城市确实做的有些差,前些年每到十一 五一长假,李村 台东 栈桥 五四广场都是人挤人,这几年似乎感觉到了一丝悲凉,还好借着上合的灯光一度网红,如果不借助现有优势,自我反省,加大旅游区乱收费监管,以及周边卫生整治,工作人员态度教育,解决停车难,交通有力疏导,让所有生活在青岛的人都具有真正幸福感,或许是不是能好一些,而不是天天抱怨房价高,工资低

个人小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