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達國家過了建設高峰期,即便基礎設施落後了,也不再大規模投入進行基礎建設了?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我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吧

一,政治制度 歐美多是資本主義多黨制 這導致他們做任何決策的時候不光是看對國家人民有沒有益 還有黨爭的問題 經常會有A黨提出的議案B黨就無條件反對 再加上本來問議會要預算就不容易所以預算案經常會不通過 還有土地制度 歐美多是土地私有的 這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基礎建設的更新 國家想修一條鐵路或者高速 那這個地得從私人手裡購買 但是人家有權拒絕賣給政府 政府也沒啥好辦法 還有你修條路 來來回回的車會擾民 附近居民反對 你這個路也修不了了

二,社會發展階段 很多歐美髮達國家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經歷了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時代 比如美國 英國 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比我們早太多了 雖然現在有點破舊了但是還沒到完全不能用的地步 而且政府還有很多別的方面需要錢 比如國民醫療 養老 失業救助等等 所以基礎建設沒到非更新不可的地步就不會主動進行大規模翻修的

補充一下 一些國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地方自治 比如美國這個問題就很突出 美國各州保留的自治權力是很大的 除了外交和國防等一些統一到聯邦的權利以外其他方面各州都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的存在 所以美國中央政府沒法給各州下命令 這就導致跨州的鐵路公路之類的基礎設施出現兩州之間扯皮 比如想從加州修一條鐵路到德州 那麼兩州政府之間就要談很久 修路的錢怎麼分 加州出多少 德州出多少 這個就夠扯皮扯上很久 德州可能會說你加州提出修建的所以你加州出大頭 加州說這條路有利於兩個州的人民又不是隻有我加州人民獨享的 所以費用應該平攤 這樣扯皮到最後可能這個議案就不了了之了


吃芥末心很慌的好男人


不是不想搞,是沒法搞。

理由如下:

一、沒錢搞

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屬於高福利國家,錢都用在福利上了,沒錢了。基礎設施可是很花錢的。

二、土地私有,不能強拆,難搞

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涉及到徵用私人土地,涉及到拆遷。有的釘子戶就不給你徵用,就不給你拆,你愛咋咋地,你又不能強行佔有,不能強拆,難搞。

三、沒油水,沒人推動

發達國家搞基礎設施很難撈到油水,沒有好處的事推動起來自然就不那麼積極了。

四、有人反對

有人想推動,必然會有人反對。發達國家就是這樣難辦。

綜上所述:發達國家即便基礎設施落後了,也不再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是不想,是沒法弄,太難了。


手機用戶中華人168


如果說再也不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了有些絕對,應該是放緩了才對。例如,2018年2月,美國就推出了2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以撬動地方和企業共1.5萬美元資金,用於更新機場、港口、公路等重要基礎設施。

筆者認為,發達國家在擴大基建投資問題上普遍很謹慎,原因在於:

需求相對增長有限

正如提問者所說,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城市化進程,過了建設的高峰期。加之人口老齡化,沒有巨大的基建需求。再大規模搞傳統基建,效用低、花錢多。而且,發達國家的基建已經很發達了,只是年代久遠但建的很結實很耐用,進行適度的維修和更新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舉個例子,筆者曾親身乘坐紐約和華盛頓的地鐵,它們的網絡都很發達,只是地鐵車廂和站臺略顯陳舊,但感覺都很厚重和結實。只要適度更新就可以了,不需要新建線路。所以也不用大規模基建投資。

預算也有限,錢要實現最大效用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陷入平庸增長,因為挽救危機,大量財政支出造成了長期債務問題。那麼在有限的財政資源情況下,政府可能更關注醫保、教育等涉國計民生的領域,剩餘的資金再有限投入到基礎設施的更新中。所以,相對有限。

投資更青睞PPP(公私合營)模式

以美國為例,開啟基建計劃,聯邦僅投入有限資金。並以此為種子基金吸引私人和地方政府跟進,撬動5-6倍槓桿,投入具體基建計劃。這樣聯邦不需要大規模投資,便能做成一些基建項目。

與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城市化進程,基建需要”大幹快上”不同,發達國家更多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合理規劃,逐步更新一些基建項目。雖然看似有些陳舊,功能還在,基本上屬於“不要面子,守住裡子”,更為實用節約。


經韜


人家的基建,像公路,鐵路,早已完成且100年不落伍,民航更是像打的一般容易,可以說現代化早已完成,,而我們總是建了拆,拆了建,20年一個來回,一代人的財富就這樣化為烏有,下一代繼續努力,中國人能不窮嗎?


alnoe1999


隨便聊聊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國外的基礎建設項目從規化思路上,更考慮全面性和前瞻性。比如英國倫敦的地下排水系統,在狄更斯的小說《霧都孤兒》裡就可以看到,幾乎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了。用了兩百多年,至今仍是那樣好用,而且宏大。新城雖在拓展,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延引,基建工程量就小很多。此其一。

第二,發達國家人口保持一直都比較穩定,歐洲發達國家人口,甚至出現負增長,這樣在工程設計規化時的餘量,就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比如歐美的高速公路建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己基本建設完成,幾十年過去,上面跑的車是換了好幾代了,可總量並沒有什麼增加,自然不需要加寬、新建,只要維護、保養就行了。

第三,進幾十年世界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互聯網、資詢、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與基礎設施建設,關聯度並不太大,對於路、橋等基本完善的發達國家,主要也就是鋪一鋪光纜,發一發衛星。所以,沒有大規模基建發生。

第四,和政治體制有關係,資本主義國家,大部份資源是私有的,國有資源少。要佔用這些資源,必須私人所有者都同意,常有為修一條路,光投票就投了幾十年還沒結果,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義的。

也許會有人說,中國是基建狂魔,這幾十年都在大搞建設,主要原因,還是中國原來基礎太差了,現在是在追趕和補欠賬,再加上中國地型複雜,地方經濟發展差異大,領土面積又大,人口又多。這才造成了我們這幾十年從城裡到城外,從發達地區到欠發達地區,一直不停的都有大型基建項目。當然,後發也有優勢,我們不僅在追趕,追趕過程中當然也有不斷的超越!

此文寫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日,甚感欣慰。





淨月暖陽


說通俗一點,就是舉國體制國家說了算,民主體制就是人民說了算,同樣的要修一條路,國外的成本比中國高數倍,為什麼,因為民眾很難搞定,即便是有一兩戶不同意,你都很難施工,在中國這類情況也有,不過釘子戶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人民眾都日盼夜盼政府早點來拆遷。所以這就是國情體制的區別,所以按這樣的規律發展下去,再過十幾二十年,歐美地區城市和中國城市相比真的要變成鄉下了,城市現代化跟不上中國的發展節奏,說什麼保留歷史文化遺蹟是站不住腳了,落後就是落後,那時候中國人到外國旅遊真的就是去欣賞博物館了



小生意小竅門


基礎設施是根據需要來的,不是用來好看的。因為一個基礎設施也是有壽命的,並且在其壽命期限內總是要投入新的資金進行維護,如果他的使用率很低,那麼無異於浪費公共資源。

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開始,利用信息技術的極大發展實現了一次產業結構的改變。除了德國意大利北部和法國東部,還保存了相當的工業區規模之外,大批的工業已經開始向第三世界進行了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為分佈於國家內部各處的工業區提供支持的基礎設施,顯然已經就沒有了那麼大的存在必要。這時候如果還像其大量投入更新改造,顯然就是在浪費錢。

再比如美國,大量的製造業產業轉移到海外之後,原本為老工業區提供運輸服務的鐵路和公路,顯然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能夠保證國內客運和消費品運輸就足以。想想看以前運往世界各地的產品,以及運到工廠去的原料,和現在只不過是運輸客運和消費品,這個規模顯然是不成比例的。所以說美國的運輸也出現一定的衰落也是非常正常的,那麼基礎設施的公路和鐵路,當然就不再重要了。同樣道理,還有位原先工廠提供能源動力的電力和石油運輸等等也已經不再重要,那麼輸電線路設備石油港口儲運設備等等,肯定也會不值得再去更新改造。

不過也有特例啊,日本的奇葩選舉制度決定了,那些國會議員等中可都是家族替代式,在某一地區有自己的地盤。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也不得不向這些地方進行傾斜,在國會內部為當地的基礎設施投入爭取大比預算,只不過有時候這些預算浪費的荒唐可笑。

曾經就有人在日本的政論雜誌上憤憤不平的指責,來自北海道的一員,不顧實際情況的為自己家鄉的高速公路,爭取了大筆的預算進行改擴建,可是這些地方人口稀少,車輛也不多,最後高速公路上跑的狗熊比汽車多……


千里巖


首先是體制差異,影響了國家發育成長,也產生了理念差別。他們的規劃與建設的緊密度比較高,且建設與週期長,形成整體穩定性較好,因此,在經歷了若干年甚至上百年,城市的重大設施建築、橋樑也能照常使用。生活環境幾百年來也基本穩定成熟,而且歷經幾百年磨合後的城市空間越發優美舒適。

汽車在起伏的山道上行駛,並不感到明顯顛簸,也沒有發動機共鳴聲,除了汽車質量一流外,路面路況、路面材料也相當平整,降低了輪胎的摩擦。

寬擴高大的鐵橋上百年了還是十分堅固,

地鐵站雖然多條線上下交叉轉接,但通達非常便利,

1860年左右或古老的房子相當普遍,房子雕刻工藝十分精美,彷彿像剛剛完工。

歷史上的城市設施設防設用考慮年代久遠,目前大部分設施仍在堅強的發揮它們的功能與作用。

由於人們也已經適應並喜歡現狀,因此,即使不進行大規模改造,其城市設施仍然能繼續使用。


ZZM29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亦都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及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基礎設施可以說是包含著方方面面。在以前各方面成本不高的時候,政府為了拉動經濟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但現在發達國家的政府基本上都是借債度日,哪裡還有閒錢搞基礎投資。

資金是一大問題,更大的問題是工人哪找?人力資源匱乏是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瑞士阿爾卑斯隧道幹了17年,把這個工程放到中國能用幾年,估計7年就完了。人力資源匱乏,沒人幹髒活累活。

還有一個客觀原因,西方國家的基礎建設高潮都多久了,從二戰結束開始。那個時候徵地成本跟現在天壤之別。而且隨著社會發展,司法制度不斷健全,法律法規不停完善,誰還敢強拆。我的地盤我做主,不拆就是不拆,政府把私人也沒辦法。

並且,很多基礎設施在規劃之初都是幾十年成百年的,比如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120年,如果不出意外,看到我回答的人基本都成灰灰了,而大橋還在。設計壽命沒到,修修補補還能用是目前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


機步營


美國里根時代搞過基礎建設,那時候負債不高資金相對充裕,為了拉動經濟和就業,其他國家也都在各自低迷期一樣做基礎建設,發達國家低迷期主要是上世紀中期(戰後重建),基建完成之後只需要定期維護就可以了,而基建資金來源於財政稅收,說白了也是要回報的,只不過回報期很長,同時需要增加貨幣流動供給,在沒有完全回收成本的情況下,繼續基建就可能掏空國家金庫,導致醫療,教育,軍事等其他發展投入滯後。

德國二戰之前就可以通過大量基建,改變低迷的經濟環境,但在當時高負債壓力之下,輸出戰爭就成了一條捷徑,希特勒準確把握了這個大勢,結果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持續投入基建,導致財政負擔加大,經濟壓力加重傳導到民間財稅和市場中去,產生國內矛盾,而矛盾和壓力如果沒有宣洩渠道,就會陷入內部混亂。

筆者於01年入市,歷經了股市的風風雨雨,大起大落。擁有自己的一套盈利戰法,可以做到短線操作的高勝率,積小勝為大勝。曾獲得上海選股冠軍達人,後又擔任新浪財經投資顧問。每天在【微信:1106228288】中講解選牛股思路,學會的人都選出不少牛股,也是抓住了不菲的收益。

筆者每天堅持講解選牛股的思路,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耐心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就比如:

萬方發展(000638)是在底部選出,當時股價在底部出現反轉十字星,主力進場,是絕佳的佈局機會,筆者果斷選出來講解。講解後該股連續漲停,截止目前累計上漲75%。很多及時看到我直播講解的粉絲都抓到75個點收益,恭喜能夠把握到這一波利潤的人。

第二隻光陽股份(002708)也是筆者根據選股法在6號選出,6號底部吸籌,主力資金大幅流入,即將爆發,所以筆者及時選出講解。截止目前累計大漲42%,看到的粉絲朋友輕鬆收穫42個點,恭喜當時看到直播後把握到利潤的股友。

筆者對選出底部啟動的爆發股非常擅長,此類短線股,賺錢速度快,拉昇力度大,今天在筆者也是同樣選出了一隻有望從底部爆發的短線股,看下圖:

上圖該股走勢:前期經過斷崖式下跌後,近期出現了主力底部洗盤。本週股價突破上方壓力,上行空間打開,短期有望強勢爆發。至於該股具體走勢與分析,筆者會在選股文章持續跟蹤講解。

另外隨著行情走強,11月的機會真的很多。筆者在定期追蹤的幾隻類似華控賽格的股...票已經選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最後如果手中有個..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買..賣點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與筆者【微信:1106228288】取得..聯...系,必當鼎力..相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