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国家过了建设高峰期,即便基础设施落后了,也不再大规模投入进行基础建设了?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吧

一,政治制度 欧美多是资本主义多党制 这导致他们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不光是看对国家人民有没有益 还有党争的问题 经常会有A党提出的议案B党就无条件反对 再加上本来问议会要预算就不容易所以预算案经常会不通过 还有土地制度 欧美多是土地私有的 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础建设的更新 国家想修一条铁路或者高速 那这个地得从私人手里购买 但是人家有权拒绝卖给政府 政府也没啥好办法 还有你修条路 来来回回的车会扰民 附近居民反对 你这个路也修不了了

二,社会发展阶段 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经历了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时代 比如美国 英国 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比我们早太多了 虽然现在有点破旧了但是还没到完全不能用的地步 而且政府还有很多别的方面需要钱 比如国民医疗 养老 失业救助等等 所以基础建设没到非更新不可的地步就不会主动进行大规模翻修的

补充一下 一些国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自治 比如美国这个问题就很突出 美国各州保留的自治权力是很大的 除了外交和国防等一些统一到联邦的权利以外其他方面各州都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 所以美国中央政府没法给各州下命令 这就导致跨州的铁路公路之类的基础设施出现两州之间扯皮 比如想从加州修一条铁路到德州 那么两州政府之间就要谈很久 修路的钱怎么分 加州出多少 德州出多少 这个就够扯皮扯上很久 德州可能会说你加州提出修建的所以你加州出大头 加州说这条路有利于两个州的人民又不是只有我加州人民独享的 所以费用应该平摊 这样扯皮到最后可能这个议案就不了了之了


吃芥末心很慌的好男人


不是不想搞,是没法搞。

理由如下:

一、没钱搞

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属于高福利国家,钱都用在福利上了,没钱了。基础设施可是很花钱的。

二、土地私有,不能强拆,难搞

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涉及到征用私人土地,涉及到拆迁。有的钉子户就不给你征用,就不给你拆,你爱咋咋地,你又不能强行占有,不能强拆,难搞。

三、没油水,没人推动

发达国家搞基础设施很难捞到油水,没有好处的事推动起来自然就不那么积极了。

四、有人反对

有人想推动,必然会有人反对。发达国家就是这样难办。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即便基础设施落后了,也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不想,是没法弄,太难了。


手机用户中华人168


如果说再也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了有些绝对,应该是放缓了才对。例如,2018年2月,美国就推出了2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撬动地方和企业共1.5万美元资金,用于更新机场、港口、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

笔者认为,发达国家在扩大基建投资问题上普遍很谨慎,原因在于:

需求相对增长有限

正如提问者所说,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过了建设的高峰期。加之人口老龄化,没有巨大的基建需求。再大规模搞传统基建,效用低、花钱多。而且,发达国家的基建已经很发达了,只是年代久远但建的很结实很耐用,进行适度的维修和更新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举个例子,笔者曾亲身乘坐纽约和华盛顿的地铁,它们的网络都很发达,只是地铁车厢和站台略显陈旧,但感觉都很厚重和结实。只要适度更新就可以了,不需要新建线路。所以也不用大规模基建投资。

预算也有限,钱要实现最大效用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平庸增长,因为挽救危机,大量财政支出造成了长期债务问题。那么在有限的财政资源情况下,政府可能更关注医保、教育等涉国计民生的领域,剩余的资金再有限投入到基础设施的更新中。所以,相对有限。

投资更青睐PPP(公私合营)模式

以美国为例,开启基建计划,联邦仅投入有限资金。并以此为种子基金吸引私人和地方政府跟进,撬动5-6倍杠杆,投入具体基建计划。这样联邦不需要大规模投资,便能做成一些基建项目。

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基建需要”大干快上”不同,发达国家更多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合理规划,逐步更新一些基建项目。虽然看似有些陈旧,功能还在,基本上属于“不要面子,守住里子”,更为实用节约。


经韬


人家的基建,像公路,铁路,早已完成且100年不落伍,民航更是像打的一般容易,可以说现代化早已完成,,而我们总是建了拆,拆了建,20年一个来回,一代人的财富就这样化为乌有,下一代继续努力,中国人能不穷吗?


alnoe1999


随便聊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国外的基础建设项目从规化思路上,更考虑全面性和前瞻性。比如英国伦敦的地下排水系统,在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里就可以看到,几乎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了。用了两百多年,至今仍是那样好用,而且宏大。新城虽在拓展,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延引,基建工程量就小很多。此其一。

第二,发达国家人口保持一直都比较稳定,欧洲发达国家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样在工程设计规化时的余量,就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比如欧美的高速公路建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己基本建设完成,几十年过去,上面跑的车是换了好几代了,可总量并没有什么增加,自然不需要加宽、新建,只要维护、保养就行了。

第三,进几十年世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互联网、资询、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与基础设施建设,关联度并不太大,对于路、桥等基本完善的发达国家,主要也就是铺一铺光缆,发一发卫星。所以,没有大规模基建发生。

第四,和政治体制有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大部份资源是私有的,国有资源少。要占用这些资源,必须私人所有者都同意,常有为修一条路,光投票就投了几十年还没结果,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义的。

也许会有人说,中国是基建狂魔,这几十年都在大搞建设,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原来基础太差了,现在是在追赶和补欠账,再加上中国地型复杂,地方经济发展差异大,领土面积又大,人口又多。这才造成了我们这几十年从城里到城外,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一直不停的都有大型基建项目。当然,后发也有优势,我们不仅在追赶,追赶过程中当然也有不断的超越!

此文写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日,甚感欣慰。





净月暖阳


说通俗一点,就是举国体制国家说了算,民主体制就是人民说了算,同样的要修一条路,国外的成本比中国高数倍,为什么,因为民众很难搞定,即便是有一两户不同意,你都很难施工,在中国这类情况也有,不过钉子户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民众都日盼夜盼政府早点来拆迁。所以这就是国情体制的区别,所以按这样的规律发展下去,再过十几二十年,欧美地区城市和中国城市相比真的要变成乡下了,城市现代化跟不上中国的发展节奏,说什么保留历史文化遗迹是站不住脚了,落后就是落后,那时候中国人到外国旅游真的就是去欣赏博物馆了



小生意小窍门


基础设施是根据需要来的,不是用来好看的。因为一个基础设施也是有寿命的,并且在其寿命期限内总是要投入新的资金进行维护,如果他的使用率很低,那么无异于浪费公共资源。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利用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实现了一次产业结构的改变。除了德国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还保存了相当的工业区规模之外,大批的工业已经开始向第三世界进行了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为分布于国家内部各处的工业区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显然已经就没有了那么大的存在必要。这时候如果还像其大量投入更新改造,显然就是在浪费钱。

再比如美国,大量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到海外之后,原本为老工业区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和公路,显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能够保证国内客运和消费品运输就足以。想想看以前运往世界各地的产品,以及运到工厂去的原料,和现在只不过是运输客运和消费品,这个规模显然是不成比例的。所以说美国的运输也出现一定的衰落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基础设施的公路和铁路,当然就不再重要了。同样道理,还有位原先工厂提供能源动力的电力和石油运输等等也已经不再重要,那么输电线路设备石油港口储运设备等等,肯定也会不值得再去更新改造。

不过也有特例啊,日本的奇葩选举制度决定了,那些国会议员等中可都是家族替代式,在某一地区有自己的地盘。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也不得不向这些地方进行倾斜,在国会内部为当地的基础设施投入争取大比预算,只不过有时候这些预算浪费的荒唐可笑。

曾经就有人在日本的政论杂志上愤愤不平的指责,来自北海道的一员,不顾实际情况的为自己家乡的高速公路,争取了大笔的预算进行改扩建,可是这些地方人口稀少,车辆也不多,最后高速公路上跑的狗熊比汽车多……


千里岩


首先是体制差异,影响了国家发育成长,也产生了理念差别。他们的规划与建设的紧密度比较高,且建设与周期长,形成整体稳定性较好,因此,在经历了若干年甚至上百年,城市的重大设施建筑、桥梁也能照常使用。生活环境几百年来也基本稳定成熟,而且历经几百年磨合后的城市空间越发优美舒适。

汽车在起伏的山道上行驶,并不感到明显颠簸,也没有发动机共鸣声,除了汽车质量一流外,路面路况、路面材料也相当平整,降低了轮胎的摩擦。

宽扩高大的铁桥上百年了还是十分坚固,

地铁站虽然多条线上下交叉转接,但通达非常便利,

1860年左右或古老的房子相当普遍,房子雕刻工艺十分精美,仿佛像刚刚完工。

历史上的城市设施设防设用考虑年代久远,目前大部分设施仍在坚强的发挥它们的功能与作用。

由于人们也已经适应并喜欢现状,因此,即使不进行大规模改造,其城市设施仍然能继续使用。


ZZM29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及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包含着方方面面。在以前各方面成本不高的时候,政府为了拉动经济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但现在发达国家的政府基本上都是借债度日,哪里还有闲钱搞基础投资。

资金是一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工人哪找?人力资源匮乏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瑞士阿尔卑斯隧道干了17年,把这个工程放到中国能用几年,估计7年就完了。人力资源匮乏,没人干脏活累活。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西方国家的基础建设高潮都多久了,从二战结束开始。那个时候征地成本跟现在天壤之别。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司法制度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不停完善,谁还敢强拆。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拆就是不拆,政府把私人也没办法。

并且,很多基础设施在规划之初都是几十年成百年的,比如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120年,如果不出意外,看到我回答的人基本都成灰灰了,而大桥还在。设计寿命没到,修修补补还能用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


机步营


美国里根时代搞过基础建设,那时候负债不高资金相对充裕,为了拉动经济和就业,其他国家也都在各自低迷期一样做基础建设,发达国家低迷期主要是上世纪中期(战后重建),基建完成之后只需要定期维护就可以了,而基建资金来源于财政税收,说白了也是要回报的,只不过回报期很长,同时需要增加货币流动供给,在没有完全回收成本的情况下,继续基建就可能掏空国家金库,导致医疗,教育,军事等其他发展投入滞后。

德国二战之前就可以通过大量基建,改变低迷的经济环境,但在当时高负债压力之下,输出战争就成了一条捷径,希特勒准确把握了这个大势,结果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持续投入基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经济压力加重传导到民间财税和市场中去,产生国内矛盾,而矛盾和压力如果没有宣泄渠道,就会陷入内部混乱。

笔者于01年入市,历经了股市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拥有自己的一套盈利战法,可以做到短线操作的高胜率,积小胜为大胜。曾获得上海选股冠军达人,后又担任新浪财经投资顾问。每天在【微信:1106228288】中讲解选牛股思路,学会的人都选出不少牛股,也是抓住了不菲的收益。

笔者每天坚持讲解选牛股的思路,目前已经有很多粉丝都已经学会,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线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线的新股民,希望你耐心看完之前选的牛股。就比如:

万方发展(000638)是在底部选出,当时股价在底部出现反转十字星,主力进场,是绝佳的布局机会,笔者果断选出来讲解。讲解后该股连续涨停,截止目前累计上涨75%。很多及时看到我直播讲解的粉丝都抓到75个点收益,恭喜能够把握到这一波利润的人。

第二只光阳股份(002708)也是笔者根据选股法在6号选出,6号底部吸筹,主力资金大幅流入,即将爆发,所以笔者及时选出讲解。截止目前累计大涨42%,看到的粉丝朋友轻松收获42个点,恭喜当时看到直播后把握到利润的股友。

笔者对选出底部启动的爆发股非常擅长,此类短线股,赚钱速度快,拉升力度大,今天在笔者也是同样选出了一只有望从底部爆发的短线股,看下图:

上图该股走势:前期经过断崖式下跌后,近期出现了主力底部洗盘。本周股价突破上方压力,上行空间打开,短期有望强势爆发。至于该股具体走势与分析,笔者会在选股文章持续跟踪讲解。

另外随着行情走强,11月的机会真的很多。笔者在定期追踪的几只类似华控赛格的股...票已经选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最后如果手中有个..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买..卖点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与笔者【微信:1106228288】取得..联...系,必当鼎力..相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