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為什麼最近看不到馬雲、王健林的身影了?

 “爸,家裡是不是出事了”

“沒事,不過最近你低調點,微博什麼的就別發了,沒事也回家待著”


(我臆想著,這應該是前些日子王思聰跟他爸的一段對話。)
「真相」為什麼最近看不到馬雲、王健林的身影了?

 可見王思聰是聽進去了,在我們印象中王思聰是一個盲目狂妄,鮮衣怒馬的五陵少年。雖然王思聰有個“首富”的老爸,背景強硬,但不可否認王思聰是個非常聰明有遠見的人,不然他無法讓他的五億資本迅速增長十倍。
萬達究竟何以至此?
眼看著自己親手打造的帝國在一點點地縮減,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
曾經的王健林有多風光,如今的他就有多落寞。
1989年,王健林到大連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萬達的前身)擔任總經理,過去近三十年的時間裡,王健林將萬達從一個偏居一隅的小企業打造成為中國商業地產的一張名片,著實不易。
從2009年到2016年,王健林的個人資產從290億元增加到2150億元,八年間增長了7倍多。萬達前期的發展比較順利,但在前些年商業地產呈現下滑趨勢時,王健林果斷轉型,多點出擊。
從2013年起,王健林開始關注並投資影院、度假村、俱樂部等相關文娛產業,並在海外開展大手筆的投資,美其名曰“把中國文化輸出到全球”。
只是其擴張速度太快、轉型太猛,成為了萬達不能承受之重。更深層次的原因,中國的大企業不僅僅是股東的企業,更是人民的企業,是國家的企業。如此重磅投資海外,與國家利益不符,與人民利益不符!

於是,2017年6月銀監會要求各銀行排查企業授信及風險分析之後,萬達的6個境外項目融資受到管控。之後,情況急轉直下。當然,萬達如今的境遇絕對不只是某一事件導致的,排查授信或許只是那最後一根稻草。
近三十年的歷程,如今都成為故事。

馬雲又為何退休?
要知道,在中國企業界,70歲以前退休都算不正常!
2018年9月10日,馬雲發佈名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在信中馬雲宣佈:將於2019年的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位,將會迴歸教育成為一名老師。


「真相」為什麼最近看不到馬雲、王健林的身影了?


 馬雲是要放棄對阿里的控制權嗎?
非也!

早在2013年,在馬雲卸任阿里CEO的同時,向大家宣佈了阿里巴巴神秘的合夥人機制。其中所顯現的卻是阿里巴巴幕後真正的權力中樞。在合夥人機制下,合夥人不只擁有對阿里集團董事會半數以上人數的提名權,還能指定獨立董事。如果把CEO比喻為宰相,董事長比喻為皇帝的話,那麼阿里的這個合夥人機制就相當於是一個皇帝頂頭的元老院。除了擁有對公司的隱形“控制權”之外,這一套合夥人機制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只要合夥人離開了阿里集團或關聯公司,即從合夥人組織退休。對此,阿里巴巴的解釋是,為了確保管理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不會因為個別創始人(合夥人)的退休和離開而影響公司的運營。
所以,馬雲的退休可以說是下放權力,幕後操作。
然而為什麼要這樣做?


「真相」為什麼最近看不到馬雲、王健林的身影了?


 阿里影響力太大,需要有更大的組織來接手才符合人民的利益!馬雲還是太聰明,比較識時務,即使有再大的不捨,也得放手,以保全自己。也可以說是小聰明,好則好;若被識破,則不好便會引火燒身。
馬雲當年教書時說:我還是比較適合教書的,我教書教得很好,真的很棒!我覺得我可以教的爐火純青!
如今就憑他此次的急流勇退,我們也不怕他驕傲的說:馬雲還是比較適合做企業的,他做企業做的很好,真的很棒,也做的爐火純青!

不論大佬們怎樣,他是他,你是你。在成為大佬之前,我們的想象力是被自己限制的!當有一天你自己也成為大佬時,畢竟前人的發展也是你的摸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