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人會如此評價海瑞:“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

清ai小叄


船伕先不吐槽海瑞了,而是先講另外一個明朝人的故事。

比愛國更愛名聲的史可法

明末隨著崇禎在景山上吊死後,高傑在南京擁立朱由崧為帝,併成為江北四鎮軍事實力最強的存在,但不久高傑被許定國誘殺。留下寡婦邢夫人和高傑的兒子,高傑的兵馬則由邢夫人統轄。

邢夫人擔心兒子幼小,不能壓眾,她知道史可法沒有兒子,提出讓兒子高元爵拜史可法為義父。這本來是史可法增進同高部將士感情的一個機會,然而史可法卻因為高部是“流賊”出身,堅決拒絕,命高傑子拜提督江北兵馬糧餉太監高起潛為義父。呵呵,不收人家當義子就罷了,讓人家認一個太監做義父是幾個意思?情商啊!

所以史可法愛國這點毫無疑問,但他和海瑞這樣的文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對自己的名聲更加熱愛,程度還要高於對這個民族和國家的熱愛!

比愛名聲更愛國的兩個人

在這點我就不得不在說兩個人,一個是和海瑞同時代的張居正,一個就是我們熟悉的李鴻章。同樣是面對明朝腐朽的局面,海瑞選擇

“罵皇上”“潔身自好”這種極端行為來炒作自己的名聲,然後除了自己的名聲響了亮了,於國於民幾乎毫無益處。

而張居正則是選擇和而不同,入鄉隨俗的走入官場大醬壇,靠不懈努力爬到高位後,實施了自己醞釀已久的政治抱負,讓明朝又多了幾十年氣數,百姓負擔輕了些許。但,張居正的名聲註定也留下了汙點!我相信這點張居正早已經清楚了,但在他的心裡,為這個國家和百姓多做一點實事兒比自己的名聲更重要!

李鴻章就更不必說了,只要其在平定內亂後激流勇退,李的名聲和聲望比他的老師曾國藩也不遑多讓。他會不明白麼?像張居正和李鴻章都是靠自己一點點爬到那個位置的人,哪個不是人精,這點道理他們估計早就想過了。

選擇,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點實事與自己的名聲之間做個選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先把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做好,再努力讓身邊的親人朋友過的更好,再之後可以適當的在社會發聲,試著為老百姓,為這個民族國家做點什麼。如果順序反過來了!這樣的人往往不可信。

全天下都是海瑞那樣的人,其實是很可怕的!


瓦爾登的船伕


為何明朝人會如此評價海瑞:“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

海瑞這個人的存在,於明朝官場而言,是個牌坊式的宣言。《明史》載:“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嘗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稅,尚可存古人遺意。’”李贄說他“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說官員是婊子有失偏頗,但海瑞於明朝朝廷,就是個牌坊罷。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境內)人。海瑞祖上也是闊過的,不過到他的時候,已經中落得不成樣子,他四歲便喪父。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在鄉試中作《治黎策》中舉,此後輾轉十年,才走到了浙江淳安縣令的位置上。在此,海瑞手上總算掌握了一點權力,讓他可以整頓治安、興修水利。


明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徐階對海瑞之行事非常讚賞,曾稱道他:敝鄉近來誠為新政所困,然剛峰初意亦出為民,只緣稍涉偏頗,刁徒遂乘之妄作,偽播文檄,謬張聲威,煽惑愚頑,凌蔑郡縣,始猶誣訐,繼乃扛抬,白佔田廬,公行搶奪,紀綱倫理蕩然無存,不獨百姓莫能存生,而剛峰亦因之損譽,良可慨也!

其時明朝統治高層拉幫結派,著名的有閹黨、東林黨等,時任浙江總督的胡宗憲則是嚴嵩的黨羽。若論官階,海瑞自然不是胡宗憲的對手,不過海瑞還是“認死理兒”,便胡宗憲的兒子撞到手裡,那該揍的照揍。據記載,胡宗憲之子人稱“胡衙內”,這官二代仗著其父的威勢魚肉鄉里,曾經過淳安縣因認為驛站對他招待不周,竟將驛吏吊起來打,又在驛站大鬧一場,結果被海瑞拿下,胖揍一頓後,拿去交給胡宗憲治罪,並捎了一封書信,說這小子冒充你兒子在砸驛館,你看著辦吧。無獨有偶,時鄢懋卿改鹽法,類似欽差大臣下到“基層”進行“調研”,各地官員見其陣仗莫不巴結不及,唯獨海瑞修書一封,我這地方窮,你從別的路走吧。


海瑞官不過七品,敢如此對待朝廷官員,自然難以立身,不過他聲望不小,不好隨便就弄死,只好讓他“自娛自樂”。不過海瑞這人膽大包天,嘗於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上疏言事,抨擊當朝皇帝失德荒政,甚至說“嘉靖者,言家家皆淨無資財用也”……

據說海瑞年少時研讀《漢書》,對漢人汲黯的品行極為推崇,入仕後一直師法汲黯,是少見的“鯁介之臣”。《五雜俎•鄭十五•事部三》載,“近代若海忠介之清,似出天性;然亦有近詐者。…然忠介身後誠無餘財。近來效顰者,家藏餘鏹,而外為纖嗇之態,欲併名與利,而皆襲取之,視海公又不啻天壤矣。”


海瑞是明朝的清官典範,但實際上能起的作用,除了那些直接受益於他的人們外,更多的不過是個牌坊的作用,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他的為官准則,《廣東新語》載“公之學以剛為主,其在朝,氣象巖巖,端方特立,諸臣僚多疾惡之,無與立談。”


古今事


歷史讀多了,會發現有些事情以訛傳訛久了,哪怕再離奇,大家也會相信,所謂“三人成虎”,絕非虛言。

我要替海瑞鳴幾句不平,海瑞的性格大家都知道,特別剛直,又特別迂腐較真,他這樣的人放到官場上,很容易得罪人。

↑海瑞其實是很簡單的人物,複雜的是人心

官場上的人自然要報復他,怎麼報復?抓他貪汙受賄,包養小三,生活腐敗?明顯抓不到小辮子的嘛,那就只能想辦法弄壞他的名聲,從“道德高地”向他開炮,把他的形象,人格打入萬眾咒罵的境地。

偏偏海瑞的性格和言行裡,存在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比如海瑞的家庭生活:

海瑞父親早亡,從小是寡母謝氏帶大,母子感情深厚,直到34歲的年紀,還和母親同居一室,海瑞夫妻之間常有衝突,婆媳矛盾也比較多,這都是比較可信的歷史記錄,但海瑞家庭生活記錄下來的很少,其死後,野史中關於他家庭生活的記載卻如雨後春筍,多如牛毛,不但常被人拿來說道,而且記載特別詳細,宛如親見。

那麼,這些野史中的內容,造謠成分有多少,以及,更關鍵的是,有多少內容是海瑞的敵人炮製出來的呢?

也就是說,你得看是誰提供的史料!

↑《萬曆野獲編》,一本如此厚的野史

明代萬曆年間文學獎沈德符曾寫過一本《萬曆野獲編》,裡面記載了一個名叫房寰的御史,這個御史專門和海瑞過不去,曾經上疏攻擊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房寰說海瑞在花甲之年納了兩位美妾,以至於引起妻妾爭寵,其中有兩人同一天自縊身亡。

這還沒完,房寰又說到,海瑞先後將長房潘氏,二房許氏休棄,逐出家門。

還有,海瑞的兒子海中行死的不明不白,以及,一直到現在都廣為流傳的——海瑞的女兒因為吃小童送的餅,受到海瑞譴責,結果這女娃絕食七日後活活餓死。

這些描述太生動了,讓人過目不忘。

房寰是何許人也,著名作家鄢烈山曾經寫過一篇《房寰的邏輯》,讓人看過之後大呼痛快!

海瑞73歲那年,他的下屬,南京都察院的提學御史房寰上疏彈劾海瑞,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彼時的海瑞雖然早已經是花瓶閒差,但他作為道德模範,在全國擁有崇高威望和巨量的粉絲群,房寰上疏之後,立即被鋪天蓋地的口水淹沒。

你房寰不是去揭海瑞的老底嗎?好啊,那麼海瑞粉絲們就去揭房寰的老底,大家紛紛開始人肉房寰及其親屬。

果然,房寰攻擊海瑞的私德頗有點捕風捉影,但房寰自己的屁股可就極其不乾淨了——他兒子房應鬥在江南各地借遊覽為名廣收賄賂;他的親家翁嚴範“大通關節,賄濫滔天”。士子將他家的豪華比作終遭火焚的“阿房宮”,老百姓把“此‘房’出賣”的揭帖貼在他家的牆壁上。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海瑞粉絲護主心切,雖然查證出了許多證據確鑿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也存在過度誇大。

那麼,房寰他拿什麼理由攻擊海瑞呢?有三條:

一是“貶損主威”,即攻擊最高領袖;二是“損辱國體”,即損害國家形象;三是“攘臂疾呼而攻孔孟”,即向國家確立的至高無上的思想權威挑戰。

說實話,房寰腦子不怎麼好使,第一條,海瑞確實給嘉靖上過那封著名的《治安疏》,把嘉靖罵了個狗血淋頭,但天底下並沒有人認為那是攻擊最高領袖,而是凸顯海瑞正直敢言,為國謀事的精神,房寰要是藉此做文章,應該把攻擊點放在海瑞藉著攻擊最高領袖,想達成自己名垂青史的私人野心,攻擊海瑞虛偽,故意炮製大新聞炒作自己,明顯會更有效果。

第二條,損害國家形象,這就是純粹搞笑了,眾所周知,海瑞奉行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他的所作所為如果說是損害國家形象,那意思就是太祖皇帝也在損害國家形象了?這個攻擊點完全無效。

第三條,說實話,正是這一條讓房寰被打入萬劫不復之地——海瑞如果在攻擊孔孟倫理和綱常,那麼你房寰呢?你一個大貪官,代表了孔孟?去維護孔孟?底氣何在,自信何在啊!!

後來房寰傳三代後再無子嗣,很多批評者都說這是報應,可見人們對房寰的憤恨之心。

所以說,類似“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這樣的評價,我們首先得看看,想想是誰提出來的。攻擊海瑞的私德,當然可以,但如果攻擊者比如房寰這樣的,自己的私德就很不講究,反而去攻擊對方的私德,那還是洗洗睡算了。

總而言之,房寰說的這些海瑞的八卦,小編是表示嚴重存疑的,而且正史上沒有對海瑞逼死女兒的事情加以記載,其來源全是野史,偏偏野史的描述極為生動,更讓人懷疑事件的真實性,怕不是沈德符等人腦洞大開的歷史發明吧?

看來三四百年前攻擊他人的方法和現在幾乎如出一轍,先從私德入手,道德上打倒對手,細看微博上那些明星之間的離婚,撕逼大戰,都能看出這樣的手法。

但是要注意,你攻擊別人私德的時候,也要做好自己被人人肉,挖掘你私德的準備。

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力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可惜,房寰們卻不知道這樣簡單的道理。


我見青史多嫵媚


用人話翻譯過來就是當官效忠皇帝就像公蟻一樣只知道辛勤的工作,從來不問為什麼,把皇帝的旨意不折不扣的完成,把為官作為的原則不折不扣的堅持下去;說到盡孝,就是孝順起父母來不管不顧,認死理,會把孝道文化唯命是從發揮到極致,就像禽獸一樣沒有自己的思想。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兩句話說白了不是什麼好話,反而更似罵人的話,事實也的確如此,海瑞不畏權貴,不依附權貴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寧願罷官也不願意玷汙自己的“羽毛”,這樣的清官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的確都很難找出幾個。

但明人對於海瑞的評價並沒有因為海瑞一絲不苟的嚴肅而相應的提升,反而給自己的招來了“螻蟻”、“禽獸”的汙名,何以如此?大概還是與海瑞生活的時代背景相關,這兩句話說的很深很準,基本上反映了海瑞一生兩個方面的態度和作為。


海瑞做官,可以做到風清氣正,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連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都不碰,同時不允許別人碰,也就是說下屬的行為也被嚴厲控制,最後海瑞發現自己就剩個孤家寡人了,熟悉古代管制的應該知道縣衙裡面當差辦事的都是非財政供養人員,身份地位低下,沒有工資,就靠著藏汙納垢補貼家用呢,不讓把黑手伸向老百姓,吃什麼喝什麼,最後大家索性罷工。

當然,海瑞是清官,就是把大家都餓死,他也不可能想著還是應該讓大家多少拿點的事情,這是對下,對上海瑞也是耿直不阿,認準的事情誰說都不好使,有官員下來視察,一般按照慣例,地方官要孝敬一筆的,海瑞不,還把人家當成假官,暴打一頓,海瑞的機智,可見一斑。

再說到孝,海瑞的孝主要就在於對母命的唯命是從,海瑞的嫁娶都是他老媽說了算,娶誰是他媽看好的,休誰也是他媽看好的,海瑞是一個聽媽媽話的人,基本上母親說的,海瑞都能不折不扣完成,因此也就有了“禽獸”的說法了!


歷史三日談


海瑞這個人,就是個廢物。

不錯,海瑞是個清官,可是清官就是好官嗎?如果是,那還不如找個板凳去當官,更加清廉,不但不貪汙,連工資都不要。

問題是海瑞連板凳都不如。為啥,因為他是人,他有慾望。

啥慾望?他不愛錢,愛名。只要給他一頂高帽子,馬上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有勁。

不理解的,想想曼德拉。國際上誇他是民族和解典範,他一興奮就把一百多萬外來打黑工的,周邊國家黑人,全給了南非國籍。

國際上誇他是開放典範,他一興奮就把金融,保險,證券全開放了,馬上被各國哄搶,連中國都有份。

海瑞也是這樣的貨色,有人誇他是清官,他一興奮,就把自己的五歲女兒關起來活活餓死了。為啥?據說是拿了別人一個饅頭。

有人誇他為窮人做主,他一興奮,在他治下,只要窮人和富人打官司,不論青紅皂白,都是窮人贏。

是的,海瑞不貪贓枉法,他貪名枉法。一輩子沽名釣譽,沒有為國開疆裂土,沒有為君分憂解難,沒有為民爭取好生活,甚至連一篇像樣的文章都沒有,一輩子都活在他那個“清官”的名聲裡了。

這樣的貨要他何用?讓他當你們市裡縣裡父母官,你樂意不樂意?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


因為自古忠孝難以兩全。貪腐盛行的明代官員的基本工資卻很低,以至於當清官是難上加難。

海瑞剛去有個縣當縣長時,因為禁止貪腐,衙門的人全都罷了工,他是個超人,誰也不用,一個人把什麼都幹了。時間一長,那些公務員怕失業就都回來幹活了。不過其他人很難做到他這麼絕,不被腐蝕很難。而關於海瑞盡孝最出名的事,應該就是有次他母親過生日,他買了兩斤肉,不光賣他肉的屠戶驚呆了,連整個官場都沸騰了!一時間海瑞買了兩斤肉成了當時的頭條熱搜……這應該就是當時人會覺得海瑞顧大家不顧小家,“盡忠如螻蟻,盡孝如禽獸”的原因吧。

就像《人民的名義》裡的達康書記,看似六親不認,其實是大公無私。


漁樵說史


海瑞一直一來都是以一個清廉的形象出現的,但不知為何近年來被眾多人評判得一無是處。大概人心冷了,沒事做了,就想以自己捕風捉影的語言尋求一些存在感。

海瑞為官清廉,敢於直言進諫,這在很多書稿中都有記錄。在當時的封建王朝之下,他在官場的幾起幾落,最終成為一個官場吉祥物一樣的形象,源自於他內心深處的儒家思想。

海瑞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他母親盛年寡居撫養他長大,這就像極了現在某些鳳凰男,只不過海瑞是單親家庭裡出來的鳳凰男。網絡上傳言他休妻虐女,具體事實如何不得而知。但我有理由相信,他對於母親有一種近乎變態的愚孝。


小王子愛上狐狸


海瑞是《大明王朝1566》和《萬曆十五年》中的一個典型人物,說他是典型,主要還是在於他是天下文官的典型,是清官廉臣的典型。堪稱明代官場的一個奇葩和文官中的一股清流,清流的有些不近人情。

輿論說他”盡忠如螻蟻,盡孝如禽獸”,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太看重大我,以至於沒有小我,眼裡容不下沙子。因為五歲的女兒偷吃了一塊饅頭,就把她活活的餓死。因為同情窮人,就在所有窮人和富人的訴訟中偏向於窮人。可以說,海瑞到處,寸草不生,他清正廉潔,對自己非常苛責,就要求所有的同僚都是這樣,以至於沒有人敢和他一起為官。他忠君起來連皇帝都罵,還抬著棺材進諫,以至於皇帝都對他沒辦法,其字為剛峰也不得不說是非常有道理,海瑞的確是一把剛直鋒利的劍。

萬曆皇帝對他的評語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合令本官照舊供職

就非常切中肯綮。《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講治國就如同治河,不能因為長江的水清,黃河的水濁,就不用黃河的水。黃河渾濁的水流出來會傷害人民和莊稼,長江的清水流出來一樣會傷害人民和莊稼。這個就講的很有道理。明代的文官,很多都是皮裡陽秋,表面上清正廉潔,實際上卻幹著偷雞摸狗的勾當,而且沽名釣譽,以博取名譽為業,什麼都去批判,被皇帝打板子了更加榮耀,所以李鴻章講“明朝亡於清流”,不是沒有道理的。


青年史學家


海瑞這個人,一句話。做官不行,做人更不行。他最大的問題是不把自己當人,別人在他眼裡更不是人。


海瑞自然是清官,大大的清官。有明一代,甚至前後五百年,海瑞都敢說清官第一。幾乎不會有人對此有爭議。所以,終海瑞一生,也創造了中國文官曆史的一個奇蹟,就是越被貶黜,官升的越大。

關於海瑞的生平啥的,我們就不說了。百度一下大家都知道。我們就說一下,海瑞這個人,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海瑞是個大明星。終其一生他都活在明星的光環下。儘管這個光環燃燒著他自己,也燃燒著他的崇拜者。明朝皇帝幾次三番啟用海瑞,也就是利用他的明星效應。為自己做營銷。

老百姓對海瑞,看不著的,當成神仙,早午晚三柱香的供著,祈禱海青天長命百歲。看的著的,當成父母,只有這樣的清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有幸接觸的。當瘟神,不符合海青天價值觀的都得死!可惜,這世界,複合他的價值觀的,比他自己還稀有!

海瑞就是這麼奇怪的一個人。我覺得他是一個思想巨嬰。他終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從沒有出來,也從不想出來。他的那個世界,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別人進不去,他也沒想讓你進去。

那個時候,和海瑞共事是件要命的事兒。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這老兄就會告你狀,給你下個絆子,弄死你。在海瑞眼中,只有和我一樣的人或和我不一樣的人。和我一樣的人沒有,和我不一樣的人,都要消滅!

海瑞,不好說是不是個扭曲的人?但他真的有點不太正常。我們期待像海瑞這樣的清官。我們卻不渴望,像海瑞這樣的官。因為有他的世界,不可能秩序井然,只能是崩潰毀滅。

不過,還是要衷心的說一句,海瑞,你值得所有人敬佩!

綜上!


君箋雅侃紅樓


海瑞不過是一個不畏生死,竭盡所能的想給無數個社會底層掙扎的人一口飯吃罷了。他最大的錯就是不該得罪那些有錢有勢的士紳階層,因為這些人是書寫歷史的人,所以海瑞這麼一個為國為民的人,便成了異類,變成了一個變態的人。海瑞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想法設法去從士紳階層那裡為底層的人爭得一些利益,使得底層的人能夠活命。要知道,海瑞做到了二品官,以海瑞的能力,原本可以過上一個衣食無憂,妻妾成群的生活。

這是我以前寫海瑞的一篇的文章。

中國歷史有無數的王侯將相和達官顯貴,他們權傾一時,或是富甲一方,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抓住一切機會,最後走向成功,為當時無數人所羨慕和敬仰。可是,明朝的海瑞卻不是這樣,他與時代的潮流格格不入,清廉得不近人情。很多人認為他“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或者說他只是一個無能的好人。那麼,為什麼這個無能的好人能真正為歷史所記住,能夠名留青史,更不用說民間廣為流傳他的故事。

首先,海瑞到底是不是傳統我們印象中一個無能的好人,他只是品格高尚而已。海瑞是三朝元老,最後以73歲的高齡病故於南京任上。死的時候,他躺在用葛布製成的幃帳裡,最後只有王用汲去主持喪事。可以說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海瑞死的時候十分悽慘,而且還沒有後人,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似乎他的人生真的是很失敗。

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的,海瑞死訊傳出的時候,南京的百姓罷市了;當他靈樞用船運回家鄉時,祭奠哭拜的人達到了百里。他本是海南人,一生做過教渝,當過知縣,深得民心;後來歷任右僉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右都御史等職位。他去世以後,朝廷追賜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放到現在那就是一個普通人努力學習,通過考試進入官場,廉潔自律,一心為國為民,經過30年的努力做到部長,當他死的時候,無數百姓自發為其送行,國務院對其一生做出高度評價。然而,就這樣一個如此勵志之人,大多數印象中都覺得他沒有才能,只是為官廉潔。

其實,看完海瑞一生就會明白,你就會明白海瑞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厲害?

海瑞幼年喪父,母親獨自將其撫養長大。通過努力讀書,海瑞考上舉人,40歲做了縣裡的教育局局長,8年以後成了浙江淳安的縣長。他在淳安重新清丈土地,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深得民心。如果是現在,普通人如果48歲做到縣長,而江浙當時本來就是富庶之地,他可以過上相當舒服的生活。

然而,海瑞並不是普通人。他把浙江總督胡宗憲的的兒子抓起來,抄沒金子數千兩,並沒收交公,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海瑞說:“過去胡總督考察巡視各部門,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

胡宗憲還能說什麼,只能怪自己養了個坑爹的兒子,海瑞當然也沒有被治罪。所以這個事情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就是海瑞一心為民,不畏強權;第二就是海瑞是懂得如何去鬥爭的。因為正常情況下,一般人去得罪比自己大好幾級,而且還是管自己的官,早就領便當了。

當時嚴嵩是內閣首輔,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小弟都御史鄢懋卿到浙江來視察,經過淳安縣,海瑞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來接待。鄢懋卿一路上都是要什麼有什麼,當地官員沒有不盡力去伺候的,他十分生氣,然而拿海瑞並沒有辦法,只好悻悻離開。海瑞並沒有被革職查辦,而是四年之後被選拔為戶部雲南司主事。

當時的皇帝是明世宗,也是嘉靖皇帝,這個皇帝任性和倔強,一味求仙問道,卻又始終牢牢掌控整個明朝,無人膽敢進言。他是最明朝為獨特的皇帝,然而卻遇到比他更獨特的臣子。海瑞準備棺材,託付朋友照顧好家人(所以說他還是有朋友,而且替家人考慮過的),然後向皇帝上了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節選如下:

海瑞從頭到尾都責備了嘉靖一遍,無論是做皇帝,做父親還是做丈夫,嘉靖帝都是不行的。當然,讀完《治安疏》的嘉靖龍顏大怒,將海瑞關入大牢。嘉靖帝將《治安疏》放在宮中數月,海瑞沒有被定罪,畢竟嘉靖帝並不糊塗,他可不是商紂王。嘉靖心裡苦,但是什麼都做不了,臨死之前留下遺詔——“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最後一句話就是關在監獄裡面的人都放出來恢復原職。

隆慶皇帝繼位以後,海瑞調到了大理寺,被提拔為尚寶丞(專門管理皇帝御璽、印鑑的官員)。後來徐階被彈劾,海瑞上書替徐階辯護,之後,海瑞經過幾次調動,最後升官成了應天巡撫。海瑞興修水利,全力摧毀豪強勢力,安撫窮困百姓。徐階退休之後,徐家的土地多達二十四萬畝,子弟為非作歹。徐階曾有恩於海瑞,但是海瑞懲治了他的家人。後來,得罪的士大夫也越來越多,當然他自己也犯過一些過錯,最後被罷免。

海瑞在朝廷之上被各種打壓,後來辭官會老家瓊山,期間曾前往福建拜見對自己有恩之人——黃光升。萬曆帝歷來器重海瑞的名望,屢次要重用海瑞,主持國事的閣臣暗中阻止。他生命的結束的倒數第二年,海瑞聽聞黃光升去世,悲傷至極,帶病前去晉江奔喪。所以說海瑞並不是無情之人,更不是無能之人。

萬曆十五年,海瑞死於任上,結束了他與陋風積弊、達官權貴們爭鬥的一生。黃仁宇在他文章最後一句話說的那樣“他們再也用不著為這位大眾心目中的英雄一一到處惹事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了”。

李贄評價海瑞為“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若是大明王朝多幾個像海瑞那樣的“嚴峻守法的官員,熱心保護老百姓”的官員,大明也不會亡於農民起義了,最後華夏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