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这样的言论?

暴走大蚂蚁


有人问“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人觉得深圳牛,发展的好;也有人觉得深圳能发展,还是不靠全国支持,什么政策都享受。这个问题要深入探讨:

首先,为什么要选择将深圳作为特区?深圳被选为改革开放的前线和经济特区,直接原因就是面对香港,可以在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接受来自香港以及来自华人世界的投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圳的发展,首先是得到香港的支持。

其次,深圳得到了全国哪些方面的支持?在深圳被划定为特区后,深圳可以在全国大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先行先试,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是得到了全国的支持,独此一家嘛。但邓公当年也说了,让深圳这个小渔村试试看,失败了可以重来嘛。也就是说,在享受这政策便利的同时,深圳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让人欣慰的是,深圳成功了!便利的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保障深圳在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的同时,还带来了全国各地人才的持续涌入。这些人才和当年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经验相结合,爆发出了巨大的生产力,造就了深圳奇迹。

再次,深圳今后的发展优势在哪里?有人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特区也会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人认为,像珠三角,被长三角超越也是迟早的事,香港也会被上海超过。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看上去更像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就近期来说,假设10年乃至20年内,深圳依然会占据着改革的最前沿,无论是前海自贸区,还是天安云谷,依然是国内发展的引领者。

而深圳成熟的创业生态圈,依旧在持续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顶尖人才的持续涌入。也有很多人担心深圳的房价太高了,人才会不会留不下来。对于中低端人才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高端、顶尖人才来说,什么高房价,那都不是事,看看对面的香港有多高!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房价上跟香港看齐,那么,深圳的未来也就不看好了。


单问者


这不叫举全国之力,而是为全国冒险做试验品,也就是让大家在深圳搞实验,失败了就扔掉,因此需要投巨资的重大项目不会投给深圳,高精尖人才也不会从全国抽调过来给深圳,谈何举全国之力?相反,当时裁撤的军工企业,粤北的、贵州的、西安的等等就迁往深圳,这些企业是当时的国家包袱,大家见过国家往上海扔包袱的吗?就算来自贵州的被裁撤的军工企业原本就是上海迁贵州的,这些包袱也没被扔回上海,上海那真是举全国之力,需要投入巨资的什么高精尖项目大部分落户上海。深圳的发展,早期香港投资功不可没,另外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使命感和包容度,还有,深圳市政府的完全市场化治理及决策是关键,能在2000年转型高科技,奠定了今天的科技优势。还有,什么湖北大厦、江苏大厦、长安大厦这些是各省为了自己更方便接触港商在深圳建的,目的为了各省自己而挖深圳的墙角,并不是支援深圳,如果这些省招到外商并在深圳大建工业园区,那才叫建设深圳。网上说的举全国之力建设深圳是错误的。


偶尔来看侃


建设深圳初期,几十万转业工程兵功不可没,三通一平,可以说完全是他们的功劳,而且是全身心付出,廉价的报酬,任正非也是其中一员。后来的基建、工程、改造等等,则是巿场行为。

初期,对深圳真正功不可没的则是港台和外资,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巿场和窗口。其次是前赴后继的外来工,他们既有奉献,自然有一定的收获。

来了就是深圳人,东莞苏州就没有这样的格局。真正让深圳腾飞的是扎根深圳的深圳人。开创发展自己的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不再为洋人打工而自己只赚微薄的点点加工费、低廉的租金,是深圳始终的追求。这是早期深圳的梦想,他们很早就这样去做的。

厉有为、张高丽两届政府打下了基础,高交会的推出,推动了深圳高新企业的腾飞;基层政府也着重建设高新孵化园,为有想法有项目的人才提供厂房和资金扶持。深圳的很多高技术企业就是那时起步的,毕竟那时可没有风险投资。

正是打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构造了适于高技术产业孵化、成长和壮大的土壤,深圳自己的企业、产业不断壮大,所以后期外资出走、富士康出走,深圳并没有伤筋动骨。而东莞苏州呢?走了一个万人大厂就重感冒……

建设深圳初期,国家投了多少钱?后来深圳回报国家多少?外来工历年汇出多少?我没有翔实数据,求助……

深圳腾飞了,就说举全国之力,怎么珠海、汕头、厦门怎么没有腾飞?

四十年深圳,得全球商贾之助,也得全国之助,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深圳也回报了很多很多。

来了就是深圳人,真正让深圳腾飞的,是前赴后继、黙默奉献的深圳人自己。


独尊宋明


就当时五个特区来看,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地人少且弱势,厦门的地理位置、汕头的侨乡优势、海南的面积优势、还有珠海等各个都有比深圳更强的方面,但因为深圳本地人少所以全国人民到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感觉也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关于举全国之力支持深圳,那就有待商榷了,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都一穷二白,中央物质方面支援不了就给了些政策,当时全国人才涌入深圳,其实那些人才很多是跟原体制格格不入的,正是那些格格不入的人才造就了深圳的创新基因。


月半叄金


看看中国和深圳发展史。深圳靠的是政策,自己干出来的。中央没给一分钱。中国人聪明,只要你有好的政策准能创造出奇迹。那时候计划经济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一旦放开犹如滔滔江水。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激动,那时候人的思想怎么就那么固执呢 (78年前),农村养鸡养羊这样发家致富的事儿都不合法。唉!!


鸿鹄之志153093837


说举全国之力建设深圳特区,这句话也没有错,这恰说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一。

十年文化大革命,致使我国各行各业一直处于停滞,国民经济十分困难,仅依靠广东、仅依靠政府、仅依靠工人,那显然不行。

各省市、各地区、各部门,党、政、军、工、民,集财力、物力、人力、技术于深圳特区建设,时间花得更短、成效来得更快、机遇也就抓得更及时,这是又好、又快、又省的建设深圳特区最强大的保障。

我们的建设大军,来之于全国最优秀的精英,他们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终于为我国打开了一扇开放的大门,为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建立不朽功勋!

社会主义是目前最高效、最科学、最先进、最益民的政治制度!


13242954819


汕头,珠海,厦门,新疆,四川都是举全国之力,最重要的是东三省,曾经日本举全国之力建设东三省,还有香港英国举全国之力,还有美国抗战时期,美国举全国之力,想一想就可怕,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街边行乞


这个说得没错呀!

在深圳建市初期,是一穷二白的额,当时的工程都是由基建工程兵负责的,这些基建工程兵可都是外省的。

其次,初期的很多公务员也是由外省选调过来的。

在经济方面来说,最早也是很多港资前来投资兴业,而且很多央企包括内地很多省份都在深圳有投资,中航系、中电系、招商系等等可以在深圳培育了很多大企业,包括中兴最高也是内地投资的呀,而且现在还可以在深圳看到很多什么湖北大厦、江苏大厦这些,这都是内地投资的。

最后,在深圳大办工业的时候,大批内地百姓前往深圳务工,奠定了深圳发展的基础,就算是现在,深圳外省人口也超过50%呀!


小罗说深圳


说举国之力有点过,但从中央到各省市都对深圳给予了人力物力的支持,以上海为例,深圳建设深惠公路和深南大道时,上海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人力方面,以电子方面而言,当时第一年中央下派一万人指标,因各种原因,实到八人,第二年实到一万出头,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当时不容有失,没有国家和各省市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深圳,更没有今天的广东。


手机用户61682623022


这种观点,过于笼统。早期的深圳,企业分内联企业,外资企业和本地市属企业。内联就是中字号的企业,80-90年代比较活跃,相当于各个部委的窗口。在投入方面,国家对于深圳的投入比起后期的上海是微不足道的。深圳的发展基本上是全体深圳人和外来人员的拼搏造就的,举国之力发展深圳这样的笼统说法相当肤浅。深圳当初没有钱所以才有了土地招拍挂,这是土地财政的雏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