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朝暉:中央和地方政策要給家長選幼兒園留充分空間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道

“入園難”問題如何破?15日晚間,《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出“一劑藥方”,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將作為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

不僅如此,這份被“點贊”的《意見》中還從擴大資源供給、健全成本分擔機制、加強師資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辦園、加強財政投入等多方面,解決“入園難”“入園貴”一攬子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曾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起草專題組成員。記者瞭解到,儲朝暉作為專題組成員時提出的部分內容,被寫入此次《意見》中。

為更好解讀《意見》,11月15日晚間,《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儲朝暉。他認為,《意見》後續,還要中央和地方繼續出臺配套政策。

在儲朝暉看來,幼兒園的辦園路徑和股市搏擊不一樣,但要解決社會資本辦園的經費來源問題,後續政策要給予考慮。“應給家長留出充分選擇孩子上什麼幼兒園的權利。”

首提20萬畢業生目標

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與很多其他行業一樣,學前教育行業人才匱乏嚴重,甚至存在巨大缺口。

教師數量短缺,幼兒園運轉困難,是當前幼兒園的尷尬困境。

據瞭解,幼兒園教職工包括專任教師、保育員、衛生保健人員、行政人員、教輔人員、工勤人員。幼兒園保教人員包括專任教師和保育員。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規定,全日制幼兒園的保教人員與幼兒的比例需達到1∶7至1∶9,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到1∶5至1∶7。按照規定,此標準為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合格標準。

然而,根據教育部最近統計公報,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在園兒童4600.14萬人,幼兒園教職工419.29萬人,專任教師243.21萬人。

據此記者粗略計算,全國學前教育教職工與幼兒比約為1∶11,即便要達到1∶7的比例,至少需要增加238萬名教職工,這相當於當前全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總和。

但這僅僅是一個靜態缺口。

如果按照2020年85%的入園率計算,再加上既有的缺口,人口政策的調整帶來的保教人員缺口全國或將有250萬人。

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將根本性地解決長期困擾學前教育發展的人才問題。

《意見》提出,嚴格依標配備教職工,各地要及時補充公辦園教職工,嚴禁“有編不補”、長期使用代課教師。民辦園按照配備標準配足配齊教職工。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為主體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

而20萬這一數字,在儲朝暉看來很欣慰,但也感嘆遲到了10年。

“2008年做國家教改綱要的時候,我參與了幼兒教師培養人數的測算研究,測算結果是每年需要培養20萬名幼兒教師才能滿足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經費要佔到整個教育經費的9%。但是這個測算數字,當時遭到了工作組其他人員的反對。“”儲朝暉說。

他告訴記者,當時20萬這個數字遭到反對的理由,是因為當時學前教育經費只佔到整個教育經費的1.3%,而當時各個省份的師範院校能培養的幼兒教師的數量加起來,也就一1萬人左右。但是從2010年到2017年,實際上每年進入到幼兒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教師數字就是二十20萬人左右。

“所以,這次確定的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的發展目標,我覺得是能夠實現的。雖然遲到了十10年,也積累了很多問題,但還是寫進了《意見》中。”“對此,儲朝暉感到很欣慰。

確保普惠園比重

而師資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用於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從2017年開始,國家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要達到80%的目標。

這意味著,在鼓勵社會力量辦園的同時,政策傾向於社會力量舉辦更多的普惠園。

據教育部統計,2017年,我國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數量佔全部在園兒童數約為44%。

“希望有更多民辦幼兒園,轉變成普惠園,政府投入部分資金,幼兒園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儲朝暉說,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確保經費投入。

儲朝暉根據幼兒園入園人數、教師人數、教育時間等多個因素曾進行過測算,得出學前教育經費佔全部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9%才能保證幼兒教育的基本需求。

“上海在前幾年已經達到了9%,北京在今年達到9%,而且北京市還提出,到2020年,學前教育教育經費要佔全部教育經費投入的12%。但在多數省份,這個經費很難保證。”儲朝暉說,經費一旦無法保障,在轉變成普惠園的問題上,就會出現存在強制轉變的問題。所以,與其強調普惠園的比例,還不如規定政府的教育經費投入要達到什麼標準。

而讓他擔憂的是,在部分地區存在套牌學校的同時,很多地方,或為了達到普惠園佔比這個標準,導致部分幼兒園掛牌生存,用公辦或普惠的名義獲得盈利。而套牌學校已經在部分省份出現。

目前,民辦幼兒園分類管理工作正在進行,即現有民辦園根據舉辦者申請,限期歸口進行非營利性民辦園或營利性民辦園分類登記。

《意見》要求,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定民辦園分類管理實施辦法,明確分類管理政策。

同時,2019年6月底前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

解決好民辦園的經費來源

“幼兒園的辦園路徑和股市的搏擊是不一樣的,如果對幼兒園進行收益的考核,那麼辦園質量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有些幼兒園給孩子打針、喂藥等。這次的《意見》,儘可能讓這種情況沒有發生的條件。”儲朝暉說。

鼓勵社會力量辦園,一直是我國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重要力量。但此次,民辦園上市的路徑被禁止。

《意見》稱,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此外,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

儲朝暉表示,有很多幼教集團通過融資的方式確實獲得了資金。政策上鼓勵社會力量辦園,那麼經費來源是怎麼樣的?應該有一個方式。VIE((可變利益實體,也成稱協議控制))就是一個籌資方式。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除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外,《意見》也給出了對民辦園的扶持舉措,“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並將提供普惠性學位數量和辦園質量作為獎補和支持的重要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費方面,非營利性民辦園(包括普惠性民辦園)收費具體辦法由省級政府制定。,營利性民辦園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由幼兒園自主決定。地方政府依法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

“《意見》要求,非普惠性民辦園佔比(在園幼兒佔比)不能超過20%,這其中包括非營利性幼兒園,也包括營利性幼兒園。單從教育本身講,實打實的地運營,營利性幼兒園的盈利空間只是5%左右,不會太大。”儲朝暉說,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補貼,另一方面,營利性幼兒園發展空間被擠在20%以內。在20%和5%之間,其實有百分之十幾的差距。

“給家長留出充分有選擇孩子上什麼幼兒園的權利,這個選擇空間,中央和地方上的政策設計應該給予考慮。”儲朝暉說,政府的力量畢竟有限,要給社會資本留出空間,也要防止“千園一面”。

85%的入園率有點趕

2010年的國家教改剛綱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那個時候講的基本普及,實際上是75%的入園率。”儲朝暉說,但到了2017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79.6%,接近80%,超過了2010年當時規劃的2020年的入園率。

但儲朝暉認為,這可能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增長。“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過多提高入園率,但實際上師資和財政投入還沒有跟上。”

這次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

“按照過去提高的比例看,2010年之後的前幾年,增長速度較快,達到每年百分之四點多,之後有所減緩,達百分之二點多。按照新的目標,意味著未來兩年,毛入園率要提高5%左右。這個速度,我認為有點趕。”儲朝暉說。

在他看來,毛入園率提高的背後,事實上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對入園率過高的追求,但追求數量的同時,對辦園質量要求不夠。

“2010年後,學前教育領域,過於急躁、過於功利的問題一直存在。”儲朝暉說。

數據也確實佐證了2010年後民辦幼兒園的增長迅速。

《中國經營報》記者初步統計,以2011年和2012年為例,幼兒園全部增量中,民辦園佔了近7七成。

按照《意見》,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